APP下载

中国水墨画的意境美

2011-08-15安徽省淮北师范大学安徽淮北235000

大众文艺 2011年22期
关键词:观赏者水墨画范畴

刘 靖 (安徽省淮北师范大学 安徽淮北 235000)

中国水墨画中的“意境”是指在水墨绘画作品中,画家在描绘事物的基础上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所形成的一种艺术感染力,它所呈现出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能使观赏者通过联想产生共鸣,开拓韵味无穷的审美想象空间。

一、“意境”的起源与发展

“意境”一词最早见于唐代王昌龄的《诗格》,其中称:“诗有三境”,提出了意境、物境、情境三境说;继而中唐诗僧皎然在《诗式》中提出了“境”这个美学范畴;刘禹锡对“境”的美学范畴做了最明确的规定;唐末司空图在《二十四诗品》中列举出了二十四种意境;明代朱承爵在《存余堂诗话》中则进一步明确地使用了这一概念,他说:“作诗之妙,全在意境融彻,出声音之外,乃得真味。”王国维总结了前人成就,结合西方美学的观念建立比较系统的意境说,他在《人间词话》中说:“文学之事,其内足以摅已,而外足以感人者,意与境二者而已。上焉者意与境浑。其次或以境胜,或以意胜。苟缺其一,不足以言文学。”

意境是中国古代画论的中心范畴,也是中国古典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叶朗认为,“从逻辑的角度来看,意境说在中国古典美学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从历史的角度看,意境学说的发展又构成了中国古典美学史的一条重要线索”。从古至今的艺术实践活动中,意境的使用范围逐渐扩大,意境也由一种审美范畴提升至美学精神。

二、水墨画意境的内涵

意境不仅是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范畴,它还是画家创作的原则,更是观赏者的欣赏原则。在水墨画中,塑造意境的不是普通的形象,而是富有生命力和感情的形象,它不是满足于对有限的客观事物的外在形式临摹,而是画家在有限的空间之中去表现无限的感情,塑造出“意外之意”“象外之象”,因此,意境能体现出主体与客体、虚与实、动与静、情与景等诸方面高度的完美统一,从而能引发观赏者无限的审美想象。

意境是中国水墨画体系的精髓,凝聚着中国水墨画艺术的根本精神,是绘画作品追求的最高境界。李可染说过“意境是艺术的灵魂,是客观事物精萃部分的集中,加上人的思想感情的陶铸,经过高度艺术加工,达到情景交融,借景抒情,从而中表现出来的艺术境界,诗的境界,就叫做意境。”郭熙说:“千里之山,不能尽奇,万里之水,岂能尽秀……一概画之,版图何异?”由此看出,有意境的水墨画要剪取客观事物中的精华,而决非像图经一样罗列排序,不能仅仅成为自然的模仿,而应表现出作者感情与思想。清代石涛说:“夫面者,从于心者也。”在水墨画中,精神的渗透才是最为关键的。因此,画家追求的意境,就是追求一种情景交融华物的艺术境界。没有景,情感就不能从主体转为客体表现,因为景物是有形的,而情感是无形的,以情入景、以景载情,就能以形写神,传达出水墨画的精髓。

因此,水墨画中的意境的关键就在于作者不是对景物进行匠气的铺陈、描摹,它不求完全再现,而应该如“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给予观赏者无限的遐想空间。

三、水墨画中意境美的体现

水墨画中的意境美,是由画家在水墨画创作的审美意识上具备的两个条件所组成:一是客观事物的艺术再现,一是主观精神的表现,二者有机结合,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水墨画的意境美体现在“诗画同源”

清代美学家叶燮说:“画者形也,形依情则深;诗者情也,情附形则显。”苏轼也强调“诗”与“画”在创造审美意象方面的共同要求,他说:“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他在评价王维的的画时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点出了画的意境,道出了中国水墨画写意的艺术观和意境构造的艺术方法,诗画互补,使得意境更加深远。

(二)水墨画的意境美体现在“不似之似”

中国水墨画讲究神似,苏东坡曾题诗:“论画以形似,见于儿童邻。赋诗必此诗,定知非诗人”。清代石涛题诗亦有:“名山许游未许画,画必似之山必怪。变幻神奇懵懂间,不似之似当下拜”。中国水墨画不仅有形,而且还有神,不应该单纯的追求形似或神似,而应该两者结合,以形似为前提,神似为目的,不似是手段,目的在于“似”,才能达到形神兼备,才是有意境美的水墨作品。

(三)水墨画的意境美体现在“形象人格化”

水墨画艺术作品的意境都是与作者的情感相交融的,即是作者想象改造和感情浸润的记忆表达,也是中国水墨画的精髓之所在。在古代文人的水墨画中,往往把所画的对象人格化,这样做更提高了作品的审美意境。例如,以梅兰竹菊象征人们的崇高品格,它首先是作者自己的品格替身,或冲寒先发,或幽谷自香,或冷艳傲霜,或劲傲冰霜,人们从自身的生活感悟中,发现了这些坚强刚毅的品格,从审美意义上来说,它不但已经超出现实美的范畴,而且也超出艺术美的范畴,上升到人生哲理的高度,从而使水墨画所要表达的意境更为深远。

结语

对于中国水墨画来说,意境便是中国画最本质的艺术原则。自古以来,水墨画家通过抒发主观情感来追求意境的倾向,主导着水墨画的发展方向。水墨绘画艺术所强调的意境,既不是客观物象的简单描摹,也不是主观意念的随意拼合,而是主、客观世界的统一,是画家在自然美、生活美和艺术美三方面所取得的高度和谐的体现。

注释:

①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264~265页.

②罗根泽.《中国文学批评史》第二册.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第188页.

③《苏东坡集》前集卷十六《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二首》之一.

④《东坡题跋》下卷《书摩诘蓝田烟雨阁》.

⑤俞剑华:《中国古代画论类编》2004年版.人民美术出版社,第635页.

[1]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

[2]俞剑华.中国古代画论类编[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

[3]李可染.李可染论艺术[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

[4]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M].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

猜你喜欢

观赏者水墨画范畴
《日暮野旷天低树》水墨画
批评话语分析的论辩范畴研究
正合范畴中的复形、余挠对及粘合
牡 丹 (水墨画)
基于VR技术的电影交互性与设计方法探究
“中国画”与“水墨画”——小议“水墨画”称谓在20世纪90年代的盛行
Clean-正合和Clean-导出范畴
注重形体艺术表达,塑造全新唱歌表演氛围
水墨画与社会变革
浅谈舞蹈中编导、演员与观赏者三者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