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阮的弹挑

2011-08-15哈尔滨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00

大众文艺 2011年22期
关键词:小臂琴弦食指

焦 健 (哈尔滨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00)

一、阮的演奏姿势与使用工具

1.演奏姿势

正确的演奏姿势使演奏者能够充分发挥人的生理机能,从而最大程度上发挥“阮”这种古老乐器的物理性能,使其在音量、音质等诸多方面都趋向完美。

(1)坐姿

坐时,全身要放松,只将臀部端坐于座位靠前三分之一的位置,腰部自然坐直,两膝放松向内并拢且留有一拳距离,左脚略向前伸,右脚自然向后收拢与左脚呈近似“丁”字形---形成一个具有三个支点(臀部,左脚,右脚)的演奏姿势。

(2)置琴位置

坐好后,将琴共鸣箱靠近缚弦处,放在右大腿根处,右腿起主要支撑作用。然后将琴头向左前方斜伸(使左臂自然、松弛而有利于演奏),再向下靠住左腿,音箱背板与前胸之间呈三角形空间。这样的演奏姿势既使人赏心悦目,又有利于琴体振动,。

(3)右手持琴方法

右手大臂自然下垂,小臂自然弯曲与大臂形成直角,小臂靠近肘部的地方轻放在音箱右侧板边沿约三分之一处。手腕及小臂向左平伸,悬于琴弦上方,手腕微微突出略呈弧形,拇指与食指微隆起,指尖与指尖轻触保持放松状态。右手中指,无名指,小指自然放松呈半握拳状。

2.使用工具

演奏阮可以用拨片,也可以用假指甲或自身生长的指甲。这两种方法并存了一千多年,不存在哪种方法好,哪种方法不好。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全国民乐演奏考级专家委员会编撰的《阮曲集》曾提出了“使用何种演奏方法由考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的观点。而本人认为,由于高音阮和低音阮不宜采用指弹,而且目前多数阮曲为拨片演奏,所以本文将主要介绍如何使用拨片演奏弹挑。

(1)拨片

拨片按形状大致分为三角形拨片、二角形拨片、长方形拨片和心形拨片。三角形拨片由于使用灵活,易于掌握,是目前被普遍采用的。二角形拨片(又称柳叶形拨片)在强力度的演奏中更能发挥其威力,但掌握困难,因此现很少被使用。

拨片材质很多。个人建议使用0.9毫米尼龙拨片或1毫米赛璐璐拨片。尼龙拨片耐磨,演奏出的音色柔和,噪音较少。赛璐璐拨片演奏出的音色清脆,易于快速弹奏。牛角和玳瑁拨片产量少,且各方面性能较差,所以不推荐使用。

(2)指甲

选择和佩戴方法与琵琶指甲相同。

二、“弹挑”的演奏方法

1.所谓“弹挑”

东汉刘熙《释名•释乐器》和应召力《风俗通义》中解释说,“推手前曰批,引手却曰把。象其鼓时,因以为名也”;“以手批把因以为名”。“批”与“把”是最基本•最普通的两种弹奏技法,即现在所指的“弹”与“挑”。

右手持拨片向左下方击弦发音为弹(符号“╲”),向右上方回击弦为挑(符号“╱”)。在一根弦上持续的高频率“弹挑”为“滚”;在两根弦上的“弹”为“双弹”,“挑”为“双挑”;在四根弦上的“弹”为“扫”,“挑”为“拂”。

2.持拨片的方法

(1)将拨片放在右手的食指上,使食指自然弯曲并与拨片上的一角成垂直状。

(2)右手拇指的指肚放在拨片的三分之二处,留出三分之一(约5毫米)用于击弦。拇指大、小关节放平略微凸起,以拇指指肚前端轻按在食指小关节侧面,形成拇指指肚与食指小关节侧面持拨片的姿势,着力点应在拇指指尖与食指第一关节处。

(3)右手的大拇指与食指在夹住拨片时,虎口呈半圆形状,其余中指、无名指、小指要呈自然放松状态。持拨片不宜用力过大,否则手指及手臂会僵硬疲劳,拨片也容易滑落。

3.“弹挑”的演奏方法

(1)动作要领:右手正确地拿好拨片,小臂轻放到正确的位置。手腕自然弯曲呈拱形,而手心则像半握球状。右胳膊呈松弛状态并担负起把身上的力量通过大臂、小臂和手腕传递到持拨片的拇指与食指上的作用。在弹挑的一瞬间,拨片就像突破琴弦对它的阻力而得音。从外观其形,弹挑动作就像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扇扇子---以手腕带动小臂,并以要弹的弦为中心左右均匀摇动。完成“弹”之后的动作同时也是“挑”的预备动作。

(2)阻力感:肌体对于音量大小的信息反馈,是通过拨片经过弦时指端的阻力感获得的。阻力大意味着音量强,阻力小则音量小。而对于音质刚柔的信息反馈,则由指端获得的阻力时间长短感觉获得。阻力时间长音质属柔性,阻力时间短属刚性。要注意必须是有弹性的阻力感,因为中有这样音质才有弹性,并具有穿透力。所以要求肌体获得阻力感的同时,还必须同听觉相联系、融合。

(3)演奏状态:自然放松是正确演奏的前提。放松是相对于紧张而言的。任何演奏的动作都是由多种肌肉群相互协调与放松的结果。无论动作轻重以及幅度大小,都是全身协调的结果。演奏阮也是一样,任何技术动作都要在整体协调一致的前提下去完成。演奏时,食指与拇指要紧紧捏住但不是僵住,其他三根手指呈积极的休息状态。手指和手腕要放松,但各关节不能软弱无力,手要有“架子”。

三、弹挑的种类

1.支点法

演奏中采用支点,易于控制手腕和拨片,使发音柔和动听。有如下三种常用方法:

(1)用小指前端轻浮琴码靠近第一弦的一侧。练习时,小指不可用力,只能轻浮。此法易于控制弱音的演奏,也可起到防止手腕扭动的作用。

(2)将中指,无名指和小指自然放松成一定弧度,以其中某一指关节部位或指尖部位,轻浮在面板上。此法也可用于各种轮的演奏中。练习时,手指随手腕摆动而微动。这种方法不仅可以取得前一种方法的相同效果,也便于长时间弹挑时“走弦”(拨片在弦上变换触弦点位置)手法的应用。

(3)用手掌连着小指一侧的部位轻浮在琴码下侧演奏。演奏时不可将琴弦压实,轻浮的程度类似演奏泛音时的浮按。这种方法手腕弧度小,有利于快速弹奏和“平推”法。

2.摆动法(或称摇动法)

摆动法,是单纯依靠手腕摇动来拨动琴弦的方法。这种方法在京月琴的弹奏中常见。但它又不等于京月琴的吊腕演奏。摆动法也可以结合“支点法”加以应用。

3.甩动法

甩动法是甩动腕子快速过弦的方法。应用此法演奏,它是结合小臂运动而形成的,可产生强烈的动感效果,也适用于各种小轮的演奏。

4.“四点”弹奏法

“四点”弹奏法是在“甩动法”的基础上形成的。其演奏方法是:以小臂带动大臂和手腕,并加之弹弦时大指和食指恰当地结合用力,而形成的有机统一、协调一致的演奏方法。用这种方法演奏,具有出音干净、发音清晰、擦弦声弱的优点,还会具有较强的爆发力。

5.平推法

“平推”法使琴弦均衡地振动,同时使琴弦与品位保持平行振动。用这种方法产生的振动可以大大避免杂音出现,使琴的音响更纯正,音色更统一。演奏时,结合“四点法”快速向前推动大臂,使拨片的走向与面板成平行,弹奏后小臂带动手腕松弛而有节奏地向上、向回提起,从而产生形体的律动美感。此法常用于慢速、铿锵有力的旋律。

四、影响“弹挑”几个因素

1.触弦点:触弦点就是指拨片在弦上弹弦发音的位置。不论弹拨哪条琴弦,拨片与琴弦始终保持平行并稍向左压弦。触弦点分为基本触弦点和变化触弦点。基本触弦点位置在第24品与琴码间的上三分之一处。这个位置的演奏相对容易舒服,也是最常用的。变化触弦点是指拨片通过离开基本触弦点上移或下移来改变触弦点位而得到的。一般来说,靠近琴码演奏(符号“ ”)的音色硬朗,单薄;向上靠近指板时音色柔和,温暖。

2.触弦面积:拨片触弦的地方有里外两侧,每侧有两个侧切面。声音是靠振动产生的,在琴弦开始震动的瞬间,如果拨片“吃”弦过深或过浅,一定会影响声音的正常发出,造成声音的扭曲、变形。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说,接触面积不同,同样的力度所形成的压强是不同是,即压强与接触面积成反比。

3.拨弦角度:触弦时拨片与弦所成角度与音量的强弱,音色的坚柔关系极大。在演奏过程中,拨片与琴弦形成的角度越小,弹奏出的音色就越坚硬,声音的穿透力也就越强。相反,如果在触弦时与琴弦形成的角度越大,则弹奏出的音色也就越柔和、圆润。拨片与琴弦的夹角通常为30°-45°。

4.拨弦速度: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说,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当质量一定的时候,物体受力与其加速度是成正比的。所以当拨片接触琴弦时,拨片的速度越快,琴弦所受的冲击力越大产生的振动频率也会越大,同时琴箱的振动频率也就越大。随着触弦速度的加快可获得由明快干净到明亮清朗再到尖锐强烈的音色,随着触弦速度的不断放慢可获得更柔和、更深沉、更悠远、更飘渺的音色。

5.发力点:在弹奏过程中发力点的不同也对弹挑的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发力点主要包括指、腕、臂。用指发力声音细腻、柔弱,易于控制;用腕发力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其演奏灵活自然,音色多变,可快可慢;用臂发力适用于大力度的演奏,声音坚实,观赏性强。

五、“弹挑”的训练难点及解决方法

1.等距离:我们把被弹挑的弦作为中心点,向下弹时的拨片的位置与向上挑时的拨片的位置分别作为两个相应的点。这两个相应的点到作为中心点的弦的距离要相等。通常演奏弹挑时的出手速度是相同的,弹与挑时运行的距离相等了,才能使弹与挑的频率相等。弹与挑始在保持相等的距离的同时还要注意不触碰其他弦。这种演奏方法在开始练习时可能会有些难度,但当练熟之后,不但可以解决弹与挑频率不均匀的“一快一慢”的现象,同时双弹、双挑、扫拂、轮等技术问题也会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

2.等角度:等角度是指右手弹弦时与琴面板形成的夹角要与挑弦时与琴面板形成的夹角的角度相等。特别要注意的是,这里所说的角度是指弹挑时拨片与琴面板的角度,也就是用拨片击弦时用力的方向。由于生理结构所致,在运动中易于作向下向外弹出和向上向里挑回的运动,这样发出的音响效果自然就有所不同。在演奏挑时手腕摆动而不是转动,要使弹弦与挑弦以相同的角度接触激发琴弦振动,才会使弹与挑分别得到相同的音色,从而解决掉弹与挑音色“一明一暗”的现象。

3.等力度:等力度是指弹弦与挑弦时要保持相同的力度。只有作用力相同了,才能产生相同的音量。这一点比较容易理解,但往往初学者右手向下弹弦时用力较大,而向上挑弦时力度不够,致使弹与挑出来的声音“一强一弱”。

小结

科学合理的演奏包含两方面的内容,即音乐表现的高规范和技术动作的规范。演奏的姿势和技术动作规范化的要求来自于对人的肢体运动和对乐器的科学分析。技术动作的规范是长期合理化训练的结果。科学的姿势与技巧将为今后的学习与深造打下良好而坚实的基础。在基本功训练时,要随时注意方法是否正确并严格要求自己。先从慢速开始练习,循序渐进,熟练后再加速、加力、逐步深入。演奏者要潜心揣摩每种不同的方法,灵活运用。

[1]《林吉良阮拨弹法》林吉良.

[2]《中阮自学入门与提高》魏育茹.

[3]《从零起步学中阮》王勇.

[4]《广陵散谱集》刘星.

[5]《阮演奏教程》宁勇.

猜你喜欢

小臂琴弦食指
食品搬运机器人小臂的静态分析与优化
阿爸的琴弦
210kg工业机器人小臂模块化结构设计
码垛机器人小臂结构轻量化设计*
磨 刀
我把雨丝当做琴弦
平衡尺子
拇食指巨指症1例
额头上的琴弦
加菲猫的翼格力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