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现代豫剧的创新发展
2011-08-15翟长海陈雪华江苏省沛县梆子剧团江苏沛县221600
翟长海 陈雪华 (江苏省沛县梆子剧团 江苏 沛县 221600)
浅析现代豫剧的创新发展
翟长海 陈雪华 (江苏省沛县梆子剧团 江苏 沛县 221600)
本文首先阐述了豫剧的历史沿革,剖析在今天戏曲市场普遍不景气的情况下,豫剧依然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进行的原因,揭示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自身特点;然后后指出豫剧在小康社会建设时代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因而豫剧需要在不断重新中得以持续健康的发展。
现代豫剧;历史沿革;创新
一、现代豫剧的历史沿革
江苏是个戏曲大省,地方戏资源丰富,除了本地土生土长的剧种外,还有许多外来剧种活跃在江苏的戏曲舞台上,豫剧就是其中之一。在全国众多剧种中,豫剧是比较特殊的一个剧种,是除京剧、昆曲之外流布范围比较广的一个剧种,然而前两者已不属于地方剧种。
豫剧从民国前期开始传入江苏,经历近百年,尤其是新中国成立后至今,除了几个专业豫剧团的演出外,豫剧在江苏民间的演出一直处于非常活跃的状态。解放前,江苏并没有专业的豫剧演出团体,只有流动的业余班社在民间演出。20世纪50年代,豫剧开始大规模流入江苏,并成立了专业豫剧团。长期以来,豫剧在江苏一直拥有广泛的观众群体。作为一个外来剧种,即使是在今天戏曲市场普遍不景气的情况下,依然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一大批观众、戏迷和票友为其捧场,发展态势良好。
事物的发展总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现在,豫剧在全国的影响还在继续扩大,越来越受到国家和学者的重视,已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全国最大的地方戏剧种,它的发展对于研究中国戏曲、地方文化等势必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豫剧在现代社会表现出强大生命力的原因
豫剧唱腔非常好听。河南豫剧的音乐,早年唱腔无非以豫剧的四大板式(慢板、二八板、流水板、非板)及传统曲牌为主,老师言传口授,演员不懂乐理知识,很少有专业的唱腔音乐设计,大多老艺人都是根据剧本内容、剧情发展、人物行当,按照四大板式的规律去哼唱下来,唱起来上口顺溜,观众听着顺耳,通俗易懂,就算是达到了演出水平,在舞台美术及灯光音效等方面也就是有出将、入相台口,舞台一桌两椅、一个照明灯就算是舞美艺术的呈现,这样传统戏曲的表现方式,得到老百姓的认可和喜欢,五大流派表演艺术各有特色,各具千秋,很多剧目到现在还被观众所喜爱,被诸多戏曲文艺团体所传承。豫剧的特征有四个方面:一是娱乐性强;二是接近群众,形式简单,表演真实,舞台形象比较接近实际生活,合乎劳动大众的欣赏口味;三是易懂易学,调子简单,词句通俗;四是富于地方性,腔调高亢激昂,表演爽直率真,富有河南地域气息。尤其是豫剧的写实风格让老百姓感到亲切,其乡土味儿让老百姓感到自在,这就是豫剧历久不衰的原因之一。
如今豫剧成为实现中原崛起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代表,在传播中原文化、树立河南形象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充当着文化大使的角色。笔者始终认为,同任何戏曲剧种一样,豫剧必须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才能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如果畏缩不前,终将会被观众所抛弃。从豫剧的产生和发展来看,传统剧目往往取材于历史小说和演义,这些都是由群众喜闻乐见的故事编排的,如封神戏、三国戏、瓦岗戏、包公戏、杨家将戏和岳家将戏等,以及一些描写婚姻、爱情、伦理道德的剧目,这些剧目从不同侧面反映了群众的喜怒哀乐,受到群众的喜爱。
豫剧从诞生那一天起,就是紧贴群众生活的,是以现实生活为基础进行提炼和升华的,也只有这样才能历久弥新,不断地进步和发展,使之成为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这就自然而然地提到了豫剧的创新。建国后出现了描写现实生活的现代戏和新编历史剧,使豫剧事业又有了新发展,这些基于创新理念的剧目如《朝阳沟》《小二黑结婚》《人欢马叫》《倒霉大叔的婚事》等,均是根据时代的发展创作的,它们紧跟时代步伐,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
多年来豫剧正是在不断的继承、创新和发展中一步步走过来。正因为豫剧从业者不懈的辛勤努力和永远坚持的创新精神,才使得豫剧具有众多常演不衰的剧目,才形成数量可观的戏迷。如今电视和豫剧已密不可分,豫剧走向荧屏以来,载体开始由舞台转向电视,出现了豫剧电视剧等,但“以电视剧为本体,穿插豫剧唱腔,生活化拍摄”的豫剧电视剧往往有“话剧加唱”之嫌,因为它丢弃了豫剧表演中写意、虚拟、形式美的艺术神韵。
三、现代豫剧的创新与发展
豫剧的写意、虚拟、形式美特征与舞台载体有关;电视剧的生活化表演、生活化场景与屏幕载体有关。豫剧舞台上本来就具有极强的虚拟性。从一方空台的假定性出发,形成了一整套和谐的表演技巧和美学特征。简单地将舞台表演纳入生活场景的框框,弄不好不但不能两全其美,反而会两败俱伤。这需要广大豫剧从业者和电视工作者通力合作,将豫剧艺术和电视传播手段两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使观众既欣赏到豫剧的写意、虚拟、形式之美,又感受到电视剧的生活化表演及场景,将豫剧的写实和写意完美地呈现出来。
当豫剧进入影视载体后,改变了单一的舞台表演形态,呈现出多元的趋势。又由于媒体的传播,豫剧文化得到了全方位的普及和弘扬。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互联网的普及,要求我们进行多种形态的探索、多种风格的追求,来满足多层次、多方面观众的需求。特别是进入21世纪,互联网的蓬勃兴起缩短了生活中的时空距离,必将改变“你演我看、你放我听”的单向传播模式,给演员以灵活的表演空间,给观众以更大的选择余地,给批评家和学者以更多的研究领域,从而为豫剧艺术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无论是传统剧目还是新创剧目,只有那些真正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好作品,才能使古老的豫剧艺术再度辉煌,焕发出青春的色彩。随着时代的发展,娱乐方式的多样化,豫剧传播方式也在不断变化,在自觉和被动中寻求创新。
[1]郭克俭. 豫剧演唱艺术研究[D]. 中国艺术研究院, 2005 .
[2]赵莉. 东路豫剧与西路豫剧的艺术形态比较论[J]. 戏剧文学,20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