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方现代艺术思潮的接受研究

2011-08-15湖南工业大学包装设计艺术学院湖南株洲412000

大众文艺 2011年10期
关键词:印象主义思潮艺术家

李 方 (湖南工业大学包装设计艺术学院 湖南株洲 412000)

西方现代艺术思潮的接受研究

李 方 (湖南工业大学包装设计艺术学院 湖南株洲 412000)

产生于19世纪下半叶的西方现代艺术思潮,具有极大的创新意义,批判传统的道德观念以及美学观念。现代艺术作品追求从不同的视点抽象地表现更多的内容,可谓流派纷盛、万态纷呈。随着西方现代艺术思潮的传入,深刻地影响着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如何分配和利用西方先进的现代艺术思潮成为一个必然的问题,我们的态度应该是扬其精华,去其糟粕,有效地“移植”与“扬弃”,完善发展本国艺术。

西方;现代;艺术思潮;抽象;态度

一、西方现代艺术思潮的发展演变

现代艺术的发展史,是指从19世纪60年代起,艺术作品的风格及艺术哲学的产生过程。现代艺术的主要特征不是如实地表现物象,而是在性质、材料及功能方面用新的思维方式表现艺术品。因此,抽象画可以说是现代艺术的最好的例子。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印象派都可谓现代艺术的先驱,到19世纪末,特别是后三十年,艺术家把重点放在作品的原创性上,现代技术的发展及流行文化影响着诸多艺术流派。

自印象主义崛起,西方艺术的现代风采方见端倪。印象主义绘画提倡忽略物体的形,重视物体的光色效果,把画架搬到户外,描绘感受到的现实,注重光与色、形与影的结合,而不去刻意追求构图方面的完整性,有很好的视觉印象和光色效果,为绘画中的形式主义和抽象主义奠定了基础。印象主义在发展并灌注古典理性精神之后演变为新印象主义,后印象主义则是与印象主义相左的艺术流派,直接影响着20世纪初的立体主义和野兽主义。

现代艺术从内容到形式的变革,随着跳跃的幅度增大,从而引发了20世纪初对传统艺术的全面突破,开始出现两种发展趋势,分别是重视理性和强调感情,理性方面的代表有塞尚,强调感情的有凡高。

西方现代艺术思潮在二战之前主要体现于野兽主义、立体主义、未来主义、表现主义、至上主义、构成主义、荷兰风格派、新艺术、达达主义以及超现实主义等艺术流派。野兽派十分强调色彩的表现力,是在后期印象主义影响下出现的第一个现代美术流派,艺术家们发挥色彩的作用宣泄主观情绪,该派作品色彩狂野、运笔飞扬,属于泛表现主义的范畴。作品尝试用简洁的线条表现绘画主题,野兽派画家几乎总是用夸张的手法去描摹人物。之后的立体主义是现代主义的分水岭,影响着20世纪西方绘画的发展。后印象主义演变发展,出现泛表现主义思潮,代表人物康定斯基开辟了西方的抽象主义,1915至1920年期间的至上主义与构成主义就属于几何抽象主义。艺术作品从后印象主义经过立体主义走向抽象创造,其中达达主义的作品是批判精神的典型,全盘否定的虚无态度,可以将其定义为一种社会思潮。20世纪初的现代主义思潮,普遍都具有批判传统的道德观念以及美学观念的性质。在达达主义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超现实主义,深受弗洛伊德理论的影响,创造出一种绝对的和超现实的情境。

二战结束后,50年代和60年代出现了抽象表现主义、后绘画性抽象(又被称作“色面绘画”“硬边抽象”“极少派”)、波普艺术、激浪派、照相写实主义和其他一些艺术运动。抽象表现主义是继承了从凡高到超现实主义的抽象性、直接性、自动性和表现潜意识自我的特性。从后印象性抽象开始,艺术从强调主观感情转向了客观再现,例如波普艺术,它被称为一种大众流行的艺术现象,运用生活中常接触的材料,利用大众传媒加以普及。波普艺术可以准确地捕捉大众文化,试图创造让人难忘的影象,但至于用何种材料表现,艺术家们有足够的自由,手法上与达达主义有一脉相承之处。在现代时期,艺术家们提出绘画不仅仅局限于传统材料,可以通过各种材料和媒介传达艺术理念。这一创新发展,导致了更加激进的艺术形式,如观念艺术和表演艺术,拓展了艺术的定义,使艺术不只包括有形艺术,也包括与思想和行动有关的艺术形式,制造“整体情景”的艺术目的成为普遍。

绘画、雕塑以及其他形式的二十世纪的艺术,极具创新意义,其最大的贡献在于,实践了艺术不是模仿,而是抽象的创造,采用各种各样的新的艺术技巧和材料,甚至是重新界定艺术本身。

二、西方现代艺术思潮的特征分析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艺术领域里也一样,发达国家始终处于时代前沿。比如写实艺术,是西方艺术在世界格局中最灿烂的表现,引领着各国艺术的发展。现代的西方世界,生活状况和精神状态存在急剧的变化,这种变化的深刻、普遍、迅速程度所形成的社会思潮引领艺术产业的发展。所谓艺术反映社会生活,民主制度的建立、工业机械的发明以及风俗的日趋温和,在各种艺术流派中都有所体现。19世纪末出现的西方现代艺术思潮,其实质是处于动荡和变化中以及充满各种矛盾的西方现代社会的产物。现代艺术的基本的动机是与流行文化进行对话,大众文化成为艺术家创作的主要素材,如毕加索、安迪•沃霍尔及蒙德里安、波洛克等抽象艺术家都是引领艺术思潮发生变化的代表。

社会革命的浪潮,推动艺术风格的转变,西方的现代艺术作品追求偶然和率真的效果,艺术家用新的手法去表现主客观世界,创造出个性的审美对象。特别是20世纪初的一些前卫的艺术运动,改革了西方的绘画、雕刻、音乐及文学等领域。表现方式层出不穷,或注重构成,或注重强烈的色彩及扭曲的线条,物体被以抽象的形式重新组合,而不仅仅是从一个视点描绘客观对象,艺术家们绘画的主题,追求从不同的视点去表现更多的内容。西方现代艺术思潮十分推崇艺术创作的原创性,但在某种程度上,也致使艺术作品离群众传统的生活更加疏远,具有极端性。20世纪的西方现代艺术有多种很难被界定的艺术形式,这期间最重要的特点是它与早期现代主义的艺术形式有所区分,体现宗教思想或政治体制的绘画和雕塑明显减少,但是,即使不再受宗教和政府机构的约束,仍有一些现代艺术家试图传达宗教精神或政治讯息。例如,俄罗斯画家康定斯基,主张画家用心灵去体验和创造,认为颜色的结合可以抽象地表达普通的现实以及人们的精神世界;而德国画家奥托•迪克斯则倾向于创造公开的政治作品,批判德国政府,表现对强权和暴力的愤慨。现代艺术的特点同时也表现为现代技术的魅力和对其接受的机械方法---复制,如摄影和印刷机。

西方现代主义流派被喻为畸形社会产生的畸形美学趣味。以现代派美术为例,现代主义美术是西方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以后产生的,伴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所以现代派美术反映的是人们极其复杂、深刻的感情,把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扭曲化,作品多运用荒诞、抽象的语言去表现。受时代影响的这些美术作品,让我们感受到对生活、社会的消极态度和失望的情绪,体现出强烈的个人主义和虚无主义。在现代艺术潮流中,有明显的“颓废”成分,在创作中过度地追求标新立异而舍弃了崇高的理想。现代艺术最明显的追求和不断创新的愿望是叛逆和反抗,因此被认为是前卫的、创新的。可以肯定的是,许多艺术家在20世纪试图重新界定艺术的表现手段,或试图扩大艺术的范畴,包括概念、材料及技术。例如,在1917年,法国画家杜尚将日常生活中每天大量生产的自行车轮子和一个小便池作为艺术品展出;在1950年和1960年,美国行为艺术家阿兰用他自己的身体作为艺术媒介去完成自然的表演,他宣布自己为艺术品……因此,许多人赞同现代艺术是激进的和不安的,这种叛逆可以用来解释20世纪艺术家寻求创意的过程。

19世纪下半叶,资本主义社会工业的发展以及机械革命的到来,对人们的生活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也改变了人们一贯的思维方式,东西方文化艺术的交流,也改变了艺术家们对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的观察方法。开始流行“绘画不做自然的奴仆”“绘画摆脱对文学、历史的依赖”“绘画语言自身的独立价值”“为艺术而艺术”等观念。语言的抽象性、表现性及象征性是现代派美术作品的追求,但是创作自由的同时,丧失了对人的真正形象的理性肯定。

现代艺术有与传统风格相联系的一面,也有追求独特抽象的一面,它的革新意义是值得肯定的,开辟了绘画语言的新天地,拓展了人们的审美领域。对传统风格的择优继承是必要的,有基础才能谈发展。在现代主义美术中,艺术家们时常表现现代人们扭曲的精神及变态的心理,但正是这些另类的美术作品,真实地表现了西方现代社会中人们的精神生活,因此,这些艺术作品均具有很高的社会价值和审美价值。同时我们应该看到这些艺术思潮的片面性,19世纪末的颓废倾向以及20世纪初难以自我控制的变革也有其消极的影响,对艺术历史巧妙地“移植”与“扬弃”是很有必要的。

三、对西方现代艺术思潮的态度

法国的费尔南•布罗代尔说过,“一种文明同时意味着恒定和运动。它在一定空间里连续几个世纪立足生根和坚守阵地。与此同时,它接纳远近其他文明的某些优点,又把自己的优点向外传播。”

所谓对西方现代艺术思潮的“移植”,即“拿来主义”是不可取的,艺术不是模仿,单靠照搬是没有价值的,需要在其具体的环境中应运而生,与风俗习惯、时代精神等相呼应。

对于西方现代艺术思潮,我们的态度应该是“扬弃”,对待任何一种文化,都可以运用哲学中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扬其精华,去其糟粕。不管是17世纪豪华的巴洛克艺术,18世纪的艳情艺术罗可可,又或是19世纪的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印象主义,各种艺术流派都在依照“否定之否定”规律运转。

19世纪末的艺术潮流中,在创作中舍弃崇高的理想,有部分“颓废”的成分,以印象主义为例,虽然绘画语言得到了很大的发挥,但是绘画的另一些表现手段逐渐削弱了,在印象主义的绘画中,反映社会和历史内容的绘画减少许多。艺术是反映社会生活的载体,可以反映社会的经济关系、生产关系和阶级关系,也可以反映出一定时间段中人们的政治观点、法律观点、道德观点、宗教观点、哲学思想和文艺思想,而且还可以反映人们的各种梦想、情感、情绪、愿望、审美情趣和审美理想。所以,就印象主义来讲,我们要“扬”的是其在形式主义和抽象主义方面的革新,要加强的则是艺术与现实的密切联系性。继印象主义之后,也陆续出现过诸多脱离现实的艺术流派。任何一种艺术流派,都具有待发展的空间,有其自身的不足,比如说“文艺复兴”,所谓的复兴,是旧瓶装新酒,一味地“移植”照搬是不可取的,学会“扬弃”,才能在前者的基础上更好地发展。

我们在学习西方经验的同时,不能忽略了中国自身的长处及“中国式”的审美情趣,中国的传统艺术有着不容忽视的地位。以中国艺术对于罗可可曾经产生的影响为例,新航路开辟之后密切的国际商贸联系使中国工艺品---陶瓷、漆器等大批地流向欧洲市场,中国的陶瓷工艺以及花样繁缛的图案、中国古装人物形象被广泛效仿,以至于这些图案化、装饰化的视觉形象在欧洲上层社会成为普遍。因此,欧洲的罗可可与“舶来的”中国工艺之间有着一定的默契,在此之后,东方情趣对西方的影响也并未中断。文化的发展是一种互相学习的过程,是继承与完善的结合。关于20世纪初的第一个重要的现代艺术流派,诗人阿波利奈尔曾经谈到“野兽派王国的文明一度似乎如此有力,如此新颖,如此令人惊奇,突然之间,却变成了一座荒废的村落。”许多人都认为野兽主义对自由、主观的色彩造型的尝试不够完美,当时野兽派的核心人物也意识到了不足,便把注意力转向了对体面的研究,立体派由此诞生。从中我们得到这样的结论---需要有选择性地继承,在一定的文化基础上“扬弃”。例如立体派,在扬弃了传统的视错觉原理之后,要怎样对这种情感上的宣泄加以适当的控制也随即成为难题。现代艺术在一定程度上确实是否定了旧的秩序,但这并不意味着艺术不再需要任何秩序,在担当“挑战者”的同时,也迎来极其艰巨的任务,要像表现主义画家奥斯卡•柯柯希卡一样,能够把疯狂的自然力量注入作品主题,同时又可以将飘忽不定的造型统一于总体的谨慎布局中。

现代的中国有现代的文化,在贸易全球化和信息全球化的今天,我国的现代艺术产业也同样面临不可逆转的趋势,如何分配和利用西方先进的现代艺术思潮成为一个必然的问题。

现代艺术的发展趋势是必然的、积极的,在这个不断进步的过程中,我们要研究其变幻态势背后的规律性,成功或失败的教训都是至关重要的。事实上,历史表明,每一种新形式文化的出现,始终都是不同的文化传统相互作用的结果。创意是没有年龄障碍的,著名美籍华裔画家曾裕和,大部分作品使用抽象的色彩和构图,纳入了中国水墨画的风格。其中一幅很有吸引力的作品,对中国书法的两个汉字进行了修改,形成全新的但依旧可识别的视觉效果。曾裕和的画以改造中国书法为特色,混合中国艺术与西方现代艺术,吸取西方艺术形式,综合利用国画技巧,作品传达出她对中文和西洋画的理解。她对中华文化背景、国画以及书法的了解,对其作品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她曾经说过,在追求新东西的同时,要保持中国传统的本质。因此,对于西方现代艺术的借鉴,应该是推敲过后的吸取。

目前,我国对各种不同文明的综合利用能力,即文化发展的基本条件尚未成熟。中国在世界上拥有最伟大的文明,有着宏伟的文化宝藏,应该将这种优越性发挥到极至。我们要将西方的文化艺术思潮与我国的现状联系起来,文化是不可能被取代的,但是需要不断地发展完善。

中国当代艺术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勇于吸收、敢于继承、善于交融。新的文化艺术的发展,不可能是空中楼阁,必须以我国现有的文化背景及现实情况为基础,扬长避短。一方面要尊重民族艺术的独特性,体现中华民族的审美心理,另一方面又要吸收西方先进的艺术思潮,在东西方文艺发展、传统与反传统文化、科学技术与文化艺术的相互碰撞、相互融合中,不断发展到更高的境界。在对西方现代艺术思潮的态度方面,中国可以借鉴俄国的经验,俄国的现代派艺术既积极地向西欧现代派艺术学习,但也创造出在本国传统民间艺术和宗教艺术基础上独立发展的空间。不懈地努力使俄国在某些领域甚至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他们是最早探索研究抽象主义艺术的,造就了康定斯基、马列维奇等具有国际声誉的艺术家。因此,俄国对西方现代艺术思潮的“移植”与“扬弃”是成功的,我们发展当代艺术,也要在借鉴西方经验的同时,结合中国的传统文化与传统艺术,创立更具特色的民族画派。

[1]解光云、房列曙.《中外文明史纲》,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年1月

[2]胡俊红.《现代设计史》,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8年6月;

[3]《外国美术简史》(增订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7年3月;

[4]杨勇.《美术概论》自学指导书,浙江师范大学美术学院,2004年5月

[5]邵大箴.《图式与精神:西方美术的历史与审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12月

李方,湖南工业大学包装设计艺术学院09级美术学专业研究生。

猜你喜欢

印象主义思潮艺术家
春秋时期重民的社会思潮
从拉威尔的《波列罗舞曲》议印象主义风格的包容性
浅谈许幸之《印象派就是印象主义》
最好的礼物——印象主义大师
小小艺术家
小小艺术家
小小艺术家
从回归温柔敦厚到走向天马行空——当代文艺思潮的一种转向
德彪西音乐创作对印象主义绘画的借鉴
论20世纪初年的“兴女学”思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