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歌唱学习实践中“保持”之我见(一)

2011-08-15汪建军宁夏歌舞团独唱演员宁夏银川750001

大众文艺 2011年10期
关键词:歌唱者气息姿势

汪建军 (宁夏歌舞团独唱演员 宁夏银川 750001)

歌唱学习实践中“保持”之我见(一)

汪建军 (宁夏歌舞团独唱演员 宁夏银川 750001)

“保持”一词在文学范畴中,它的具体含义是始终如一的、连续的、连贯的、固有的某种状态或是某种现象。是属于一种中性词语,也可以理解为持有或拥有某种状态或者某种现象。在生活中,我们常常可以听到这样的话语:“要保持良好的心态”“要保持年轻的心”“要保持苗条的身材”等等。可以说,我们生活当中的很多现象都含有保持的色彩。大的方面:如自然界的气候,每个地区与地区都保持有自己的温度状态,湿度以及各地固有的生物群和人群。人口与地区的资源,环境以及物种等也要保持在一定的限度内。再如人、物间的生物链,也必须保持在一定的度上。否则,这种平衡一旦打破,有些物种将从这个地球上消失。小的方面:则表现我们日常生活的诸现象。如:汽车的轮胎的充气量必然与汽车的承载量保持在一定的比例上;我们人与人之间要保持一定的距离;阴阳之间要保持一定的和谐等。凡此种种,可以说“保持”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它存在于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只不过它以各种不同的形式表现而已。歌唱活动中的“保持”则更是如此,因此,我们必须弄清楚这一概念性的问题,这对于我们的歌唱学习和实践尤为重要。

歌唱;细节;状态;保持

生活中的“保持”与歌唱中的“保持”是异曲同工的,它的目的、它的本质都相同,只不过它的指向不同、表现不同。

一、歌唱保持的内涵

生活中的“保持”不是明显的,是被很多表象的东西所遮盖,可创作性差,可改变性差,而歌唱中的“保持”是明显的,是可创造的,是有人为的积极参与的。同样,“保持”是自然界乃至整个宇宙运行的不可估量潜在因素,也是使歌唱成功的常青树,是使歌唱充满活力和生机的保证,是歌者淋漓尽致的表情达意的桥梁,是歌者进行二度创造的桥梁,是歌唱者与欣赏者进行良好沟通的纽带。

那么“保持”究竟在歌唱中有哪些作用与意义呢?正如前面所说的一样,歌唱中的“保持”是一个大的概念与范畴,如果歌唱者不懂得在歌唱中学会“保持”,那他的演唱肯定是蹩脚的、有缺陷的、甚至是根本不成功的。

“保持”决定歌唱者的水平,“保持”决定歌唱者二度创造的深度与广度,“保持”决定歌唱者的状态、情感、形象等等各个方面。可以这么说,没有“保持”就没有歌唱者的艺术生命,没有“保持”就不能获得良好的歌唱效果。就好像没有轮胎的汽车一样,即使有再高的驾驶水平也不可能使它前进一步的。

既然我们认为“保持”对于一个歌唱者有着无可争辩的意义与作用,那么我们就来认识一下“保持”在歌唱中的运用。

首先,一个歌唱者在未进行歌唱前应学会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生理素质、身体素质,这是歌唱中“保持”所必须具备的前提。然后,将这些良好的基础充分调动起来,形成一个歌唱前所必须的基础。在这一基础上,歌唱者还须掌握娴熟的发声技巧(这里纯指嗓音以及发声器官的机理运用)、正确的呼吸方法、勿庸置疑的意识形态和思想意识、准确的声响概念意识。将这些良好专业素质加上无可厚非的基础,就会形成歌唱的良好的状态,将这一状态持续的、连贯的发展到歌唱的全过程和结尾,这就是我们要讨论的“歌唱中的保持”。

下面就让我带领大家进入玄妙而真实地歌唱中的保持的世界中。了解在歌唱中具体要保持些什么?怎样去保持?如何才能保持到最佳状态。歌唱中要保持些什么?它们就是气息、情绪、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生理素质、正确地歌唱姿势、歌唱的声响形态、声音音色、技术与技巧等。当然这些也仅是歌唱中的细节的保持,最终的大的状态的保持就是歌唱者的整体的歌唱状态的保持必须贯穿于她(他)的歌唱进行的始末。根据我的演唱感受,我认为歌唱者在歌唱中必须在自己的周身假定存在一个类似于球体的围绕周身转动的圆。而这个圆则承载着气息、情绪、心理素质和生理素质、声响形态、音色、技术与技巧等。这个圆的转动是否正常,则是受演唱者本身的专业素质和对作品的理解等方面的制约,只有这个圆处在一个良性的频率时,我们的歌唱是成功的。所以,必须将这个圆控制在良好的转动过程中,而这一控制则是我们所说的大的整体的歌唱状态的保持。歌唱状态的整体保持是细节保持的完美体现,细节保持是整体保持的基础。这就恰如自然界中生物间的相互依存关系一样。

二、歌唱细节状态的保持

1.歌唱中气息的保持

歌唱中的气息保持非常重要,而气息保持的良好与否直接受呼吸方法的影响。早在一千多年前,唐代段安节在其所著的《乐府杂记》中指出:“善歌者,必先调其气”。陈彦衡所著《说谭》中写到:“夫气者音之帅也”。英国声乐家富兰克林•凯尔赛在《嗓音的训练》一书中同样写到:“美声的基础是一个正确的呼吸方法和对呼吸的控制,只有知道怎样呼吸的人才能歌唱。”可见古今中外善歌者莫不把“调气”作为歌唱中头等重要的事情。当然,生活中的呼吸和歌唱中的呼吸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他们有着不同的目的、不同的意义、不同的作用、不同的方式和不同的性质。目前,声乐界大多数认为最可取、最合理的歌唱呼吸方法是运用横膈膜和腹部肌肉群共同控制气息的方法。它全面调动了歌唱呼吸器官的能动作用,使横膈膜、腹肌相互配合,协同完成控制气息的任务,产生歌唱动力的双向力,使声音支点明确、音量、音色控制自如、声区协调和统一、表现力丰富。因此,歌唱中气息的保持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优秀的歌唱家应该对气息的保持能力非常到位,才能在演唱大型咏叹调甚至演出一部大歌剧时随心所欲。一些初学歌唱的人,大多追求漂亮声音而忽略气息保持的重要性。结果只能做一些简单的发声练习,当真正演唱一首完整的歌曲时便很容易失去漂亮音色的位置。还有一些人只追求咽音中有金属色彩的音色,而忽视气息的保持。结果只能发出短暂明亮的咽音,而无法完成一部音乐作品的演唱。作品中长短不一的乐句、高低变化的旋律,不只需要会运用气息,而且更需要在歌唱中将气息保持始终,以获得美好的声音。世界歌剧艺术家中最知名、最受欢迎的卢奇亚诺•帕瓦罗蒂曾有如此论述:“吸气时象打哈欠一样把气息吸入。就保持那样的状态,直到唱完整个乐句……”我国唐代段安节《乐府杂记》中对歌唱用气曾有过极精辟的论述:“氤氲产自脐间出,至喉及意其间,即分抗坠之音,即得其术,即可至遏云响谷之妙也”。所谓“氤氲自脐间出”指的就是“丹田之气”即胸腹式呼吸和以腹部肌肉的带动发音。“分抗坠之音”是指气息双向运动,也就是在歌唱的气流运动中,有两种相对抗的力量在起作用,一种是向上,向内的推动力量即动力,另一种是向下、向外的保持力量,即阻力。前者是自然状态的生理现象,后者则是由人为控制的,两者互相关联又互相制约,在一种对抗中求得平衡,这种平衡便是保证歌唱发音稳定自如的关键。这种双向的气息运动,必须贯穿于歌唱始终,这种气息的控制技巧,便是气息保持。可见气息“保持”对于歌唱的整体是多么重要。

2.歌唱中的情绪保持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情绪就是人的心理活动直接的、外在的表现,是人的一种意识行为。从美学的角度来讲,情绪就是审美主体对被审美对象进行审美过程中的心理活动的外化。歌唱中有两种情绪的表现。

(1)音乐本身的基本情绪

人们常说音乐是人类感情的共同语言,实际上主要是指音乐的基本音响给人们的感受是共同的。这种一般的感受就是人们对音乐中基本情绪的体验。它纯粹是建立在感觉的基础上。听众无须经过任何理性化的判断,单凭音响对感官的刺激就能够直接感受到。美学家玛克思• 德索认为这是一种近乎生理的反映。他说:“当倾听某种歌曲时,我们还没有听清歌词与旋律,便觉得已深受感动了”。

(2)歌唱者的情绪

歌唱者作为审美的主体,同时也是将这一审美结果展现出来的承载者。不仅对音乐基本情绪有最直接的、最纯粹的感受,而且有对基本情绪进行二度创作更为主观的情绪体验。

因此,在歌唱前,歌者必须充分的理解作品、认识作品、假想的演译作品,当音乐响起时,歌唱者必须在第一时间进入到音乐中去,去合着音乐感受作品,去准确的把握作品的情感与情绪,并将这一情感或情绪保持于整个作品的演唱始末。

有人说,一个人的情绪直接的决定了一个人的生活质量,同样一个人的歌唱情绪也影响着一个人的歌唱状态和歌唱成功与否。因此,情绪的“保持”是关乎于歌唱成功的关键因素。

3.歌唱中心理与生理素质的保持

心理素质就是对外界的变化和反映具有一定的承受能力并能作出与之相适应的心理调解能力。一个人的心理素质对其歌唱是至关重要的。自信的、乐观的、积极的心理,总能使自己的表现更加完美,而怯懦的、消极的、悲观的歌唱心理则是歌唱成功的天敌。同样,良好的生理素质是歌唱得以顺利进行的保障。它包括歌唱者的各个歌唱器官和身体体能等因素。具体含义是歌唱器官及身体体能胜任各种歌唱表现的能力。

歌唱前歌唱者必须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生理素质。能根据对作品的理解,恰如其分的将自己心理和生理素质调整到与之作品情感相匹配的需要,并能将这一需要保持于歌唱进行的全过程。

4.歌唱姿势的保持

它是歌唱得以顺利进行的外在的支撑条件。有人说:“姿势是呼吸的源泉,呼吸是发声的源泉”。歌唱训练中,首先要有正确的歌唱姿势。姿势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发生时各个器官配合的协调与否。姿势正确了,发声器官就能正常工作,而不正确的姿势,则往往带来不正确的声音。这好比运动员跑步,如果没有正确的跑步姿势,就会直接影响跑步的速度。因此,歌唱姿势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不容忽视。最常见的训练姿势是:

(1)坐姿

坐姿就是坐凳子的三分之一,双腿自然的放松,挺胸,抬头,下颚微收,保持颈背部的直立。这一姿势应贯穿于整个歌唱训练的过程中。

(2)站姿

双腿自然分开、与肩同宽、挺胸、提臀、身体向前稍倾、将重心前移。这样腹部会自然的产生一种对抗力。在歌唱中随着歌曲的情感的发展要求,可能要作些与之相配合的身体动作。但这一基本的歌唱姿势则保持不变,特别是身体的重心与微含的下颚,一定要保持于整个歌唱训练之中。

除此之外还应注意歌唱时的动作、面部、嘴巴等方面的表情等方面的因素。歌唱时的动作应根据歌曲的情感需要简练大方,忌矫揉造作,画蛇添足。面部、眼、眉、自然放松、生动,切忌眼睛上翻、下垂或眉毛倒挂。整体表情自然大方。嘴巴是歌唱的小喇叭,它应张的开、放的松。切忌咬紧牙关。应力求唇形自如,舒张自然。整个歌唱的过程应力求“声、形”的统一。

综上所述,我们只有做到了歌唱细节状态的保持,才能使自我的歌唱日臻完美,才能拥有完满的歌唱状态,这是我们进行成功歌唱的前提,更是保证。所以,明确歌唱学习实践中“保持”的机制,对于我们歌唱的学习和实践无疑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猜你喜欢

歌唱者气息姿势
论歌唱者的文学修养与声乐修养
重读《昆虫记》4 竹笼中的“歌唱者”——蝈蝈儿
倒挂在树上,我的主要姿势
自然的气息
看书的姿势
解锁咳嗽的正确姿势
“春的气息”
春的气息
花朵穿上身 春日气息
试论声乐演唱中良好心理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