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特色民间工艺品研究
2011-08-15赵胜男哈尔滨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00
赵胜男 (哈尔滨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00)
黑龙江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工艺品很多,然而其销路却不尽人意;龙江旅游景点的纪念品品种不少,但具有标志性强、地方特色明显的旅游纪念品却寥寥无几。大多数畅销的工艺品多以俄罗斯和南方的为主,而具有北方特色的工艺品却不太被大众认可。如果能让一件小小的工艺品幻化成为既能表达龙江的的本土特色和悠久的龙江地域文化,又能让人们通过它看到魅力龙江的文化底蕴,这将是龙江工艺品发展的意义所在。由此我们走访具有纯粹龙江民俗民风特色的产品及原产地,了解并掌握了很多工艺品信息,以此来提出设计方案构思新品,将会对激活龙江工艺品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发展起到非同寻常的意义。
以下是对具有龙江特色工艺的产生和现状的分析,希望对工艺品的研究人员起到某种启示,为龙江工艺品的发展贡献力量。
一、绥棱黑陶工艺
绥棱黑陶是取自绥棱县的一种特殊黄土,经过黑陶工艺师巧手加工而成的一种陶胎较薄、胎骨紧密、漆黑光亮的黑色陶器。绥棱黑陶具有‘黑如漆、明如镜、硬如瓷、声如罄’的独特品质。据调查,唯有绥棱的黄土才能制成陶中的精品——绥棱黑陶,加之其独有的熏烟渗透碳技术铸就了绥棱黑陶神秘、凝重、古朴、清新、淡雅的风格,为东西方人士所青睐。曾在1964年的时候,周恩来总理就曾给予绥棱黑陶‘黄土换黄金,何乐而不为’的称誉。”黑陶的制作一般采用快轮,其器型匀称、规整,做工精细,质地坚硬,火候极佳。由于应用范围多为礼器,很少用于日用器皿,所以产量较少,却因此而弥足珍贵。
二、赫哲族鱼皮工艺
鱼皮工艺品是赫哲族传统的艺术品种。赫哲族有悠久的历史,黑龙江流域沃野千里,山水纵横,盛产淡水鱼类,其中以蝗鱼、蛙鱼为最多。自古以来,就是富饶的天然渔场。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造就了赫哲族人独特的生活方式。他们适应自然环境,濒河流居住,主要依靠捕鱼为生,食鱼肉、穿鱼皮,并用鱼皮加工制作各种生活和生产用品。尤其是用鱼皮做衣服,更成了赫哲族人民的一大特点。《皇清职贡图》卷八载:“男女衣服皆鹿皮、鱼皮为之。”时至今日,穿鱼皮服装已经成为历史,但赫哲鱼皮工艺品已经成为他们迅速崛起的产业,正在打向国内外市场。赫哲族通过对鱼皮的粘贴和镂刻,以特殊的行为方式,从各种角度体现了赫哲族人民的聪明和审美意识。鱼皮工艺品的图案在保持民族风格的基础之上,吸收汉族图案艺术的精华,并不断创新,体现民族和生活特点,极富民族特色,是中华民族图案艺术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望奎皮影工艺
望奎皮影历史悠久,于清朝同治年间传入望奎,独具望奎特色的皮影工艺品——影人雕刻工艺挂图,以她那制作精细的手工,逼真的人物形态,古朴典雅的艺术形式,吸引很多国内外友人。望奎皮影工艺品创作者是62岁的张淑荣老人,她采用纯驴皮精心制作,再用精美的像框装裱而成,与皮影戏演出用的影人大小比例完全一致,把皮影人物和背景造型在景灯下的效果定型在像框里,活灵活现。张淑荣现已创作影人雕刻工艺挂图近百幅,其欣赏价值和艺术价值都给龙江工艺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契机。
四、海伦剪纸工艺
1899年,海伦市建制前后,剪纸艺术就在民间广为流传,因为汉族移民和本地民族的交汇,已经形成了豪放粗犷的剪纸艺术风格。五六十年代,剪纸在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的有海伦海伦。代表作为傅作仁剪纸作品,多次在省和国家级报刊发表,在全国展曾经多次获奖。而文革期间,海伦剪纸作品多以歌功颂德为主,出于停滞状态。但到了80年代以后,海伦剪纸有了长足的发展,形成了独特的剪纸艺术风格。在剪纸的创作内容上体现了多样化,注重了精品剪纸的创作。1993年,海伦已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剪纸之乡”的称号。经过多年的不断发展和创新,以傅作仁为代表的海伦满族剪纸逐渐形成了鲜明的艺术特色。
不是龙江全部的工艺品,却具有龙江地域风情和文化底蕴,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从造型、色彩、图案、大小、工艺等方面进行革新,将现代的元素融入到其设计之中,扩大其生产规模和宣传的力度,我们需要脚踏实地地努力,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为龙江工艺品的发展提供新的理念和设计思维,创造具有龙江特色的工艺品文化产业。根据传统看法认为,黑龙江发展还是比较晚的,历史社会地位发展相对比较落后,文化积淀不如南方一些省份深厚,所以民间工艺品较南方逊色。但我们认真研究后发现,黑龙江省的民间工艺资源非常显著的独有优势还是有的。不但种类多样,而且地域和民族色彩突出,黑土、冰雪情调浓郁。只要挖掘充分,合理利用,同时增强其文化含量和技术含量,精益求精,它们必将在国内乃至国际文化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
[1] 路甬祥.中国传统工艺全集——民间手工艺.河南教育出版社出版.2007.
[2 刘恒甫.黑龙江省民间工艺如何拓展市场空间形成产业优势.2007.
[3] 王益章.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产业建设研讨会论文.2005.
[4] 衣俊卿.黑龙江文化蓝皮书08年黑龙江文化发展报告.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10.
[5] 黄任远.黑龙江流域文明研究.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