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放歌三农领新潮

2011-08-15陈惟林

东坡赤壁诗词 2011年6期
关键词:物华新潮通俗

□陈惟林

我土生土长,“跑田埂子”几十年,最熟悉、最了解、最贴近的莫过于三农。所以,我喜欢写一些农村生活题材的诗词。至于写何内容,怎么去写?个人认为值得注意的主要有三点:

一是“扬长”与“揭短”。唐代白居易名言:“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就三农而言,其时其事者,即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加快农业现代化、农村城镇化、农民知识化的建设与发展,向小康社会迈进。因此,我注意运用诗词来谱写时代曲,奏响主旋律,放歌新农村,赞美新农民。以此“反映今日农村全新的经济社会状况,展现新型农民的精神风貌”。(引自《东坡赤壁诗词》2010年第3期卷首文)如《满庭芳·和丰村巨变纪实》,就是通过描写一个全市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来歌颂农民团结一心,发愤图强,顽强拼搏,克难奋进的典型事迹,反映新时代农村的巨大发展与变化。如《农业税费全取消》、《长相思·农机下乡》等,赞颂党的惠农富民政策;《农民工添喜》、《回娘家》等展现农村新气象;《行香子·水产养殖基地》、《粮农》等,反映农业现代化、经营集约化、农副产品市场化的状况;《棉农》、《农家伏夜》等,展示农民的思想观念、生产生活方式和科技信息知识的深刻转变。同时,对农村中较为突出的矛盾与问题,秉笔直抒,大胆“揭短”,使之得到治理,确保三农建设健康持续发展。《石首竹枝词》等,反映农村统筹服务功能缺失、农副产品流通渠道不畅等情况,针砭那些徇私舞弊的现象,敢为农民代言。

二是写实与虚构。真实是诗词的生命线。只有在“源于生活”的基础上,才能写出“高于生活”的作品。我在创作中,坚持据实而写,有感而发。对农村生活素材予以剪裁或提炼,也适当地虚构情节,塑造典型,力求“文以纪实”,“为事而作”。如《石首新厂镇村公路赞》、《江陵三湖农场赞》等,真其名而实其事;《浪淘沙·老农》、《村妇》等,实其事而虚其名,《插秧》等,乃亲身所历;《捕鱼》等乃亲眼所见;《王大爹喜述》、《农妇欢》、《卖菜女》等,乃亲耳所闻;而《女鸭倌》,则是所见所闻加所想而成。其诗曰:“烟雨扁舟水上行,婷婷少女用篙撑。一家血本皆孵鸭,换得呷呷伴浪鸣”;“汗融湖水注辛勤,一杆长篙邀鸭群。挑起朝霞撑落日,拨开风雨戳穿云”;“竹篙如笔不离身,喜绘前程日日新。先构全家门满福,再描自己美青春。”前两首是耳闻目暏的情形,后一首是发自联想的意境。

三是新雅与通俗。运用清新活泼的语言,揉合通俗朴实的词汇,吸收农谣民歌的风调,来描写农村新人新事,从而达到“为时而著”、与时俱进的创作要求。新型词语是新时代的产物,最能引领新潮,极易表现新生事物;对传统的通俗词语要赋予新意,使之富有时代气息。万万不可使用那些粗言秽语,和生僻冷涩的方言土语。《瓜农》可算一例:“错开节气两头抓,瓜垄套棉模式佳。栽种运销兴合作,科研生产结亲家。品牌效应争风采,市场经营竞物华。卖出金坨黄灿灿,换回银票乐开花。”诗中“瓜套棉”、“品牌效应”、“市场经营”等属于新词语;“合作”、“亲家”、“风采”、“物华”等属于旧词语,乃引义或借喻,均含新意。“金坨”、“银票”等属于俗语陈词,指代“甜瓜”和“钞票”,尤其是“金坨”,不仅明喻状形,而且暗喻甜瓜质优价好,紧俏畅销,显得较为风趣而有韵味。

放歌三农引新潮,所涉甚多,有待我们在写作实践中,去摸索探讨,有待继续深入下去,与农民打成一片,喜其之所喜,忧其之所忧。爱其之所爱,憎其之所憎,想其之所想,言其之所言,乐为三农鼓而呼之。

猜你喜欢

物华新潮通俗
熊 轲
闲吟
Sumo Wrestling
TAKE FIVE
白露月夜吟
“新潮”的旧刷子
粤韵传承
小说的通俗
组工干部之歌(民族通俗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