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者的跋涉脚印——张卫生《草根诗萃》序
2011-08-15吴洪激
□吴洪激
从一个游乡串村的窑货郎,到腰缠千万贯、甚有成就的企业家,从一个初识文字的“草根”,到小有名气的诗人,张卫生走过了一条艰难、曲折的人生道路,留下了一串坚实、成功的跋涉脚印。他呈现在我们面前的这部《草根诗萃》,就朴实、直率地回顾了时代与历史,梳理了走过的道路,带有十分明显的时代痕迹和人生烙印。
张卫生把他的诗集称为《草根诗萃》,很有寓意。何谓“草根”?“草根”一词原出自十九世纪的美国,英译为grass yoots。当时美国流行寻金热,盛传在一些山脉表层草根生长的地方蕴藏着黄金。二十世纪始传入中国,才赋于原生、平凡、广泛和顽强之含义。照我的理解,草根,代表基层民众,草根诗人,就是从基层民众中走出来的诗人。但我们切切不可小看,它的底下蕴藏的确实是黄金富矿——人生磨难的黄金富矿,事业成功的黄金富矿。
可以说张卫生为人为文都是很成功的。为人,有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为凭;为文,有《巴河赋》见证。他的人和他的文都是连着他的根的。他的根在哪里?在大别山,在巴水河。因为他为人的根是紧系在家乡风土人情上,因此他的诗注入了更多的人文情怀和感性笔墨,更多地关注原生态文脉,表现了一方水土一方人的独特气质。
以诗眼看这本《草根诗萃》,它是绿色的,带有大别山的苍翠和巴河水的碧绿;它也是红色的,带有革命老区的风雨和红土地上的血痕。一片青山一片绿,一寸山河一寸红。从他的诗中可以感受到生活的动力和生命的乐趣。
古人云:诗歌合为事而作。张卫生的诗就具有记事的特点,如串乡,卖货,开畦,种地,都种在了他的诗里,都长成了一行行红色的记忆和绿色的希望。
他讴歌绿色家园:
朝迎红日出,暮载彩霞归。
力尽方知累,心雄志不灰。
途中风送爽,笑里换耕衣。
硕果勤劳结,丰收喜上眉。
——《耕劳曲》
巍巍大别山,藏秀色之灵气;悠悠巴河水,承玉露之祥光……
先人依山而居,宜商宜耕;后裔繁衍,浩浩荡荡……
巴河群彦难列其全,源自宗根祖脉贲张……——摘自《巴河赋》
他礼赞红色土地:
天堂寨上望苍穹,三省相连气势雄。
遥忆当年百战日,旌旗漫卷满山红。
——《情系大别山》
远观青石生铜色,近看劲松挺秀眉。
风雪大崎留史册,苏区圣地展红旗。
——《重游大崎山》
吴楚名郡,红色江防。汀兰尘净,水阁风凉。昔日称为乌林,时今隶属黄冈。……人杰地灵,神甸山环水绕;千秋不朽,历史源远流长。
——《团风步行街记》
我是从编辑《巴河赋》认识张卫生的,在我的印象中,他无论是为人为文,都是一个很认真、很淳朴的人。他姿态低调,为人平和,文风朴质,视野开阔。他的一篇《巴河赋》,见证了老区可歌可泣的战斗史、英雄史、改革史,让这条静静流淌了几千年的巴水河走进了国人的视野,赋予了鲜活的生命。是不可复制的乡土文化散发的人文之气,生命之魂。
综观张卫生的《草根诗萃》,虽韵律尚欠成熟,语句也鲜有华丽之词,却亟具一种文野兼备、雅俗共赏的艺术品味与生活情趣,朴素直率,清新隽永。从作者身上,我们看到了一种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草根情结和草根文化现象。
当前,已进入市场经济时代。全社会关注重心转向了物质追求,实用性逐渐成为人们的价值取向。再加上社会文化多元化格局出现,诗歌的社会地位和精神净化功能受到了激烈的挑战。像张卫生那样在经济市场取得成功后回报社会,成立巴河文化学会,创办《巴河文苑》,除从黄冈文坛走出去、已成为卓尔集团总裁的阎志外,确实并不多见。面对新的变革,新的现实,诗歌写作如何寻找新的发展,新的担当?这就要对现实和历史的深度介入,对地域文化的广泛挖掘,敏锐地把握着时代脉搏,以独特而深刻的方式反映出当代人真实生活,使心灵之光不致在物欲横流中迷失。
成功者要永远不朽。
是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