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八五新潮美术运动”在绘画观念上对中国现代漆画的影响

2011-08-15江西科技师范学院研究生部江西南昌330013

大众文艺 2011年9期
关键词:漆画新潮绘画

赖 龙 寇 焱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研究生部 江西南昌 330013)

浅析“八五新潮美术运动”在绘画观念上对中国现代漆画的影响

赖 龙 寇 焱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研究生部 江西南昌 330013)

“八五新潮美术运动”是一场轰轰烈烈的前卫艺术运动,是一场思想文化运动。“八五新潮美术运动”的美术史价值也是多方面的。中国现代漆画的发展初期,在绘画理念及图式上依然承袭中国传统漆器的装饰理念,过多强调其工艺性,而忽视了作品的艺术性,“八五新潮美术运动”的到来彻底改变了现代漆画创作观念的陈旧,影响其后几十年的发展,绘画理念、创作主题更密切地关注现代社会和现实生活,作品更注重艺术性、精神性。

八五新潮美术运动;现代漆画;绘画观念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研究生创新专项资金资助 项目编号:YC09B029

一、“八五新潮美术运动”的出现情境和历史意义

“八五新潮美术运动”是在“后文革美术时期”和“星星美展”之后出现的。1978年到1984年的这段时期称作为“后文革美术时期”。这段时期的美术否定“文革美术”,艺术家们的思想逐渐从禁锢的政治意识形态中解放出来,关注的视野为艺术本体的审美艺术功能。“一九七九年的‘星星美展’可以说是中国现代艺术的开端”,[1](p9)奏响了中国现代艺术的序曲,为其后的“八五新潮美术”做了铺垫。屈指算来这场轰轰烈烈的“八五新潮美术运动”已经过去了二十多个年头。在中国现代艺术史上,不单单是一个不可回避的概念,更是一段无法忽视的时期,“八五”不只是一个单纯的时间概念,更是一个具有广泛意义的文化概念。

“八五新潮首先是一个历史的延续,正是它将这一被中断、被遗忘了三十多年的艺术血脉重新连接起来并把它推向新的阶段,使二十世纪的中国美术开始具有了一种现代格局,开始具备了一种能够与世界艺术对话的可能。”[2](p77)“八五新潮”同时也是艺术文化学的“新启蒙运动”,是对中国艺术本体主义的又一次启蒙,继承和延续“五四”新美术运动未竟事业。“八五新潮”是二十世纪又一次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和思想的碰撞,在科学与人文种种错综复杂的社会文化背景中,在各种主义的论战中走向现代艺术的。

二、“八五新潮美术运动”时期的绘画观念

上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框架,继而改变了中国人的文化景观,解放了中国人长期以来压抑的个性,由于物质基础的转变致使精神状态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人们的文化视野得到了拓展,随着大量西方哲学著作进入,如叔本华(shopenhauer)、尼采(Nietzs.he)、萨特(J一P.sartre)、加缪(A.eamus)和爱略特(T.5.Eliot)等,一大批现代西方哲学家、心理学家、文学家、美学家的理论著作的翻译出版和各类不同表现形式的艺术品的展现,不仅冲击了人们的视野更冲击了所有的传统艺术模式。

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和西方外来艺术文化的冲击是中国八十年代艺术讨论的时代背景和文化语境,激发了人们对传统艺术文化的价值、命运的思考。因而,八十年代初的一场深入思想解放运动之中的艺术变革开始了。以1979年底出现的兼有伤痕文学对文革时期的文化专制的批判的《星星美展》为序曲,拉开了中国现代艺术的序幕。八十年代中后期(八五~八九年)现代主义艺术的绘画形式形成了高潮,形成了势不可挡的态势,并很快就席卷了整个艺术界。史称“八五新潮美术运动”,并以此确立了它在现代美术史中标志性的历史地位。

“八五新潮美术运动”带有很强烈的的反艺术色彩、反艺术风格化。这里所说的“艺术风格化”是指1985年之前非常强调审美、强调形式化、装饰性、强调唯美化。八五新潮在经历的中国长期封闭的状态下吸收西方艺术的思想,祈求的对人性的解放和自我的复出,逐渐摆脱“神”的束缚,放弃在画面中追求“高、大、红、光、亮”的形式,转化成对现实的思考,对建国以后艺术的政治化、工具化和实用化的猛烈反击,倡导新艺术观念和新艺术形式。

新时期美术创作形态的丰富性和美术理论探讨的活跃性,打破了以往美术创作和理论的旧格局,开始构建动态性的美术创作和理论的框架结构。过去那种用固有绘画工具和材料进行创作的模式,那种通常按照时间、空间的顺序表现对象的方法被大大突破了。运用多种工具、多种材料和多种手段创作的作品,以及作品的超时空和象征性手法等的运用,引发人们更多的想象和思考,较之既露且直的表现要包含更大的艺术容量。从各地涌现的青年美术群体的大量作品中,我们发现艺术倾向大致可以归纳为理性浪漫主义、新写实主义、抽象主义以及超现实主义等绘画风格,产生了统一的在西方文化基础背景下的多样化、民族艺术的个性化,体现了现代艺术的观念和当代意识。

三、受“八五新潮美术运动”影响之后的现代漆画艺术特征

现代漆画的发展经历了由漆器到漆画的过程。漆器称之“器”,表明了它是以实用为目,具有一定观赏性和把玩价值的形下物品,属于工艺美学的范畴。漆器常采用花卉、鸟兽、巫神、云气等吉祥图案来进行装饰,以寄托人们美好的愿望。而漆画称之为“画”,则说明漆画应具有形上的精神审美价值,体现了绘画艺术表现的一种形式。然而在漆器向漆画的过渡中,传统漆画的图式保留了许多漆器的影子。“八五新潮”轰轰烈烈的艺术思潮和现代艺术运动,面对这样的剧烈变革的艺术洪流,各个艺术形式都分别经历了对自身的反思与否定,汲取了宝贵的经验,逐渐走向成熟,对于刚从漆器派生出来的现代漆画来讲似乎来的太早了,中国现代漆画在理论建设、艺术语言、材料研究等方面初见雏形,这还不足以得到理论界的认可和社会的积极关注。早期的漆画作品中很少看到关注社会现实、思想的躁动、生活的激情、理想主义的主题,基本还是为了政治的需要,表现文革美术、革命历史题材红光亮的形式,比如杨富明,李焕民的《长征路上》、梁汝初,陈秋芳的《海上放幻灯》,还有四川美术学院老师联合创作组创作的一系列革命历史题材的作品。“八五新潮美术运动”之后现代漆画受到兄弟画种的冲击,特别是油画的强调审美、强调形式化、装饰性的新艺术观念和新艺术形式的冲击,现代漆画也对艺术的政治化、工具化和实用化的猛烈反击。伴随着中国现代艺术发展而出现的新的艺术形式,现代漆画以漆为主要媒介材料,具有独特它的画面效果、丰富的肌理和新颖的材质变化,结合了中国传统漆艺特点和现代艺术观念,经过近几十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当代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1.理性浪漫主义特征

“八五新潮美术运动”时期中国涌现出一批青年画家,他们为了打破以往世俗人情的表现手法,直问社会更深层次的哲理,又要表现现代的浪漫风貌,有意识地借鉴了北美感伤浪漫主义画风,合理地结合了写实和抽象风格,在画面结构、画面的空间分割和物象的陈列上强调动态性的美术创作,有意的支配创作主体的意念,舍弃了情趣化的结构样式,吸取了中国西部原始自然面貌的纯净、肃穆、清亮、悠远的意境。在张群,孟禄丁的《在新时代—亚当夏娃的启示》、李贵君的《画室》、袁庆一的《春天来了》等一批的油画作品中体现了这一表现形式,我们从陈立德的现代漆画作品《皓月红烛》、程向君的《雪山前的白房子》等作品中也能看到这一倾向。

2.新写实主义特征

在1985年浙江举办的“八五新空间”展览中可以看到美术界的写实主义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通过借鉴西方古典主义绘画,把中国古典的装饰手法与民俗风情相结合,突出破了以往的艺术形式,达到一种新美感。例如耿建翌的油画作品《理发2号—1985年夏季的第一个光头》,“以故意复杂化了‘平庸’标题和实在得几乎超星球的宇宙人形象相结合,制造一种幽默感,引发人们的某种哲理联想”。[3](p18-19)现代漆画创作队伍中有很大一部份来自油画作者,因而受到的影响是直接的,比如吴嘉诠创作的漆画作品《高原红》、杨国舫的《无语》、郑智精的《守望者》等。他们强调欣赏主体的参与,注重在创作过程中留有想象的空间,由欣赏者的思维想象去填补。

3.抽象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特征

“星星美展”之后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激烈争论,直到1985年,这种打破中国绘画禁区的——抽象之一才得以认可。抽象主义力图超越自然物象,然而处在争论与探究的不确定之中,就现代艺术来看,抽象主义的探索对中国绘画的现代化起着促进作用。由于西方的艺术形式与中国水墨画的人文精神价值取向的不谋而合,抽象性的绘画进一步得到美术界的青睐。“一九八五湖南‘零展’中的王川等人通过《悬棺》《拓》《无限的时空》等带着意蕴主题的画面,挖掘人类和民族甚至动物世界中生与死的搏斗和轮转中体现的生命意识”。[3](p20)谢震创作的现代漆画作品中谢震创作的《潜》、陈恩深的《人形》、林栋的《红姑娘》《游泳课》、唐明修的《山水》《日食》等有意地将人类的永恒价值与周围的琐事联系起来,在自然、空间、宇宙中得到自我升华,完成自我。用这样一种绘画风格来体现人类的种种欲望和思考。

四、结束语

“八五新潮”美术既是中国艺术本体意义和艺术文化学“新启蒙时代”的产物,又是这一时代的具体内容。中国现代漆画的发展初期,作品内容多表现花鸟、吉祥纹样,在绘画理念及图式上依然承袭中国传统漆器的装饰理念,过多强调其工艺性,而忽视了作品的绘画性。“八五新潮”美术运动为中国漆画带来了春风,彻底改变了漆画制作的陈旧观念,中国现代漆画在原有传统漆工艺和传统漆画的基础上,绘画图式更关注现代社会和现实生活,作品更注重艺术性、精神性。

[1]栗宪庭.关于“星星”美展[J].《美术》1980,(3).

[2]贾方舟.多元与选择[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96,(4).

[3]雷然.八五新潮美术审美意识形态与选择[D].东北师范大学,2003.

[4]刘祥辉.八五新潮美术的历史定位与反思[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8,(5).

[5]刘小路.美术史视野中的“&F”新潮美术运动[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

猜你喜欢

漆画新潮绘画
李思思漆画作品
哈尔滨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学生作品
舞 国文倩 漆画 30cm x 30cm 2019年
白露月夜吟
“新潮”的旧刷子
郭栋、路艳红漆画作品
轻松一夏
吃零食没有罪!新潮零食令你美丽又健康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