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萧萧数叶之满堂风雨”——环境艺术设计效果图绘制的意境表现
2011-08-15钱媛园兰州交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甘肃兰州730070
梁 艳 钱媛园 (兰州交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甘肃兰州 730070)
当前,在环境艺术设计中效果图的绘制,已成为设计表现的重要途径之一。“绘”指以快速表现为主的手绘;“制”指以计算机三维软件为主的制作。手绘效果图讲究以直观、快速来表达设计者的意图;计算机效果图讲求以精、准,仿真实来“预先表现”设计的结果。当这两种方法在越来越被广泛应用,且设计作品越多时,效果图的品质却在逐渐失去自己的个性。即在表现时效果图,墨守成规,缺乏艺术审美上的表现力,作品千篇一律。
效果图绘制的意境是相对特定的艺术对象和它所表现的艺术特质,在诸多因素影响下形成丰富的艺术想象或联想。提高效果图绘制对意境的表现,主要涉及以下几个层面;
一、情景交融
现今,多数从事效果图绘制的设计者对“意境”这一概念的理解较为肤浅,在设计表现时必然显得单薄,甚至是缺失。意境这一概念在我国文艺史上,最早提出是在唐代的诗歌创作中,它是某种艺术发展到一定水平才能产生的。中国艺术意境建立在“天人合一”的哲学理论之上,在艺术意境的创作中,促成了情景交融为归指的审美内涵的形成,‘写情则沁人心脾,写景则在人耳目’,即情景结合视为艺术作品的意境审美之一。
效果图绘制中的“景”,指绘制对象所反映的生活画面的再现;“情”,指设计者对这些画面在作品中密切的、生动的结合而产生特定的艺术形象乃至情理形神兼备的丰富多彩的艺术境界——‘情与景会,意与象通’。目前效果图作品在这一意境内涵的表现上,一般呈现出重写景轻写情的态势。设计者无论是在构思阶段、绘制阶段,还是在成品阶段均是已表现画面的具体形象为主。
以手绘效果图为例:手绘效果图的特点是以快速表现的手法、绘制技巧为主,在较短时间内完成设计意图表达。“速成”必然影响到设计者对画面情感的诉诸,而设计者本身受到个人性、阶级性、时代性、文化性和民族性等多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他的情商高低程度也直接影响到情感的表达,社会各方面的压力也导致多数设计者的创作缺乏激情。效果图的创作在种种“无情”影响之下,想要达到意境上的情景交融谈何容易。
二、实境与虚境
“全局有法,境分虚实。”“境分虚实”,作为一种美学观念,始终贯穿在中国艺术发展中。在长期的探索中,得出了实以“目视”,虚以“神遇”,实以形见而虚以思进的审美规律,这为中国艺术意境创造了一个非常鲜明的特色,也界定了意境的有一个深刻内涵——虚实相生。
意境中的“实”主要在艺术作品中表现为实的画面,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它是特定形象在画面中的客观存在。“虚”主要指艺术作品间接地不确定审美联想,是对“实”的自发与自觉的表象。在虚实相生的作用下,意境的内涵又深入了一层。即意境既是具象的,又是抽象的;既是形象的,又是想象的;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因而意境中的实境具有特定想象的具象性、形象性和确定性;虚境则具有抽象性、想象性和不确定性。因此,意境在‘直接呈现之实境’与‘思而得之之虚境’的相生下逐步的丰盈起来。
清代蒋和在《画学杂论》中谈及:“尝论玉版十三行章法之妙,其行间空白处,俱觉有味,可以意会不可言传,与画参合亦如此。大抵实处之妙,指从虚处而生。”这是书画作品,通过技法上的虚实处理,营造作品实境与虚境的相互渗透与转化,形成生动的意境美。同样道理,在效果图电脑和制作上,大部分作品皆缺乏虚实处理,失诸宽泛或是偏于实境。
在三维效果图制作上现存的误区是,一味的强调技术应用,追求画面的精准,即建模准、材质准、灯光准和渲染准,用以达到效果图与实拍图真假难辨的程度。随着精准度的提高,使得实境越发突显,虚境的想象空间越发缺失。过分强势的实境,影响到效果图意境美的形成。
在室内效果图的制作上,设计者在整个制作过程中,对虚实的处理总显稚嫩。通常对虚实的处理,在实境的基础上有两条途径。一是通过“出血”的处理,这是在效果图后期制作最常用的手法之一。在画面的四周,利用出血的手法,PS添加上一些绿色植物。设计者的初衷是用出血增加画面的联想空间。而这种手法已成为个别设计者的惯例,每张效果图都是同种处理方法,意境表现很难另辟蹊径。二是利用窗景的背景处理:做法是选择与室内使用功能相符的贴图,采用灯光、渲染和后期平面处理将其逐步“远化”,以虚景塑造虚境。即便是两种手法同时应用在同一画面中,虚景终究不能替代虚境。所以要求设计者在绘制时,在丰富设计手法、技巧的同时,主观上理解虚实结合,正确处理实境与虚境的关系。
三、象外之象
司空图在《诗品》中说道:“超以象外,得其环中,持之匪强,来之无穷。”这句话表明,艺术创作可以超越事物表象之外,深入事物本质触发艺术联想,从有限中寻求无限。在艺术创作中讲求‘画固以象形,然不可求之于形象之中,而当求之于形象之外’。如果创作不是为了表达某种情感,形象之外的形象就毫无意义。而观者在对于艺术深远的“神游”,恰恰蕴含在对艺术意境所追求的象外之象中。
效果图作品总是以表现艺术形象为主,对于大于艺术形象表现为“山虽一阜,其间环绕无穷;树虽一林,此中掩映无尽”的弦外之音却是微乎其微,缺乏象外之象的表现就难于产生深远的意境。把意象组织到效果图创作实践的途径,主要是要研究效果图的艺术形象的不同表现形式,探求不同类型的艺术想象和联想。设计者必须在这一方面深入研究和创新,提升效果图作品的意境表现。
结语
综上所述,效果图作品的创作,不能只注重快速和精准的表象,应从多方面多层次突显在艺术意境上的表现。正如歌德所说:“优秀的作品无论你怎样去探测它都是探不到底的。”
诗画之难,终究难于意境,以往如此,至今依然如此。深入研究效果图制作过程,分析意境的内涵,从情景交融、虚实相生、象外之象等方面融汇贯通,提升效果图作品的艺术审美和艺术价值。
萧萧数叶,可使整个画面尽显满堂风雨。正如意境美越是生动,越富于想象和联想,作品的艺术水平和审美价值越高。因此,提升效果图绘制的意境表现,对创作优秀的效果图作品是十分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