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生理念下设计的思考

2011-08-15张亚楠郑州轻工业学院河南郑州450000

大众文艺 2011年24期
关键词:手工艺民生大众

曹 阳 张亚楠 (郑州轻工业学院 河南郑州 450000)

民生理念下的设计是要在考虑普通民众的生存和生活状态下,进行的设计。民生设计是顺应时代而产生的一种概念,并非是一种设计风格或设计类型,它普遍存在于设计的社会文化思考中。它提出的是一种思索设计、看待设计的视角,从民生的角度来观察思考,设计能为民生做些什么为大众带来什么?

民生设计是与大众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设计,是人们对于生活方式的设计和选择,是人们对于衣、食、住、行以及蕴含在其中的精神层面和价值系统的追求。设计出发点是普通民众,着眼于民众的日常生活需求之中,具有民生情感关怀的设计。加强为民生的设计,不仅能改善民众的生活物质水平,还能提升民众的精神层面的需求。优秀的设计能够在和谐的前提下,更好地满足人的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服务民生。因此,设计必须树立关注民生、服务大众的意识,提高大众的生活品质。

一、民生理念的设计渊源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无论是我国还是西方国家,贵族们都掌握着整个国家大部分的财富。艺术也只是为这些权贵服务的,他们掌握着文化的主导权,体现了他们的生活状态,为他们服务。正如我们所说,一部浩瀚的中国工艺美术史,就是一部权贵史。在西方的设计中也可以看到,设计不是为王公贵族,就是为教会服务。美国评论家罗伯特•休斯说:穷人没有设计。所指的就是这个现象。这一状况随着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开始发生了转变。机器的产生使普通人有了能够使用工业品的可能。但是他们只是能够得到一些质量低劣工业品,住非常简陋的房屋。

到工艺美术运动时期,拉斯金、莫里斯开始强调设计的服务对象问题。拉斯金说:“以往的设计都被贵族的利己主义所控制,其范围从来没有扩大过,从来不去使群众得到快乐,去有利于他们。与其生产豪华的产品,倒不如做些实实在在的产品为好。”[1]设计是为千千万万的大众服务的,而不是为少数人服务的。但是在这时期,他们的思想还比较混乱,其中包含了社会主义的色彩,也包含了对大工业化的不安,一方面强调大众,另一方面又主张装饰风格,而这种设计自然不是为大众服务的。但这一思想在后来的现代主义设计中得到了继承与发扬。现代主义强调工业产品的标准化,只有标准化才能批量生产,降低生产成本,反对装饰,避免不必要的开支造成的浪费。这种设计思潮第一次为广大的人民大众服务并提供他们支付的起的产品。包豪斯设计学校的建立,设计出了大量的简洁、经济、美观、实用的产品,平民大众也能享受到工业文明的成果。可见,现代主义设计中蕴含了浓厚的民生思想。

二、民生设计——设计师应具备的社会责任感

当今社会的设计师们动不动就做高端产品,设计奢侈品,而忽略大多数人的需求。世界上75%的人还生活在贫困、饥饿中,这些人需要设计给予更多的关注。设计不仅要考虑发达国家的人还要考虑发展中国家的人民。苹果公司和飞利浦公司已经开始把眼光投放到一些非洲贫困国家,那些地方没有学校也没有医院,他们甚至从来就没有见到过经过设计师改进和设计的产品。设计理论家巴巴内克在《为人类的设计》一书中曾经指出:“大多数的设计是为住在先进国家的富裕的中产阶级中的中年人而制作的。设计师们无视残疾人、贫困人、弱智者、幼儿、老年人、肥胖者和发展中国家的人们的存在。”[2]设计师应该考虑那些常被忽略的人群,如老迈之人需要什么样的设计?孕妇和胖人需要怎样的设计?全世界那些倍感孤独的年轻人需要什么?

设计的目的是为人服务的,这里的人应该是整个社会所有的人,而不仅仅是为一小部分人谋福利,只为少数人服务,那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设计了。设计师树立民生设计观念,服务社会中更多的人,是设计师应该具备的社会责任感,也是设计道德的体现。这一点关系到设计自身健康的发展,设计师设计出的许多产品,普通大众买不到或买不起的状况应该改变一下。为民生设计的理念这也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发展,社会的公平与平等。这是一个国家赋予设计师的社会责任。

三、民生设计的实践途径

西方的设计师们已经开始把目标放到了一些普通大众及贫困的人们身上。设计了一些专门为他们的物品。由于我国的社会形势和经济发展水平,民生问题一直以来都很严峻。设计的发展情况是使得设计师们并未较早认识到“民生设计”,所以我们不能把民生设计当做一个临时课题,而应该看做一种长期秉持的设计价值观,这种价值观其实是对设计观念的本质回归。

1.关注工业技术与手工艺传统的结合

好的产品是来自于民间的,好的产品大多也是为民众设计的。我国的手工艺物品都是根据民众自身的需求而自发产生的,是最符合民生思想的,它是劳动人民智慧的体现,是我们祖先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文化和技术财富。然而由于工业产品的批量和经济的特点,而传统手工艺费时费力,从事传统手工艺的人越来越少,许多的民间手工艺正面临着消失、灭绝的境地。这就要求我们设计师们能够把传统和现代,手工艺与工业巧妙的结合起来。使得传统的手工艺能够发挥独特的价值,带来蕴含文化价值又经济实用的产品。缓解了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创造了经济效益。如民间的草编竹编藤编手工艺制品,都是劳动人民选取当地易于得到的普通材料,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做出的符合他们自身需求的物品。设计师们根据这一手工技术结合现在的工业技术设计出现代的藤编竹编家具。在一些文化旅游地区,利用当地的材料和手艺设计出一些旅游纪念品之类的东西,带来经济效益,改善民众的生活质量。设计师们探索特定地区的可再生资源,把工业技术与手工艺传统巧妙的结合,设计出一些适合当地风俗和民众需要的设计。既保护了手工艺的传承,又给民众带来了利益,服务于民生。

2.关注生活中的普适设计

普适设计体现了服务对象的范围。“普”我们可以理解成“大众化”,为普通大众的设计。普适设计是“以民为本”的设计,这种设计思想与我们提倡的构建和谐社会不谋而合。普适设计是指设计要为大多数人服务,设计与民生不能脱节,要与普通大众拉近距离。设计不只是少数精英贵族们的特权,而应是多为普通民众考虑,设计出朴质、实用、经济又美观的产品。我们来看一个简单环保的浴巾设计,这款浴巾的设计亮点在于使用者把浴巾用旧了以后可以沿着他设计出的线轻易的撕成一块一块的抹布,抹布用旧后又可以撕成拖布条。就是这款设计赢得了德国红点大奖。看似是一个简单的,不起眼设计,我们的父辈时代他们就是这么做的。但随着我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这种习惯慢慢消失了。这是一款为普通大众的设计,不需要多么高科技的技术和昂贵的价格。它又是低碳的、环保的、经济的、朴质的,为民生的设计。作为设计师应当更多的为大众设计,为民设计,并能进一步实现全民设计的普及化,构建更为和谐的社会。

3.关注“以人为本”的人性化设计

民生的价值核心观是“以人为本”,设计的一个重要思想也是“以人为本”。体现出为大多数人服务的宗旨,在设计中树立民生意识,注重对普通大众的情感上的关怀与关爱,使民众更好的生活。以人为本的设计是以人为中心,人性化的设计,不但注重人在物质层次上的需求,更注重在精神层次上满足人的需求。人与物的关系不再是只是使用关系,还有情感关系。人们看重的是“有形”背后的“无形”,精神的东西,大众在使用产品中可以得到功能之后的服务和感情。例如政府为了关爱年老者,提供了老年人可以免费乘公交车的政策。但是上公交车时,年老者刷卡时刷卡机会发出“老人卡”的声音,这本身就是对老年人的一种歧视,有些城市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把“老人卡”改成了“敬老卡”,这是一个人性化的改变。在产品设计中实施“人为关怀”,把设计的起点定位在普通大众人身上,为民众的生存环境和生活态度而设计。设计的目的是解决人的合理需求的问题,优秀的设计在于能够在和谐的前提下,更好的满足人的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提高民众的生活品质。

4.关注无障碍设计

设计中要体现对民生的尊重,不仅为正常人的设计,对能力有缺陷的使用者也要给予同等的尊重,为他们设计也是设计中重要的内容。例如为克服视力障碍、听力障碍、肢体障碍等缺陷带来不便而进行的无障碍设计,也是关注民众生活的一个重要途径。它需要设计师更加细致、周到的思考每个产品的细节,将为“人”而设计的爱心真正融化在设计之中。一套带盲人识别标志的公用电话键盘,意味着弱势群体的利益通过精微的设计呵护而得到整个社会空间的认可。设计师在设计的最初阶段,就要以全体大众为出发点,让所有的人都能适合设计的环境与产品。这种对障碍人士的关心和帮助,使他们在社会中可以正常的生活,以促进社会给予所有人均等的机会。

结语

由于现代社会中对民生的关注不断提升,有关民生设计的理念越来越被设计界所重视。设计师的价值观极大的影响着民众的生活,设计师应该树立一种为民设计的观念,把设计视角投向平民的日常生活,细心体会民众的需要,创作出经济、实用、美观的优秀设计来改善人民的生活品质,真诚地把适用、经济、美观的产品融入到民众生活之中,做切实为民生造福的设计。

[1] 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

[2] 巴巴内克.为人类的设计[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10.

[3] 潘鲁生.匠心独运[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9.

[4] 杭间.设计道[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9.

[5] 原研哉.设计中的设计[M].山东:山东人民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手工艺民生大众
Andalusia's white villages
一汽-大众ID.6CROZZ
上汽大众ID.3
聚焦“三保障” 唱好“民生曲”
民生之问饱含为民之情
“钱随人走”饱含民生期盼
民生锐评
手工艺·温州发绣
走近手工艺人
传统手工艺融注到灯上,会发生什么化学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