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工业设计风格初探

2011-08-15韩山师范学院美术系广东潮州521041

大众文艺 2011年24期
关键词:设计师工业文化

黄 兵 (韩山师范学院美术系 广东潮州 521041)

一、中国工业设计发展背景和现状

中国工业设计是源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当时国内一批有识之士如柳冠中、张福昌等,西赴德国,东渡日本,学习系统的工业设计。近年来国内的工业设计教育发展迅猛,据教育部的统计,设置工业设计专业的高校已达两百多所。海尔、联想、宏基等国内企业的产品屡屡在国际上获奖,中国工业设计师也开始在if、red dot、idea等重要设计竞赛中崭露头角。但我们应该清醒的看到,这些现象仅仅说明工业设计在中国有了蓬勃的发展,或许,从工业设计师的数量上,中国可以称为工业设计大国,但从质量上远远没达到工业设计强国的地位。提到意大利的工业设计,给人的印象是时尚;提到北欧五国的工业设计,人们自然会想起简约;提到德国的工业设计,自然给人严谨稳重的感觉。可提到中国的工业设计,估计联想最多的是抄袭、拷贝。

二、影响中国工业设计风格的因素分析

“风格”一词按照《辞海》的解释就是风度品格。在艺术上,风格就是艺术作品的因于内而符于外的面貌,是艺术作品在整体上呈现出的具有代表性的面貌。风格表现于形式,但风格具有文化、社会发展等深刻的内涵;从这一深层含义来说,风格又不停留或等同于形式。一种风格一旦形成,它又能积极或消极地转而影响文化、艺术以及诸多的社会因素。影响风格形成的原因很多,主要影响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主流文化

所谓文化广义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社会主流文化就是指社会主流人群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道德观念、思维方式等的共同倾向。产品设计风格与文化是紧密相关的:产品是文化理念的载体,而文化则是产品的内涵。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的物质财富有了空前的增加,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也有了极大的提高。改革开放也打开了国门,把中国推向世界。同时,中国的传统文化也受到了极大冲击:原先的价值观念完全受到质疑甚至抛弃,人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西方文化中的消极影响,对西方审美文化上的认同,导致传统文化贬值,主流文化面临威胁,造成人们内在的文化价值系统断裂。在一些人的意识里,我们自己的文化是落伍的,全然没有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国人开始茫然,自我认同感严重缺失,甚至认为只要是沾上洋的就都是好的。工业设计界也是如此,甚至不顾一切地崇洋媚外,对中国传统的设计精髓视而不见。显而易见,当代中国的巨大变化本质上体现为价值观念的巨大变化,是现代观念对传统观念的深刻挑战。当代中国社会主流文化的缺失是中国工业设计风格形成的一大障碍。中央政府敏锐的意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在十七大报告中特意提出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这或许是中国工业设计风格形成的一个契机。

2.企业的价值取向

中国企业界对于工业设计的态度非常现实:效益至上,而且大多还十分急功近利——甚至梦想早上的投资晚上就有回报。大多企业不做系统的工业设计开发,他们乐于找一个市场上畅销的产品然后找工业设计师改良一下,美其名曰消化吸收。尽管通过模仿的方式推出“新产品”被工业设计师嗤之以鼻,但非常现实的企业家们却认为:模仿的确是一种“多快好省”的增加新产品的方式。把别人经过千辛万苦创造出来的产品拷贝一下,既节省研发成本,又节省产品上市的时间。对广东、江浙等沿海地区的企业来说,可以利用地理位置的优势,把海外市场销售成功的产品丝毫不改地“吸收”进来,摇身一变为“国货”后进军广大的内地市场。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其两面性,80、90年代的模仿虽然在启动制造业运转的初期阶段产生过积极效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中国市场格局的变化,其巨大的负面作用到了2000年后就日益显露出来。随着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日益完善和打击侵权的力度增强,靠模仿发展的道路在法律上是行不通的。消费者现在也越来越挑剔,大多消费者也愿意接受原创的产品,逐渐抛弃模仿的产品。国内的一些知名企业在工业设计上的投入也逐渐加大,很多都成立了相当规模的研发中心,比如海尔、华为等。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很多靠模仿起家的小企业面临抉择:要么关门大吉,要么自主研发提高产品的附加值。而工业设计就是自主研发的利器。简言之,现实的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迫使企业对工业设计的重视程度有很大的提升,这无疑对中国工业设计风格的形成有积极意义。

3.设计师的综合素质

中国的工业设计教育可以说飞速发展:开设工业设计的学校由屈指可数的几所到几百所,工业设计的毕业生由百十个增加到数万名。不过工业设计教育的质量不容乐观:这些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工业设计师甚至不具备基本的工业设计师素养——除了会画几张手稿或者电脑效果图以外,对材料、加工工艺、市场营销、顾客需求、成本控制几乎一无所知。显然,靠这样素质的工业设计师很难支撑起中国工业设计风格。追根溯源,中国的工业设计教育存在很大的缺陷:现在国内通行的工业设计教育分成两大类——艺术类和工科类。艺术类的学生大多数文化水平很弱;工科类几乎无艺术修养。这两类学生的先天缺陷造成走入社会的工业设计师综合素质低下。另外,随着前几年的高校扩招,工业设计类教师奇缺,师资水平参差不齐,也是造成工业设计师综合素质低下的一大原因。比如广州美术学院的工业设计教育就紧密结合珠三角的制造业,走出一条实实在在的校企联合办学的路子:学生的相当一部分在校作业就是企业委派的课题,甚至一部分兼职师资就是业界的精英。

三、未来中国工业设计风格展望

1.日本“和魂洋材”设计风格的形成对我们的启迪

日本在发展具有日本自身特色的工业设计时,采取了“和魂洋材”的策略。一方面在针对国内市场的设计如服装、家具等领域中系统地研究传统,以求保持传统风格的延续性;另一方面,对于国际市场的设计采用国际化的语言,但保留了日本精致小巧的特点。日本的工业设计风格不管采用什么样的语言,它的本质是非常日本的。这显然会对中国工业设计风格的形成具有借鉴作用。

2.创造具有中国鲜明特征工业的设计风格

中国五千年的文明沉淀了许多文化的瑰宝,中国的工业设计师理应挖掘。在初期,我们可以采用一些简单化的手法,比如直接提取某些元素,图案,符号应用到工业设计中。这样做的好处有两个:一方面设计师容易设计;另一方面,消费者容易解读。在后期,我们可以尝试提取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用现代的设计语言表达出来。比如提取“天人合一”的思想,这些思想还原到设计语言上就可以用现代设计中环保设计绿色设计的手法。

四、结语

由于上面的种种原因,中国工业设计的风格还在形成之中,中国现在还缺乏自己的设计风格。当然,这也是正常的,毕竟中国真正的现代工业设计走过的历程还不满30年。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进一步提升,中国主流文化的回归,企业界对工业设计的重视以及工业设计师综合素质的提高,再过30年,中国一定会初步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工业设计风格。

[1] 何人可.《造就中国设计的领导型人才》.2004中国国际工业设计峰会论文集.

[2] 柳冠中.林衍堂.《中国工业设计现状分析与对策》2004.中国国际工业设计峰会论文集.

[3] 亨利.佩卓斯基.(美).《器具的进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9年.

[4]王宏建.《艺术概论》.文化艺术出版社.2001年.

猜你喜欢

设计师工业文化
小小设计师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我是小小设计师
设计师访谈
谁远谁近?
推荐一个设计师
工业人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工业4.0”之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