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地域文化表达

2011-08-15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系湖南长沙410006

大众文艺 2011年24期
关键词:建筑设计特征建筑

彭 艺 (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系 湖南长沙 410006)

如何面对建筑设计全球化的发展与建筑所在地文化和经济脱节的矛盾?在席卷而来的西方“强势”文化冲击下,建筑设计如何激活处于“弱势”的地域文化的内在动力?如何应答当地自然环境、经济技术,社会人文等因素对建筑设计的要求,并在建筑建筑设计中体现地域文化?这些都是建筑设计研究领域的一个重大课题。研究地域文化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地域文化与现代建筑的融合,创造体现地域文化的现代建筑,继承弘扬地域特有的文化,突出信仰和风俗习惯等人文因素,对建筑设计是十分必要的。

一、建筑设计地域文化表达的内涵

地域性是一个地区富有地方特点的自然气候、文化习俗以及宗教信仰等要素的统一体。广义的“地域性”指的是涵盖了地域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各方面特征的与一个地域相联系或相关的本性和特征。建筑学层面的“地域性”指的是建筑所在的一种环境特征。建筑作为一个整体存在而需要的特征是稳定性和一致性。

对于稳定不变的建筑的渴望是永远也不可能实现的,这种渴望产生了进一步的焦虑不安和进一步的渴望。用一种流动性的非物质去取代静态实体的建筑并不是出路。为了适应个人和社会观念的发展,建筑必须将物质和非物质,静态和流动,坚固和渗透交织在一起。建筑是非物质的,渗透的,在需要的时候也是稳固的。这种建筑观并不改变已确立的习惯,但是却赋予其更多的可变性。

文化是人类社会在劳动实践中所创造出来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社会文化概念中包含着如城市、建筑等人类活动的物质成果和传统习俗、宗教信仰等精神领域的成果,因而,文化是有地域性的。地方文化能反映此地区社会发展过程中人们所形成的独特的生活方式、行为习俗、价值取向等。不同的地域由于其自然环境的差异以及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环境的方式、程度不同,产生了不同的文化,各具特色。

建筑是空间化和社会化的社会文化要素。文化上适应的建筑,能充分表现一个地域的历史文脉及其思想意识、生活习惯和审美情趣等,它是对当地传统文化,风土人情的传承和发扬。如建筑大师贝聿铭设计的香山饭店吸收了中国园林建筑的特点,对轴线、空间序列的安排都采用了中国古典建筑的惯用手法——中轴线布局;建筑多处使用具有中国传统符号特征的方和圆形式来表现,借景入室;在色彩配置上,采用中国传统的灰白两色为基本色调;在材料的使用上,用北京城墙上的那种旧式瓦片来装饰返点的窗户……这样一来,香山饭店这个现代化的建筑物上体现出了中国地域文化特色。

二、建筑设计地域文化表达的影响因素

建筑地域性设计主要有三方面的影响因素:

第一,建筑必须付诸于环境才有意义和生命力,对于影响建筑设计的最基本要素自然环境条件,它是建筑设计的辅助和约束,作为一种设计灵感来源和限定条件,对于建筑设计起着决定性作用。

第二,地方历史文化是影响建筑造型与风格的重要方面,新建建筑需满足各种传统建筑的风格需求,在设计上与传统建筑达到一定的协调,与地方文化和谐。同时地方文化在建筑外形与内部装饰上要有所体现,反映地域文化的特征。因此,可以说地方文化是建筑设计的因子,而建筑表达的是地域文化的缩影。

第三,适应地方的技术因素等地域元素。地方的技术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建筑结构技术,体现着地方的建筑特点,地方材料对建筑风格的差异有着较强的影响。

三、建筑地域文化表达的设计方法

1.适应自然气候

气候是自然条件的主要因素,对地方建筑风格的形成,影响很大,有些设计师甚至提出“气候决定论”的说法。许多建筑形式、形态及门厅的产生都是适应和改善自然气候条件的结果。早在20世纪中叶,就有学者认为自然气候是影响建筑设计的首要因素,提出“生物气候地方主义论”,把当地的自然气候作为决定建筑设计的前提。建筑设计需要与传统营造方式相结合,创造适应当地自然气候特征的作品。

2.反映地形地貌特征

地形地貌特征是影响建筑风格造型的重要方面。建筑设计是尊重地形特征,保留地貌特征;还是破坏原有地形,改变地貌?对于建筑的形成与经济等都有一定的关联。而如今在人类追求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过多的改造地形地貌特征,从而破坏了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观。在建筑设计中应更多的注重自然地形地貌特征,遵循自然原有肌理,恰到好处地利用地形地貌特征,设计出与自然地形相融合的高品质建筑作品。这样不仅能使建筑与周边环境取得和谐共生,还能节约建材,方便实用。

3.采用地方适宜技术

地方适宜技术是当地营造工人经过千百年实践经验积累所得,在材料的选取、加工和使用等方面技术已相当成熟,并且这些技术适宜当地的生态环境,与资源环境相和谐。传统的地域性建筑采用地方的低技术建造,这些易掌握操作、施工方便的技术蕴含着当地非常精湛的建筑构造方式和施工工艺,另一方面体现了当地的审美价值和文化意识。地方适宜技术为地域性建筑创作提供了节省材料、资金的途径,适应了建筑生态化的要求。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必须正确对待当地、当时具体情况,以结合地方技术与先进技术的方式,探索构建当地建筑的适宜技术。

4.传承当地文化

地域建筑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通过特定的城市肌理、建筑形象、材料和建构技术保证了地域文化的延续性。建筑设计对当地文化的传承首先表现为原有建筑传统或地方文化的延续和发展;其次是对地域建筑的材料构造和装饰工艺的提取和再创造。这正是建筑创作的重点。

5.融汇多元文化

在全球化经济影响下,世界犹如一个“地球村”,世界的距离拉近了,在这种条件下,全球多元文化相互交织。建筑作为一种设计作品,其受到多种文化的影响。而地域建筑应当是植根于地方本土传统文化,融合借鉴各种优秀文化,弘扬发展自身特色。建筑设计应注重对多元文化的融汇,不孤立回避外来文化,而是探索一条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相结合的建筑设计思路。

结语

发掘地方文化,展现地域性特色是在建筑设计中必须注重和尊重的现实基础条件。建筑作为体现地域文化特色的重要窗口,是城市文化形象的延伸完善。地域文化是建筑应当充分发挥弘扬的重要特色,而建筑的门厅、中庭等室内公共空间,则是体现弘扬建筑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文化多元发展的趋势下,建筑设计者应更多地思考使建筑能充分彰显独特风格和魅力,让建筑更好的成为继承弘扬地域文化的重要场所。

[1] 邹德侬,刘丛红,赵建波.中国地域性建筑的成就、局限和前瞻[J].建筑学报,2002.5.

[2] 张彤.整体地区建筑[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3.

[3] 秦颖源.地域主义和现代主义的浪漫互现[J].建筑师,2000.4.

[4] 杨永生,王丽慧.建筑百家谈古论今一地域篇[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1.

[5] 吴焕加.中国建筑•传统与新统[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6.

[6] 《建筑的表情》,(美),威托德•黎辛斯基 著;杨惠君译,天津大学出版社,2007.7.

[7] 《建筑十书》,(古罗马)维特鲁威 著,高履泰译,知识产权出版社,2001年3月.

[8] 《建筑现象学》,沈克宁 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年2月第一版.

[9] 《像建筑师那样思考》(美)豪•鲍克斯 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9年7月第一版.

[10] 《包豪斯理想》(美)威廉•斯莫克 著,山东画报出版社,2010年2月第一版.

[11] 《失落的迷符》(美)丹•布朗 著 朱振武 文敏 于是 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年1 月北京第一版.

猜你喜欢

建筑设计特征建筑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建筑的“芯”
如何表达“特征”
绿色建筑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思考
不忠诚的四个特征
抓住特征巧观察
建筑设计的困惑
建筑设计中节能建筑设计的分析
独特而伟大的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