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米莱斯画面的内在含义——论米莱斯画面的唯美与忧伤

2011-08-15江南大学设计学院江苏无锡214000

大众文艺 2011年24期
关键词:奥菲利盲女拉斐尔

孙 昊 (江南大学设计学院 江苏无锡 214000)

1829年6月8日,米莱斯诞生在南安普顿的一个普通人家,米赖斯属于少数几个一帆风顺的画家,从小便显示出极高的才华。在他的成长里程里,静默和思考大大多于喧嚣与跳脱。当他就读于伦敦皇家艺术学院时,他认识了亨特与罗赛蒂,并与他们创建了“拉斐尔前派兄弟社团”。

19世纪中后期,英国工业资本主义经济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时期,这时的画坛,由皇家美术学院的艺术思想和创作主宰,他们一直以拉斐尔的艺术为典范,宏扬学院派古典主义,在社会上同时流行维多利亚时代的那种秀媚甜俗和空虚浅薄的匠气艺术,这种现状引起了许多有思想和见解的艺术家的不满。当时英国权威批评加罗斯金就指出过:“古代和文艺复兴盛期的艺术包括过多的肉欲主题。”因此他对文艺复兴前期的艺术评价最高。

以米莱斯、亨特和罗赛蒂为首的拉斐尔前派不满英国花坛保守平庸,反对学院派倡导的继承拉斐尔的传统,认为艺术正事从拉斐尔开始走入了只追求理想化和完美而缺少真实的歧途,而文艺复兴初期的作品感情真挚,形象朴实生动,这正是他们向往的艺术风格。

拉斐尔前派认为,学院派作品却反明快的色彩和对细节的关注,每幅画都按照相同的构图原理和敏感来处理完成,显得将死而缺少生气。要改革艺术就必须回到拉斐尔之前的时代,以早期文艺复兴那种有明快色彩,有丰富细节和漂亮自然光的绘画艺术为榜样,创造出一种风格清新,技巧纯朴和感情真挚的艺术。

拉斐尔前派的艺术家大都从圣经和文字著作中取材,所以其作品多有浓厚的文学味,注重作品的道德教育作用,作为一种艺术思潮。体现了一种怀旧的情绪,带有象征主义和唯美主义的倾向。

由于米莱斯从小生活在富裕的家庭环境里,基本上一生都很顺利生活充足,所以在他眼里的满是幸福与美满,没有苦难的生活阅历,受过很好的教育,所以他对生活中的苦难与无奈多是从宗教故事和文学典故中获取,例如《奥菲利亚》《罗伦左在伊莎贝拉家》《赦免状》等。

《奥菲利亚》主题出自莎士比亚的歌剧《哈姆雷特》表现了王子哈姆雷特的情人奥菲利亚得知情人杀死自己父亲,精神恍惚而溺水身亡的情境,这种道德主题是拉斐尔前派作品的主要特征之一。这是很美的一幅画——在森林深处的一跳平静的小河,周围郁郁的古木,多多的小花探出头来,静悄悄地注视着河中的美人。她静静地飘在水面上,一个到表脱离生命,凄美的花环躺在她的手边。她脸上没有痛苦,没有彷徨,只有着一种从容和解脱。据说米莱斯的名作《奥菲利亚》的场景,画家曾实地写生考察过无数次,就连画中的小雏菊的摆放都是经过认真仔细斟酌思量过的。画家完全融入故事中奥菲利亚的情感痛苦之中,画面唯美又忧伤,完全符合莎士比亚笔下的故事情感,也符合奥菲利亚的人物形象。

《基督在父母家》,再画中每一个细节都非常写实,圣母与约瑟就像一对平凡的木匠夫妇。画中男孩基督用指甲割伤了手心,圣母在安慰他。背景中的镜子象征圣灵,木匠内部象征着教堂内部,木匠用的长凳象征着祭坛,这幅画向英国传统的审美观提出了挑战,不仅震动了占统治地位的英国皇家学院,还引起了维多利亚女王的关注。画中表现了普通的家庭生活,温暖又哀愁。基督在画中是个小男孩没有苦恼没有忧愁,但是小男孩割破了手指似乎预示着,他以后作为耶稣所要受到的洗礼和苦难。所以画面中有美好的家庭生活也预示着以后的痛苦与哀伤。

《凯勒海伦》,当我面对这幅让人波动的作品时,我突然感觉有一种力量在剥离抽丝一般的最引导着我的情感再挥发。我追寻着少女眼中的目光,想用手抚摸着头发。意自己内心的期待和感觉去填充她,打扰她。她的骄傲下巴和修长的眼睛诉说她与别人的不同。她并不是所有话中最美的,但她是最让我为之牵肠的。它的双腿放在与海平面持平的地方,而她的身躯就像一座俊秀的山立在那儿,静静的等待着你去解开她。米莱斯的画面上并没有明确的表现出这位少女的身份和她周围的环境,我们看不到任何困苦痛苦的标记,如果你想从画面中得到任何有关少女生活的标志,那将是徒劳的。她的衣饰和动作很好地和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是那么得自然。但是整个画面散发出诗一样的气息和沉沉哀愁却是每个观者都能感觉到的。

《盲女》也是一副非常美丽的画。背景是一片雨过天晴的乡村生活,前景是两个可爱的姑娘,其中一个是盲女,而另一个女孩则望向后方向盲女讲述这么一幅美丽的乡村画面。从画面的构图上,我们可以看见画面主人公是一个三角形从画面的地平线慢慢延伸过来,给人的感觉就像一条慢慢延伸过来的河流,轻轻地诉说着发生在两个人身上的故事,在画面颜色的处理上采用了一种少有的明亮颜色,这在米赖斯绘画中并不常见,大片的黄绿色的草地,背景上湛蓝的天空,这背景的一切是如此的清晰明亮,仿佛有一种甜的感觉。画面的两个女孩,相比较这明亮的背景,身上的衣服有种沉重的味道。而那个看向彩虹的女孩把背景的画面拉进了她们的内心。盲女手中的手风琴成为盲女传播她心里美的唯一工具。心地善良的盲女,心灵手巧可以演奏美妙的手风琴乐曲,去看不到现实美好的风景,只能通过别人的诉说用心去体会去感受生活的美好。

米莱斯的画面就是这样看上去唯美,颜色亮丽人物唯美,但是深入到画面的故事里去,我们就会被强烈的感情震撼到,悠悠的哀伤让每一个观者都几乎能感同身受,深深刺在我们的心上,久久不能忘却。米莱斯的画与其说是用画笔重诉故事,不如说是用画笔表现表面的唯美与深层的痛苦的强烈碰撞,这种碰撞深深的印在米莱斯的画面之中……

[1] 《美术鉴赏》.[中].范扬.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89年.

[2] 《西方美术发展史》.[中].张少侠.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1年.

[3] 《中外美术提问丛书美术概念》[中].王林.四川美术出版社.1978年.

猜你喜欢

奥菲利盲女拉斐尔
拉斐尔:谁还不认识画中人
盲女遇害
永恒的恬静少年:拉斐尔
盲女的脸
拉斐尔 下
拉斐尔 上
浅析拉斐尔前派绘画作品中的奥菲利娅形象
巴西:免费教盲女化妆
巴西免费教盲女化妆
大班科学活动:奥菲利娅的影子剧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