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艾轩油画作品《栅栏》
2011-08-15许翠红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兴洪中学江苏泗洪县223900
许翠红 (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兴洪中学 江苏泗洪县 223900)
一、写作背景
“我始终喜欢一种感觉——忧郁。我甚至沉醉在一种忧郁的情怀中。”艾轩的画作中充盈的那种忧郁的感觉,让人感动和震颤,让人感受到画家的诗人气质。
艾轩,是我最崇拜的画家之一, 他善画西藏高原的景色和孤独的人物。我认为绘画就是在抒发自己内心世界的情感,所以艾轩的每一幅画也都是他自己的内心独白。一幅幅画中,都有艾轩自己的影子。沉默无语,无名的孤独感渗透在画中人物和整个画面气氛之中:独自一人在一望无际的草地、雪野、荒原,以及他(她)们生活在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世界里。
艾轩不但是个画家,还像他的父亲艾青一样,是个诗人。不信,读读他的油画,它一定给你足够的遐想空间。艾轩绘画风格的最大特点是借景抒怀。《栅栏》是我所喜欢的一幅油画,当然也不会例外。《栅栏》是围绕借景抒情、以物言志的特质在“表”上抓引导,在 “里”上启思想,画家更有效地调动丰富而含蓄的绘画语言把作品的“表”“里”特质完美地统一起来给你以无尽的遐想。
二、解读《栅栏》的“表”“里”特质
要完整解读一幅好的绘画作品,就必须从它的“表”、“里”来分析和诠释。《栅栏》在“表”的特质的展现上,非常着意从画面特有的构图的思想、色彩的选择、人物以及景物的描绘等等绘画语言的整合。“里”则是通过剖白作者时代的诠释以及观察理解他的内心独白。所有这些给我的都是一种“守得云开见月明,心中悟出始知深”的感觉。
(一)《栅栏》“表”的特质展现
1.构图的思想:艾轩将《栅栏》的构图安排得非常独特,其中唯一的人物安排在画面的正中,趴在横栏上的小男孩身体向左前方倾斜,右腿交织于直立的左腿后侧,很显然,人物的重心并不是垂直向下的,而是向前倾倒,是栅栏支撑了他的重心。然而栅栏的重心似乎也在向左侧倾倒,那么栅栏的重心靠什么来支撑呢?这一切很容易使人产生一种不稳定的情绪,触动我们的思维,把人们引入深层次的思考。《栅栏》中的近景被描绘得非常的写实,非常的厚重,让人感到压迫感,喘不过气就必须找出路。艾轩采用焦点透视,高高的栅栏和狭窄的小路伸向远方,形成多条引线把我们的视觉导向空旷清冷的远方。
2.色彩的选择
灰色是一种低度彩度的色彩,它会给人产生枯燥、单调、沉闷和寂寞的印象。作者在此以极其丰富的带有各种倾向的灰色来表现画面,使得整个作品精致、含蓄、耐人寻味。为了表现冷寂空灵的环境,艾轩在作品中整体使用蓝灰调子,画面给人沉郁灰冷的感觉,以便表达他那忧郁的感性气质。
3.人物的描绘
画面中,小男孩身着陈旧而灰遢遢的藏袍,缩着手和脖子,光着脚丫,他前身紧贴栅栏,后背没有依靠。这些给我们的感觉就是二个字“冷”和“苦”,这一切似乎被打上了一种苦难的人生印记。小男孩侧脸从栅栏的一根木桩旁进入我们的视野,有一束晨光打在他的脸上,把他的脸照得暖洋洋的。还有被晨光照得微微发着暖光的栅栏,这似乎在向人昭示了一种希望。他那凝神静思的神情,似乎正背负心中希望之火,幻想着美好的未来。从中我们似乎也依稀看到了艾轩思索人生的独特方式,寄托他本人对美好未来的希望。
4.景物的描绘:作品向观众展示了大片的栅栏,画家用了非常写实的表现手法刻画那种肌理与材质,显而易见,这些都是画家的精心安排。一些长短不规则且粗糙的木板材围成的栅栏,还明显有着倾斜的意向,显然是经历了很多风霜雪雨的肆虐。横栏更是一波三折,像是一个横贯穿插其中的伴奏;趴在横栏上的小男孩,更像用重墨特写的重音节符号,用来敲响我们的注意力。所以这幅画取名《栅栏》。
另外,一条被过往行人踩得发光的狭窄小路展示在我们的眼前,虽然是土路,但给人一种硬硬的感觉,它伸向远方,路边那低矮的、紧贴地面生长的小草,显得那么的枯槁、毫无光泽。这时,蒙蒙的天空,泛起一阵暖意的亮白,这暖意也影响了远处的栅栏。这喻示着很长的艰苦的环境和给人以希望的狭小空间。
(二)对《栅栏》“里”的特质解析
巧妙地把孤寂的抒情性与少许的神秘感美妙地结合在一起。《栅栏》追求纯与真的效果,含蓄而富于暗示性,使其蕴含了更多的审美内涵,它似乎是在力图传达一些不可传达的东西,解释一些不可解释的事情。这就是《栅栏》中“里”的特质。
1.时代的诠释
作品是一幅以景配人的人物画,却没象以往那样用人物来命名,用栅栏命名有着更深的寓意。《栅栏》这幅画是画家在1983年绘制完成的,这时的中国处于转型期,改革开放后,封闭已久的国门豁然洞开,西方的各种思潮纷涌而进,使得人们不知所措。这种彷徨、迷茫,不管是对国家、社会、行业还是对个人来说,都成为前进道路上的栅栏。作者寄希望表达的主题或许正是这横阻在艺术与生活之间的人为栅栏。
2.无语的独白
我们在品读《栅栏》这幅作品时,总感觉其中似乎浸染着艾轩本人的影子,那种沉默无语、凝神思考和无名的孤独感渗透在画面的人物形象和整个气氛之中。这不禁会使我们联想到艾轩艰难的人生经历。艾轩有着孤独、苦难、忧郁的童年,出生不巧赶上乱世,加之因家变导致爱的缺失。它似乎给我们展示了艾轩人生道路上的一道道栅栏。正是画家以持之以恒的信念和发自内心对绘画的痴迷以及和栅栏的种种经历爆发出他的真金本色成为了一个千万级富豪的画家。
三、《栅栏》给我们的启示
人生就像一道道栅栏,人们好像生存在一种有秩序的栅栏之中。苦难和幸福一样都是人生的财富。我们的人生里,有一些是本意的选择,有一些是遗憾的眺望。无论让你遇上什么事情,你都应该勇敢地面对它,化解它。如果把握不好,它会造成比先前损失更大的损失,犯比先前错误更大的错误。所以,我们要保持理智,不把生命浪费在那些让自己后悔的事情上;只有“现在”是最可信的,所以要放开心怀,把握当下的每一个机遇,过好人生的每一天。
栅栏是一种特殊的围墙,它虽然没有土墙、砖墙等实心墙体的厚实与凝重,但它具有一定的通透性,它是人们真实意图与空灵的一种凝合。纵观作品本身就好比是一个具有通透性的栅栏,让读者在看到《栅栏》“表”的特质的同时,也让读者的思想穿越了这种“栅栏”,看到了它“里”的特质。画家对这幅画处理得是谨慎而有分寸:既保留来自生活的感受,又赋予理性的秩序。作品给读者半遮半拦的心理视觉效果,在某种程度上更大地激发了读者的好奇心,吸引读者去探究它的深层内涵。画家这种以 “表”促“里”的精妙处理,“恰是未曾着墨处,烟波浩渺满目前”及时抓住观众的心理,是一种心理对话式的交流,从而使读者更深层次地领会他内心深处的胸臆与情怀。
[1]《艾轩西藏风情》.四川美术出版社.1998年.
[2]环球人物.张佳.艾青之子艾轩.走父亲没走通的路, 2006年12月.
[3]王焕青.画室里的秘密•艾轩访谈.中国写实画派网•画家心语,2006年.
[4]CCTV.com.美术视野•艾轩.2009年.
[5]新报记者.邢一伟.艾轩•画家.2010年4月24日.每日新闻.
[6]见习记者.曹原.艾轩的红与黑.2011年6月23日.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