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渔阳鼙鼓动地来》作品分析与指挥演绎

2011-08-15河南大学艺术学院09音乐学研究生河南开封475001

大众文艺 2011年24期
关键词:引子拍子大调

赵 珊 (河南大学艺术学院09音乐学研究生 河南开封 475001)

一、《渔阳鼙鼓动地来》的背景简介

《渔阳鼙鼓动地来》选自黄自先生的清唱剧《长恨歌》。《长恨歌》创作于1932年夏秋,是我国第一部清唱剧。这部抒情--戏剧性的清唱剧取材于白居易的同名长诗,并选用其中的诗句作为各乐章的标题,在剧情结构与段落布局方面,还参照了清代洪升创作的传奇剧本《长生殿》。我国音乐家黄自便同诗人韦瀚章运用歌曲这一斗争的武器,以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长恨歌》为题材,写下了我国第一部清唱剧《长恨歌》。全曲共分十个乐章,描述了风流皇帝唐明皇与爱妃杨玉环之间刻骨铭心的爱情,君王贪慕女色使得国破家亡的历史教训,借唐明皇不理朝政对国民党反动政府进行了有力的讽刺。歌中唱道:“只爱美人醇酒,不爱江山,……”它向人们宣告,腐败的政治必然会导致民族的灾难,它有力地配合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救亡运动。《渔阳鼙鼓动地来》就是其中的第三乐章,男声四部合唱,此乐章是整部清唱剧的转折,描写了边关战乱,安禄山起兵造反的过程。

二、《渔阳鼙鼓动地来》的曲式分析

《渔阳鼙鼓动地来》是一个典型的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而其再现与主题的不同之处在于强弱、速度的对比,使其再现不像是普通的再现结束,仿似继续推动主题的进一步发展,最后在合唱的ff和钢琴的sf力度中全曲结束。

引子部分:m1—m6 结构组成:4+2。前四个小节用倚音加三个类似鼓声的三个强音,前两小节用强奏,后两小节用弱奏,就像战争的鼓声从边关传来,预示着战争的即将爆发。紧跟着两个小节很紧凑的节奏型,也预示出了整曲的速度和进行曲风。

A:m7—m22 结构组成:8+8 两句体方整性收拢乐段。主题引进 前8小节“渔阳鼓,起边关,西望长安犯”讲述边关的战况 mp进声,后面渐强,预示着战况的愈演愈烈,后渐弱,转入下部分。后8小节“六宫粉黛,舞袖正翩翩”p进声,与前面形成对比,讲述皇宫的状况,在调式上临时离调到了bB大调,“怎料他边臣反,哪管他社稷残”突转强mf,突出朝堂的震惊。钢琴伴奏的小间奏运用七连音的渐强弹奏,为后面的展开做了有力的铺垫。

m23—m38 是m7—m22的变化反复,主要变化在于织体的加厚,加入男高音对主题高八度的演唱,这不仅强调了“渔阳鼓,起边关”这一旋律主线,而且整体强弱的加强,比前面强了一个级别,形成对比,加强了推进性,促进了整部合唱的推动。

B:m39—m61 结构构成:14+9。前十四小节,7+7的结构构成,降b小调转f小调,分析战争引发的原因,通过强弱之间的对比和后7小节的转调对前面的重复加强进一步阐述了这个原因。后9个小节,4+5的构成,f小调又转回降b小调,引出由此原因导致的结果。

再现A:m62—m81 相对于开始的主题A强弱上有了进一步加强,突出主题。但演唱m62时,速度与前面相比较慢,“渔阳鼓,起边关”这四小节整体拉宽,到m66回到原速。最后4小节的补充终止再加连接然后反复再现,最后接2房子结束。

三、《渔阳鼙鼓动地来》的和声分析

本曲的调式是降b和声小调,第一段以降b小调为主,第二段有转向关系大调和其属方向关系大小调,最后再现A段。其详细和声如下:

1.引子部分:连续的三个属音,但其前面的倚音又是从重属方向的音起音,所以也预示了后边的调式向其属方向转调,也是整部合唱的一个动机。后两小节回到降b小调的主和弦。

2.A:m7—m10 : 主—属七—主和弦。

根据项目区实际情况和治理目标,并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因地制宜地提出治理标准。主要遵循以下原则:与骨干河道及上下游相协调原则,与区域经济发展相协调原则,与前置规划文件相协调原则,与相关规范相协调原则。

m11—m14 : I—VI、IV—#5V7/III—III I级到VI级再到IV级:连续三度下行 IV级到III级的升5音属七:IV级又是三级的重属和弦,从而预示了下面有些许离调到其关系大调的感觉。

m15—m18 : VI—III(bD大调:IV—I)—bB大调:V、I、V、VII/V—bB(降b和小)V7。

m19—m22 : 降b和小:I—I—K46、V—I后接旋律小调音阶上行到A的反复。

3.m23—m38是A的反复,而其中又有些略微不同。最显著的就在于其钢琴伴奏织体上右手加入了第一段A的主旋律的八度重复,与男高音旋律声部形成对比。左手八度重复音与男二低声部基本相同。

m23小节第二拍为属七,相较于m7小节的主和弦更为丰富。

m27—m28 : V7—I、IV。

m43小节:反复的是m17小节,本来是转到了bB大调,但是其高声部仍然保持着原调,所以形成了一种大小调兼有的调式,具体和声可以解释为:降b小调V—I—bB大调V—VII/V 后边再跟同属于它们两个的属七和弦。有意思的是,m17和m43它们的低音都是C,而这个音又是其后面的属和弦的属音,所以这个小节又有了一丝重属和声的意味,而且bB大调是两个降号,降b小调是五个降号,所以bB大调又是降b小调属方向的调,也跟这个重属音有了一丝契合。

4.B:m39—m45:bD大调(主音bD下方持续5个小节,稳定调式。):I—V9—I—I—VI—V/III。

m46—m52:bA大调上m39—m45的反复,和声同上。

m53—m56:f小调:I、V—I、V7—I、V7/V—V。

m57—m61:降b小调上m53—m56的反复,和声同上,加一小节的半音阶下行连接。

5.再现A:m62—m77是m23—m38的再现,除了个别地方,如个别声部个别小节的些许不同,还有m70—m74小节与m31—m35进声声部先后不同,总体和声无甚差别。

m78—m81:4小节的补充终止,I、V—I—V7—I。再接反复,反复后接2房子结束。

四、《渔阳鼙鼓动地来》的指挥演绎

《渔阳鼙鼓动地来》整首作品为2/4拍,其中包括直线式二拍子图示、曲线式二拍子图示以及混合二拍子图示。该作品的速度表情为Marziale,是一首具有进行曲风,气势厚重的男声合唱作品。

引子虽以钢琴的形式演奏,但指挥需极力关注。引子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它不仅预示合唱队员在作品进入主部之前,要做好歌唱准备,同时,引子本身就有提示内容,预示作品的主题思想的作用,它能引导合唱队员及欣赏者酝酿情绪,从而迅速把握和领会作品的情感基调。因此,指挥对此要格外重视。

引子:1-6小节,即钢琴演奏的前奏,其中1-2小节的三个重音,刚劲坚毅、铿锵有力,用直线式二拍子点后停顿指挥图式为宜,3-4小节弱奏的三个重音,用腕部暗示动作即可。5-6小节进入节奏性较强的伴奏音型,二拍子腕部暗示指挥图示可以为主题的出现做铺垫。两种不同的指挥图示来诠释引子中的三部分结构,这样能够明确地、充分地表达引子的情绪,从而更准确的引出主题思想。

A段:7-10小节进声力度为mp,但又为重音,因此,既要不失铿锵之势,又不显张扬,应运用动作较小的二拍子直线式指挥图示。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指挥在指挥作品时可按两种意识挥拍,一种是按节奏指挥,一种是控制节奏指挥,即为了控制速度,按照规范的节拍图示完整的挥拍。在该作品中,第8、10小节虽然为2/4拍,但不要挥成完整的直线式二拍,否则会略显动作琐碎,并且使乐句的层次不清晰,整体不分轻重缓急,不能较为准确的表达作品。因此整首作品大部分适合按节奏指挥,即在第8、10小节的第一拍上停顿,第二拍的后半拍做点上弹起给气口以预示下一乐句的进入。

第11小节的二分音符的“西”字,在演唱时须给字头后渐强,指挥时,手腕在胸线以下弹出拍点后,手位迅速放低,小臂有张力的将手位上升至胸线。因第12小节“望”的歌唱力度的起点是“西”渐强后的力度,所以,这一小节的手位起点应在胸线,手腕并给出拍点以突出字头。15-18小节按节奏挥拍,只是在18小节的第二拍上做点上弹起给气口。第19 小节应运用附点停顿。第22小节的第一拍做点上停顿,随后再点上弹起,小臂富有内拉力给下一句气口。23-37小节为前段的变化重复,因此指挥图示基本与前面是一致的,不同的是挥拍动作稍大些,而且第31-34小节是男高音声部与男低音声部的轮唱,因此在指挥中,左手挥31小节,在这一小节的第二拍右手给男低声部气口,并且眼神也要跟随至右手所示意的男低声部,31、32小节亦是如此,34小节的男高声部在第二拍后半拍就已进声,因此左手应在第二拍上就要给男高声部气口。在声部轮唱时,指挥者可以单独用左、右手分别指挥主声部,也可双手同时使用,只是通过左、右手的不同高度来强调主声部。

B段:进入39小节基调立刻改变,“只爱美人醇酒”按节奏挥拍,由于力度为p,因此指挥者基本上运用动作幅度较小的曲线式二拍子图示,39小节“爱”点上弹起挥成一拍,并且是富有张力的。“不爱江山”直接与“只爱美人醇酒”形成鲜明的对比,挥拍时要刚劲有力,42小节挥成一拍,43小节为附点停顿指挥图示,44-45小节双手长音保持。46-52小节在调式上有了变化,情绪加紧,指挥的动作幅度比起前段稍大些。53小节在指挥中,动作要干脆果断,随后在第二拍上右手给男低声部气口。60小节左手可长音保持,右手仍打出既定拍子。

再现部:主题再现时,除了动作幅度上有些许变化,其他没有大的变化。只是61-65小节速度拉宽,挥拍时,大臂放松,动作要潇洒自如。77小节第一拍收住后,第二拍左手给出钢琴伴奏的气口,眼神注视钢琴伴奏,81小节眼神回来看合唱团,手势继续给钢琴伴奏,然后慢慢收回,预示合唱团进入反复。

反复时与前面大体相同,在强弱对比上比第一遍的时候更注意对比力度。结束句第86小节的第一拍双手都做点后停顿,在第一拍的后半拍做点上弹起收拍。收拍的点就是86小节的最后一拍的和弦。指挥在休止结束后,不要迅速结束自己的指挥状态,仍要保持音乐存在的意识,最后从容的收状态。

赵珊,河南大学艺术学院09级音乐学合唱指挥专业研究生。

猜你喜欢

引子拍子大调
贝多芬降E大调奏鸣曲Op.81a“告别”第一乐章三个不同演奏版本的比较
妈妈的竹拍子
D 大调赋格 (钢琴小品)
G大调随想曲
巧借“引子” 活用“换元”——一道解析几何题复习案例研究
挖掘文本特色 构建引子课文阅读教学模式
“引子”教材观:聚焦语文要素与课文范本的阅读教学模式——以部编版教材为例
演奏莫扎特《G大调第三小提琴协奏曲KV216》的预先准备
一类导函数流行题的诊断
三拍子与三连音的联系与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