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数学课堂教学的创新教育

2011-08-15王瑞华

大家 2011年12期
关键词:探究思维数学

王瑞华

谈数学课堂教学的创新教育

王瑞华

创新教育已成为当今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和实验的一个重要课题。江泽民同志指出: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就学校教育而言,数学教育是创新教育的主阵地之一,一方面,数学的应用及其广泛,各行各业都需要数学。另一方面与其他学科中的思维相比,数学思维具有特殊性,它赋予数学教育重要的地位。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具有重要意义。数学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多方位观察,多角度思考,广泛联想,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活跃的灵感,让学生进行反思和引申,鼓励学生积极求异和富有创造性的想象,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具体教学环节中,本人提出以下几点: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在数学教学中,创设情景的方法可以多种多样,但最常用的是通过设疑,创设问题情景,置学生于新旧知识、感性知识与理性知识,个人经验与科学概念的矛盾冲突的漩涡中,让学生以探究者的姿态出现,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使数学的学习过程成为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学生在追寻答案的过程中自主地探求知识,教师教的热情和学生学的热情巧妙地结合在了一起。学生在主动参与,在“动”起来、“活”起来的过程中,有了成功的体验,激起了更强的探索新知识的欲望,掌握揭示规律方法,以引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操作、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凡是学生能够探究得出的知识,教师不要直接告诉;学生能够独立思考的问题,教师不要暗示;学生能够独立操作的,教师不要代替。数学教学应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将数学与学生的学习、生活联系起来,所以,教师应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主地探究,去发现有关的数学知识。只有在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探索、活动、归纳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才能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其创新的能力。

(一)合理分组

合作探究小组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如结构分组:以座位前后左右为一组;自由分组:根据兴趣爱好自由组合。结构分组适合小型的分量不重的探究学习。自由分组,适合选择多种探究题目的探究性学习。以上做法解决了小组合作探究中存在的小组合作滥用或合作流于形式没有解决实质的问题。

(二)合理分工

没有分工也就没有合作,小组合作学习的几大要素包括:学生间的相互配合,共同任务中的分工和个人责任,小组成员间的信任,对成员完成的任务进行加工和评估,并寻求提高其有效性的途径等等。在分工与合作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交流。我们可以在每组内选出小组长,每次活动前由小组长组织在组内每个成员间分工。讨论时,为避免优秀生的一言堂,可要求小组成员先独立思考,再分别说出自己的想法,其他人倾听,然后讨论,形成集体的意见,汇报时应表述为“我们组认为……”。讨论活动后的汇报,也可以尝试设一个小组的意见为靶子,让大家对他们的意见发表见解,这样在具有团体的性质的争论中,学生就更容易发现差异,在思维的碰撞中,学生对问题的认识将会更加深刻。

多层次的合作探究活动,创设学生之间互学互补互促的学习氛围,学生可以自由发表自己的言论,每一个学生都有了参与探究的机会,尤其是那些在班级或小组中较少发言的学生,都有机会发言,参与到探究中来。学生之间的信息和情感在交流中产生思维的碰撞,实现个性差异互补,使学生在合作中竞争,在交流中发展,在探究中提高。合作探究有助于因材施教,可以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的不足,合作探究能使学生体会到相互间的关心和帮助,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在目前多为独生子女,提倡个人为中心的今天,这种合作精神尤为重要。

三、内化总结巩固练习

对学生而言,知识的获得过程是一个问题解决的过程,同时,问题解决的过程也是深化知识、理解、丰富新旧知识联系,促进知识整合、迁移的过程。所以在学生经历了过程活动,解决了问题之后,教师应及时帮助学生总结和巩固知识,进一步内化知识,加深对问题本质的理解,最终达成共识,归纳概括出合理的结论或得出解决问题的最佳策略。

同时要将新知融入已有的知识结构,从而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还需通过精心设计的练习去实现。练习一般分为以下三类:(1)基本练习。书中常有配套练习,旨在巩固相应的知识,提高相应技能的熟练化程度;(2)综合性练习。这类习题旨在激活学生多方相关知识,综合起来进行推理和应用,并通过综合性较强的问题的解决,形成更具整合性的知识结构;(3)开放性练习。这类习题通过一些具有挑战性问题情境的设计,打开学生的思路、训练思维的灵活性、全面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四、应用实践发展提高

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获取了新知,培养了能力,体验和发展了情感与价值观,但如果不应用于生活与实践,这种认识不仅不会得到巩固发展,更重要的是失去了探究的价值。只有在课堂教学中(或延伸到课外)将获取的知识和本领应用于生活和实践,才能巩固和深化学生的认识,才能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才能使情感体验得到进一步升华,才能真正体现出数学的价值。例如,对于数学教材中的研究性课题:“分期付款中的有关计算”。除了要求学生走访银行、了解相关知识,还需要学生之间对三种付款方式的计算进行分工、协作和交流,并共同总结出一般范式。教学时,可先让学生共同探究:如果采用方案2,每期应付款多少,总共应付款多少,它比一次性付款多付多少,再把上述结果填入表格中。然后由学生自己继续对这一问题进行探究:当分期付款采用方案1和方案3时,每期应付款多少,总共应付款多少,付款总额与一次性付款相差多少,并把所得的结果填入表中。再让学生根据3个方案中的x的表示式,发现其中有什么共同特点,从而概括出一个一般公式来。最后把这个公式应用于上述3个方案中进行有关计算,验证一下结果是否一致。另外,还可把此课题推广到不计复利的相关贷款问题,并思

MASTER 193考处理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先进行独立思考,然后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选择学生中有价值的问题或意见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和与同伴的交流找寻解决问题的方案。这样教学设计真正体现了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他们是主动完成意义的建构、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并积极参与反思、修正自己行为的真正的人。

总而言之,创新教育是教育的核心,课堂是创新教育的主渠道,构建体现创新教育要求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用以指导和规范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过程,才能真正使数学创新教育落到实处,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模式,创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教学情景,让学生轻轻松松地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素质和优良的思维品质,从而达到教育的最终目的——为社会培养每一个合格的人才!

[1]许晓涛.论高校课堂教学中的创新教育[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6.3.

[2]赵翌亮.创新教育与数学教学[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6.

[3]赵占斌.浅谈创新教学的课堂教学策略[J].陕西教育,2008.10.

(王瑞华:河北邢台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数学教学与研究。)

猜你喜欢

探究思维数学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