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京市高职院校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2011-08-15董华丽

大家 2011年12期
关键词:课外体育锻炼北京市

董华丽

北京市高职院校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董华丽

课外体育活动是高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高校体育工作目的,完成高校体育工作任务的重要手段之一。课外体育活动是指学生在体育课以外的时间内,运动各种身体练习和多种方法,以发展身体,增进健康,提高运动水平和丰富业余文化生活为目的而进行的多种形式内容的体育教育活动。它可弥补体育课教学的不足,在进一步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健康水平,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能力和习惯等方面有重要作用。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文以北京市高职院校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北京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清河分院)、北京经济管理职业学院和北京京北职业技术学院等6所学校共计400名学生为抽样样本,发放调查问卷,进行调查。

(二)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根据本文的研究需要,本人先后查阅了大量的相关资料。

问卷调查法:发放学生调查问卷400份,回收400份,有效问卷389份,回收率100%,有效率97.25%,发放教师调查问卷6份,回收率100%,有效率100%。

数理统计法:对调查所得的有效问卷数据,运用统计学软件和Excel2003进行数据统计处理。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北京市高职院校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兴趣和动机

1.北京市高职院校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兴趣

兴趣是从事体育运动的内部动力之一。从调查结果看,在调查的学生中对参加课外体育活动非常感兴趣的占32.64%,比较感兴趣的占34.45%,兴趣一般的占25.71%,不太感兴趣的占3.34%,没兴趣的占3.86%。从整体上看,学生对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兴趣比较高,愿意参与体育活动,但从中也看出有7.20%的学生对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兴趣不高,对这部分学生要积极加强指导,找出其不愿参加体育活动的原因,帮助其提高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兴趣。

2.北京市高职院校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动机

从调查结果显示出,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主要动机是强身健体(72.75%)、消遣娱乐(50.13%)和充实生活(40.62%),说明学生对体育的功能和价值有一定的认识。

(二)北京市高职院校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状况

1.北京市高职院校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项目选择

体育锻炼是通过具体的项目进行的。从调查结果看,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选择的项目范围比较广泛,排在前六位的是羽毛球、篮球、游泳、乒乓球、跑步、足球。从学生选择的项目看,除游泳外其他几项对运动的场地器材要求都不是很高,这也是学生选择这些运动项目的主要原因。男、女学生在参加课外体育活动选择的项目上没有明显的差别。男生排在前六位的是篮球、羽毛球、乒乓球、足球、跑步、游泳;女生排在前六位的是羽毛球、游泳、乒乓球、篮球、跑步、舞蹈。

2.北京市高职院校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频度和持续时间

体育锻炼的频率是指体育锻炼者参加体育活动的次数,通常以一周为一个周期,在一周的时间中,希望人们参加3~4次体育锻炼,每次的锻炼时间不少于30分钟。从调查结果看,在被调查的学生中每周参加课外体育活动5次的占总人数的8.74%;每周参加课外体育活动3~4次的占总人数的20.82%;每周参加课外体育活动1~2次的占总人数的46.02%;每周参加课外体育活动0次的占总人数的4.11%;每周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次数表示说不清楚的占总人数的20.31%。如果把每周参加课外体育活动3次以上认为是经常参加体育锻炼,那么,在调查的对象中只有29.56%的学生是经常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而把每周锻炼2次以下和说不清楚锻炼次数的学生认为是不参加课外体育锻炼或是偶尔参加占到被调查对象的70.44%,超过调查人数的一半以上。这表明北京市高职院校学生每周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次数明显不足,且带有一定的偶然性,说明他们还没有养成一个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从对学生的调查结果看,他们每次参加体育活动持续时间在30分钟的以下的占总人数的18.51%;30~60分钟/次的占总人数的28.28%;60~90分钟/次的占总人数的16.45%;90~120分钟/次的占总人数的6.94%;120分钟以上的占总人数的2.83%;参加体育活动持续时间不固定的占总人数的26.99%。

从对北京市高职院校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频度和持续时间看,有一个明显的特点是学生每周参加体育活动的次数少,但每次持续的时间较长。若从体育人口这个角度看,北京市高职院校学生中体育人口比例较小。体育人口是指每周参加体育活动3次以上,每次活动30分钟以上。若用这个标准来衡量被调查高职院校学生的体育人口数量,约占30%左右。据有关资料显示,到2010年,我国的体育人口比例将争取达到40%。可见,北京市高职院校学生中体育人口的数量还未能达到这一标准,需要进一步努力,应加强对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积极引导。

(三)影响北京市高职院校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消极因素

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消极因素也是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限制因素,它是不利于学校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的各项因素的总和。对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消极因素的研究,有利于高职院校在开展课外体育活动时,有针对性的实施有效措施,从而提高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的质量和水平。从对学生的调查看显示,影响北京市高职院校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消极因素排在前六位的分别是体育场地太少(36.50%)、没有好的锻炼氛围(36.25%)、缺少器材(36.25%)、学习压力大,没时间(25.96%)、无人组织指导(25.45%)、无同伴(25.19%)。

三、结论

北京市高职院校学生对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态度比较积极,动机比较明确,对体育运动的功能价值认识清楚。主要是强身健体、消遣娱乐和充实生活。

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选择的项目主要是羽毛球、篮球、游泳、乒乓球、跑步、足球。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认识不够,选择其作为体育锻炼项目的人数甚少。

学生对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积极意义有明确的认识,但只是意识上的,缺少行为上的表现。他们每周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频度明显不足,且每次参加活动的时间比较长。因此,高职院校学生每周参加体育锻炼呈现出时间长次数少的特点。

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主要影响因素是场地器材太少,没有好的锻炼氛围。

四、建议

提高学校领导对体育工作的重视,完善课外体育工作制度。加强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改革,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提高体育教师综合素质,加强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与管理。开发社会体育资源,为学生创造更多体育锻炼环境。

[1]张兰等.甘肃省普通高校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现状调查[J].体育科学,2004.10.

[2]苏庆永,张丽君.课外体育活动现状调查与分析[J].鞍山科技大学学报,2003.3.

[3]李海冰.武汉地区普通高校大学生课余体育活动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2.1.

(董华丽: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学校体育。)

猜你喜欢

课外体育锻炼北京市
北京市:发布《北京市2022年能源工作要点》
北京市丰台区少年宫
北京市勘察设计研究院
北京市营养源研究所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小满课外班
我的“课外老师”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转动小脑瓜
课外实践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