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汉修辞中的轭式搭配

2011-08-15石绍云

大家 2011年15期
关键词:介词谓语宾语

石绍云

英语中的zeugma指的是在一个句子里用单独一个词来修饰或支配两个以上的词。Zeugma是拉丁语,源自希腊语的zeugnymai,意思是“连接”或“用轭连起”,汉语译为“轭式搭配”。

汉语的拈连与英语的轭式搭配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指的是把适用于某一事物的词语顺势用到另外一事物上去。在同一个句子里一个词可以修饰或者控制两个或更多个词,使着墨经济,语言风趣,富有幽默感。

一、种类

(一)正拈

顺连与英语轭式搭配法中的正拈相似,即用一个形容词或动词来搭配两个或多个名词。不同之处在于汉语的顺连往往要重复一遍这个词,而英语中往往只出现一次,行文更加简洁。例如:

He said as he hastened to put out the cat, the wine, his cigar,and the lamps…

此句中的put out可以与不同的词搭配,put out the cat指的是“把猫放出去”,put out the wine说的是“把酒倒出来”,put out his cigar则是说“把烟熄灭”,而put out the lamp说的是“把灯关掉”,这些搭配在语义上是合适的,但put out的意思各不相同。

汉语当中有一个很典型的例子中: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这个句子简练而具警策性,强调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这里的“树木”是“栽树、种树”的意思,而“树”与“人”的搭配在这个地方就属于拈连。

(二)反拈

反连主要指由一个词或一个搭配引出与它意义相反的另一个词或另一个搭配。例如:

She’s too low for a high praise, too brown for a fair praise, and too little for a great praise.

此句出自语言大师莎士比亚的《无事生非》。她是太矮了点儿,不能给太高的恭维;太黑了点儿,不能给她太美的恭维;又太小了点儿,不能给她太大的恭维。又如:

我老只老呵,老了些年纪。老只老呵,老不了我胸中武艺。老只老呵,老不了我龙韬武略。老只老呵,老不了我妙策神机。老只老呵,老不了我一片忠心贯日。(元·杨梓《功臣宴敬德不服老·第三折》)

此例中,以“老了些年纪”拈出四个“老不了”,分别与“胸中武艺”、“龙韬武略”、“妙策神机”和“一片忠心”搭配,构思巧妙,突出了主人公不服老的鲜明个性。

二、表现手法

汉语拈连的结构最常见的是“动词+宾语”和“主语+谓语动词”两类。在第一种情况下,一个动词支配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名词或名词词组,动词的含义有所不同。在第二种情况下,两个或多个主语共用一个谓语动词,其中只有一个搭配是属于常规搭配,其他都是临时“强加的”。如张鸿雷《割麦的人》:割麦的人醒得早/天色还未醒/地里黄透了的麦子/还未醒/他们就蹲在窗下/很响地磨镰刀/把清晨的夜色/磨得/锃亮/锃亮……

这个例子中的前半部分是“主语+谓语动词”的拈连形式,以“割麦人”和“天色”、“麦子”共用谓语动词“醒”,而后半部分则是以“磨”支配“镰刀”和“夜色”,属于“动词+宾语”构成的拈连。又如:夜里天冷北风急,班长下岗月儿西;手拿针线灯下坐,为我熬夜缝军衣;线儿缝在军衣上,情意缝在我心里。这里前一个“缝”字是写实,后一个“缝”字是从前一个“缝”字顺势拈来的。“军衣”、“线儿”是具体的,“情意”这一抽象概念紧跟其后。通过这样一拈连,就使“情意”这一抽象概念具体化了,深刻表现了战士们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的深厚革命情谊。

英语zeugma的表现手法一般包括“动词+宾语”、“介词+宾语”、“主语+谓语动词”和“形容词+名词”四种,其中第一种最为常见。例如:

Children suck the mother when they are young, and the father when they are old.

直译:孩子们小时候吃妈妈的奶,大了吃爸爸的奶。

意译:孩子们小时候吃妈妈的奶,长大后又啃老。

孩子小时候吃母乳很正常,所以前半句很好理解,无论从语法语义上都是平淡无奇的,长大后的孩子应该是不吃奶了,但是紧接着的后半句——“他们长大后吃爸爸的奶”——就让人感到意外且可笑。显然后半句中suck取的是比喻义,因此不难领悟到这句话所要传达的信息是“孩子们小时候依赖妈妈的奶生存,而长大后靠啃老维持生计”,其间的讽刺与幽默感也不难体味。由此也可以看出轭式搭配在诸多修辞格中很显独特,它因为陌生化而含蓄深厚、耐人寻味,且常常伴随幽默的效应。

介词是英语中的常见词类,有很多非常有特色的用法。如果一个介词同时支配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名词性词组,但这些名词或词组词义上相去甚远,显得极不协调,然而这种不协调却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

Miss Bolo rose from the table considerably agitated, and went straight home in a flood of tears and a sedan chair.

波罗小姐带着明显的焦虑从桌边站了起来,眼里满是泪水坐着轿子径直回家了。

可以看出went straight home in a flood of tears and a sedan chair的常规表述应该是went home in a sedan chair with tears in her eyes,但显然后者的语言太平常了。这个句子的优点就在于a flood of tears本身就是比喻,又加上用in把tear和chair轭在一起,就显示出语言的锤炼和简洁,展示了一种不协调之中的和谐美。再来看一个“形容词+名词”的例子:

He halted in the district where by night are found the lightest street, hearts, vows and librettos.他在这一区域停下来,一到晚上,最明亮的街道,最轻松的心情,最轻浮的盟誓,最轻快的歌剧都在这里荟萃。

此例中的street(街道),hearts(心情),vows(誓约),和librettos(歌词集,歌词)虽然都可以被light修饰,但每个组合当中的light的意义各不相同,这种组合不仅合乎经济原则,而且使得语言新颖独特、不落俗套。

三、结语

如果语言的使用中只有自然的常见的搭配,往往会让人们产生审美疲劳,语言的交际效能也因而减弱。而语言的陌生化却能够使读者从迟钝麻木中走出来,以一种新的视角去感受事物的生动性,这就是轭式搭配这样的反常规搭配的目的。

好的语言作品需要作者的创造精神和丰富的想象力,需要作者大胆突破语言常规的限制,有意偏离甚至违背常规搭配的基本规律。轭式搭配这种字面上看似不合理,但其话语意义却完全可以被人们接受的情况在修辞格的运用中是屡见不鲜的,所以轭式搭配非但没有超越逻辑范畴,变得令人费解,反而在同一个语境里,把毫无相关的两事物联系在一起,成就了一种搭配上的美,获得了用其他表述方法所达不到的特殊修辞效果,具有极其重要的欣赏价值。细究之下,可以体会到其立意新颖、着墨经济的特点,语言爱好者在创作中不妨一试。

[1]冯翠华.英语修辞格[M].商务印书馆,1983.

[2]刘瑞琴等.英汉辞格对比研究[M].宁夏人民出版社,2009.

[3]罗玲.轭式搭配的隐喻认知依据[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9.

[4]牛保义.自主/依存联结——英语轭式搭配的认知研究[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8.3.

猜你喜欢

介词谓语宾语
直接宾语和间接宾语用法精练
短句—副词+谓语
宾语从句及练习
介词不能这样用
非谓语动词
小议宾语补足语
直接宾语和间接宾语
非谓语动词用法大比拼
介词填空专练
看图填写介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