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语教学语言的语用分析

2011-08-15陈瑞莉

大家 2011年15期
关键词:言语语境理论

陈瑞莉

引言

语言教学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而英语教学语言就是这门艺术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英语教学语言是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为取得某种教学效果而使用的语言。作为教师传授知识的重要工具和载体,它是学生最大、最可靠的输入来源,有助于为其营造一个逼真的“说英语的氛围”,使英语学习更接近语言习得,或促进语言习得。因此,英语作为教师在语言学习课堂上组织教学和传授知识所使用的语言,其质量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效果。

鉴于教学语言在语言教学中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将从语用学的角度出发,对英语教学语言进行分析,以期全面地展示教师言语行为的语用功能,从而丰富和发展语言学研究。在实践中,又可以为教师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帮助,使其言语行为更具规范性,从而提高自身语言运用能力和语言素质,推动外语教学的向前发展。

一、言语行为理论下教师言语行为的语用分析

奥斯汀( J.L.Austin) 提出的言语行为理论认为,说话可以在三种意义上被看成做事。第一种是言内行为,以言指事;第二种是言外行为,以言行事;第三种是言后行为,以言成事。这一理论把语言同人的行为联系了起来。塞尔(Searle)进一步对奥斯汀的理论加以继承和发展,他认为言语行为不只是说出一些具有一定意义的语言单位,而且是说话者借助言语来说明说话意图的行为,其观点增强了言语行为理论的阐释作用。以Austin,Searle为代表的言语行为理论学家把语言研究从以句子本身的结构为重点转向句子表达的意义、意图和社会功能方面,从而突出了用语言做事或言语的语用功能。这一理论为我们在英语教学中对语言本质的理解和解释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使外语教学从以语言形式和教学方法为中心转向以语言功能和教学内容为中心。

在英语教学中,作为教师在传授知识、教书育人、组织课堂教学活动时使用的语言,即教学语言,其本身就是一种言语行为。而且在这一言语行为中包含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这一对话语行为的实施者和接受者,其本质是一种交际双方的言语行为共同作用的结果。例如,当教师说出“Hello, boys and girls/everybody.”“Good morning/afternoon, class.”等问候语时,就是一种实施寒暄的言语行为。根据言语行为理论,说话可以在三种意义上被看成做事。第一种是普通意义,也就是,我们说话时,要依靠发音器官发出含有一定意义的声音。在这个意义上,当教师说出上述问候语时,他首先完成了言内行为。同时在实施发话行为的时候也在实施另一种行为,即言外行为,也就是实现了问候学生的交际意图。此外,教师的这一言语行为也体现了第三种意义,涉及话语对听话人产生的效果,即以言成事。通过问候语,有助于营造一种良好的课堂氛围,使学生饱含热情地进入学习状态。

提问也是一种典型的教学语言,言语行为理论为其实施提供了理论依据,使提问可以言有所为。例如:“Would you mind answering the question?”“Could you tell me your idea?”等,这些教师的提问行为很好地诠释了言语行为理论。提问本身就是言内行为的实施,言外行为就是学生回答,完成了提问的组织与调查功能,而最终达到学习目的就是提问的言后行为。因此,在外语教学中,教师应更多地提一些开放性的问题,促使学生结合所学的内容进行创造性的自我表达、培养用目的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英语教师应该适当地运用语用学的言语行为理论来指导自己的语言教学实践,使教学语言具有典型的示范性和明确的目的性;同时,注重掌握语言技巧,以达到预期的言后行为结果,提升英语课堂教学质量。

二、教学语言与课堂语境

一切的言语行为都发生在特定的语境中。语境作为语用发生和形成的基础,是对言语行为产生重要影响的语用因素。同时,语境只可能是某一具体的言语活动的语境,不存在抽象的、独立于具体的言语活动的语境。实际上没有脱离语境而存在的语言,也没有与语言无关的语境。言语活动就是这样一个言语与语境不断相互作用又相互联系的过程。而作为在课堂这个特定的教学活动中产生出来的课堂语境,就是教师使用教学语言进行课堂教学的基础。课堂语境不仅为教学语言活动提供了时间和空间的条件,更为其提供了意义背景。教师的言语活动是处在特定的言语环境之中的,它不仅受到课堂语境的制约,同时也可以利用课堂语境,二者是相互联系的一个整体。

美国社会语言学家海姆斯(Hymes)认为课堂情景语境由八大要素构成,包括时间、地点、教学双方、教学目的、教学内容、语调、教学手段、教学方式等。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课堂语境的构成因素就是同教学活动相关联的所有因素的总和。在课堂这一特殊的语境中,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对象以及教师自身的知识水平、语言能力等诸多主客观因素都在制约着教学语言的运用。另一方面,教学语言也在调动、影响、限制着课堂语境。因此,教师在运用语言进行教学时,必须考虑适应各种语境因素,善于把握语境并适时地调整自己的教学语言,并利用自身的主动性及教师语言的主导地位,构建起适合学生理解自己语言同时又有利于自己语言表达的课堂语境。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英语教学语言既是教学的内容,更是传授知识的载体、学生输入和输出语言信息的重要渠道,它本身起着语言使用的示范作用。因此,作为语言教师,在课堂上应尽可能多地使用英语教学语言为学生营造一个真实的语言环境,从而帮助学生在课堂语境中逐步掌握语言基础知识,形成言语基本技能,最终发展自己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为此,要求教师的教学语言要符合教学大纲和教材的教学意图,适合不同的教学内容,适应英语教学对象即英语学习者的认知背景、思维方式和接受能力,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让教学语言富于变化。随着教学过程的深入、学生接受认知能力的提高,教学语言不能总是停留在单一固定的模式上,而是要随这些变化而变化,及时做出调整,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思维、创造力和学习主动性。同时,在实施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扮演多种角色:组织者、引导者、辅助者和合作者。教师角色的实现过程也就是教师运用语言的过程。因此,建立和谐、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和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语境最终要通过完美的教学语言才能得以实现。

总之,教学语言与课堂语境的互动的、共变的关系决定了教师要根据课堂情景的变化而随时调整教学语言的内容和形式,同时,教师在言语活动中的主动性也具有对语境的调控能力,使语境来适应言语,以保证英语教学语言的语用功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结语

教师的言语行为不仅是教师执行教学计划的工具,同时还是学生语言输入的一个重要来源,因此它在组织课堂教学和学习者的语言习得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使用教学语言的水平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因而,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应注重教学语言艺术,加强自身的语言修养,切合课堂语境,运用一定的语用策略,以达到以言取效的目的。

[1]Austin,J.L.How to Do Things with Words[M].Clarendon Press.1962.

[2]胡学文.教师话语的特征及功能[J].山东外语教学,2003.3.

[3]杨筱玲,刘映红.浅谈教师课堂用语[J].职教论坛,2004.10.

[4]张正榉,李淑芬.英语教学语言论[J].外语界,1996.2.

猜你喜欢

言语语境理论
创作与做梦:精神分析语境下的“植田调”解读
坚持理论创新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言语思维在前,言语品质在后
主题语境八:语言学习(1)
主题语境九:个人信息(1)
多项式理论在矩阵求逆中的应用
《世说新语》中的“言语”趣味故事
跟踪导练(三)2
关于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