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高师硬笔楷书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

2011-08-15刘亚梅

大家 2011年15期
关键词:硬笔点画章法

刘亚梅

文字的书写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具体表现,中国自古以来就十分重视对汉字的书写表达,在古代包括科举在内的各类考试当中,书法水平也是成绩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中国古代社会人人重视习书练字,对书法的学习不仅成为社会风尚,而且其水平的高低也成为文化素养,甚至道德品质的重要衡量标准。然而,在电脑日趋普及的今天,人们的写字水平呈急剧下降趋势。

一、在硬笔楷书教学中学生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书写习惯定型化严重,书写水平低下

据有关调查结果表明,高师生写字水平有严重的“小学化”趋势,也就是说,高师生的写字水平仍然停留在小学生的写字水平上。这种现状背后令所有从事专职书法教学的教师十分忧虑的是学生们的书写习惯已严重定型化。教师面对的将是“积习难改”的教学对象。

(二)不懂笔法,点画线条质量不高

汉字是书法的表现对象,而汉字是由单个的笔画线条按一定的规律组合而成的。因此,书法的成功与否首先取决于线条质量的高低。刚进校的高师学生虽已有十几年的书写经历,但由于在他们受教育的中小学阶段,缺乏训练有素的教师的具体指导和专门训练,致使他们书写出来的点画线条软弱,单薄,缺乏力度。

(三)间架结构(即字形)缺乏美感

就字体而言,汉字有篆书、隶书、草书、行书、楷书五种字体形态。硬笔书法的实用性决定了人们的日常书写多以楷书、行书为常见形态,高师学生也不例外。硬笔书法从本质上来讲应该是以实用为出发点,以技法作支撑并指向审美的。而刚进校的高师生他们似乎不懂,也不讲究字形的美观,而只是习惯性地、生硬地把一些笔画随意性地拼凑在一起来组合成某一个字,这正是唐代书法理论家兼书法家孙过庭《书谱》中所指出的“任笔为体,聚墨成形。”结果是此字的可识性没有问题,但完全谈不上有什么美感可言。

(四)缺乏章法布局常识

一件成功的书法作品不仅要求点画精到,结构优美,并且要求章法布局合理完整,通篇和谐。所谓章法,是指在安排布置整篇字中,字与字,行与行之间呼应、配合、照顾等关系的方法。高师学生由于长期缺乏书法专职教师的指导,几乎完全 没有有关书法章法方面的知识储备,他们书写出来的东西往往给人杂乱无章的感觉。

根据以上高师学生存在的诸多问题,我仅以硬笔楷书教学为例,提出一些相应的策略,以期在有限的课时里进行纠偏补缺,让学生学有所悟,悟有所进,进有所用,全面提高他们的实际书写水平。

二、策略

(一)侧重楷书点画临写,习得新的书写习惯

楷书也称真书、正书,是由隶书演变而逐渐形成的一种端庄工整的字体,“楷”是楷模,法式的意思,简而言之,所谓楷书就是标准字体。就楷书而言,汉字的基本笔画有八种,即点、横、竖、撇、捺、提、折、钩。再繁复的汉字,如果我们进行解构,无疑都是由这八种基本笔画组合而成的,这里透出一个消息,楷书教学要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抓住这八种基本构件,似乎我们就已找到了问题的关键所在。

具体来讲,楷书点画的基本形态有点、横、竖、撇、捺、提、折、钩八种,而这每一种形态中又有若干细分而成的点画形态,如“横”可细分为“长横”和“短横”;“竖”可分为“悬针竖”、“垂露竖”;“点”可细分为“左点”、“右点”、“挑点”、“垂点”;“撇”可细分为“竖撇”、“长撇”、“短撇”等等。点画的训练,不仅仅是训练八种基本形态,更为重要的是教师要用约二分之一的课时详细讲解八种基本形态的细分及其写法,要求学生在临习过程中要观察范本中某一具体笔画,到底属于细分中的哪一种,切忌将所有字中的同一笔画都写得一模一样,这样就有效避免了书写中的雷同现象,而让学生们写出来的楷书字体首先在点画形态上就变得丰富而多姿起来。

只有通过这种严格的点画训练,才能彻底扭转学生原有的书写点画的定势而让他们重新习得新的书写习惯,这样才有可能谈得上提高他们的书写水平。

(二)做到“三要”,写出高质量的线条

硬笔楷书点画训练的目的应该指向学生们能写出高质量的线条来。那么高质量的线条到底跟哪些因素有关呢?结合我多年来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效果,笔者认为只要做到“三要”,就能确保线条的高质量。而我此处的“三要”是指:①要注重所写笔画形态与范本的相似性;②要表现出笔画线条的力度;③要注重笔画线条的流畅性。

在“三要”中最值得一提的是“要注重笔画线条的流畅性”这一点。许多学生按照范本临出来的楷书,似乎点画的形态和力度都不存在问题,但其临作给人的感觉是生硬、呆板且无趣味。究其原因,笔者认为就是没有解决如笔画线条的流畅性问题。而解决这一问题,关键是学生对书写速度的快慢(即节奏)以及笔法中微妙的提按没有很好地体会掌握所至。以硬笔楷书中的“悬针竖”为例,如果学生没有充分体会到这一笔画的完成是速度的从慢到快和笔法的由按到提的结果,那就既不能保证书写出来的“悬针竖”有流畅性,又不能保证它的粗细效果。

指导学生做到“三要”,笔法是关键。笔法,从概念上来讲,就是操纵使用硬笔的方法和技巧。元代书画大家赵孟頫就说过:“书法以用笔为上,而结字亦须用功”这一句话道出了笔法在书法中的重要性。学生们进校前,也许每天都在使用硬笔,但大多数却不懂得要如何使用手中的这支笔。其实笔法技巧运用的得当与否直接关系到楷书点画线条的质量。教师要对藏露、提按、转折、疾涩等几种常用笔法进行具体讲解,并且应具体举例印证不同笔法的运用,会产生出截然不同的点画的视觉效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将楷书结字规律一一加以介绍,以便他们了然于心,并通过临摹实践,将范本中的结体迁移到现实书写运用中去。当然,这种迁移能力不是十天半月就能够培养起来的,它需要假以相当的时日让学生们对照范本反复临摹,当临摹的次数达到一定的量以后,迁移才可能成功。一旦迁移成功,那么即使是范本中没有临摹过的汉字,也会被学生写出符合范本中的特点的结构来。此结构恰巧暗合范本中的所有结字特点。此时,学生对汉字结构的美感也就自然而然地被培养起来了。

(三)介绍章法布局常识,扩充知识储备

笔法、结字法和章法是构成书法技法的三大要素。书写水平的提高实际上就是书法技法三大要素的纯熟运用。章法虽不是书法技法的核心所在,但也是重要组成部分。硬笔书法章法要素包括正文、款识和印记。正文是创作主体,是关键。款识也称暑款,是指除正文以外的其他文字说明。印记也就是在书法作品中盖印章。硬笔书法作品的章法布局可以借鉴毛笔书法的章法布局。主要幅式有中堂、条幅、屏条、 册页、斗方、楹联、手卷、扇面等。

总而言之,以上是我十年来的教学经验的一次集中总结,我的教学实践也一次次地证明了我采取的应对策略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在此形成文字,以飨同道。

[1]周德聪.大学师范书法教程[M].天津古籍出版社,1998.

[2]祝敏申.大学书法[M].复旦大学出版社,1985.

猜你喜欢

硬笔点画章法
詞作章法的藝術辯證法講究
刘玥辰
周玥函
质地
论晚明立轴行草书风在清代的衰落
练就一手好字 奠基幸福人生——晋江市华泰实验小学拓展型课程“一手硬笔好字”实践研究
浅谈书法中的侧锋原理及运用
多一分不平凡
七绝·春雪
章法教学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