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院校大学生艺术教育途径探索
2011-08-15马丽侠
马丽侠
近年来,随着人们的教育意识的不断增强和国家大学本科、研究生教育的不断扩招,高学历人群的数量在不断提高,在我国高学历者的绝对数字已经不是小数字,然而,国民创新能力的提高和高学历人群数量的增长并未形成平行增长的局面。这种现象不得不让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教育工作者对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做更多的反思。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各高等院校在严峻的就业形势的压力下,为了使培养的专业技术人才更加适应市场的用人需求,在专业建设的过程中不断细化专业培养口径。不少专业在培养目标中更加强调实用技能的培养,在课程设置上更多的是强调实用性较强的技术类课程。对于教育目标中德智体美不同环节的教育投入有很大的区别,美育教育是以往教育投入中较为薄弱的环节。作为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体育院校,美育教育、艺术教育的现状也令人堪忧,主要体现在艺术教育的硬件投入不够,艺术教育的课程设置的数量较少、种类较为单一,艺术教育师资力量薄弱,艺术教育的形式单调等几个方面。体育院校作为单科性院校,从专业课程设置、教学环境、学生个性等各方面与普通高等院校相比还具有特殊性。因此,体育院校的大学生艺术教育途径探索显得非常必要。
一、根据体育院校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开设艺术教育的课程门类
现代的“艺术教育”这一概念有两种不同的含义和内容。从狭义上讲,“艺术教育”被理解为对于培养艺术家或专业艺术人才所进行的各种理论和实践教育。从广义上讲,“艺术教育”作为美育的核心,它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它强调普及艺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通过对优秀艺术作品的鉴赏,来提高人们的审美修养和艺术鉴赏力,培养人们健全的审美心理结构。体育院校大学生艺术教育属于广义的艺术教育。体育院校的学生活泼好动,在肢体语言的运用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体育院校的许多专业课程,不仅体现出体育运动的动作技术性,又展现了一种力与美的艺术性;体育院校的学生文化基础相对较差,有学习文化理论知识积极性不强的特点。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在教育的过程中强调“因材施教”,因材施教的精髓在于根据教育对象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教育方法。在当代,因材施教的内涵已经扩展到根据不同的教育对象选择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教育环境等方面的内容。从心理机制上说,艺术教育使人脑两半球得到平衡协调发展,实现左右两半脑在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不同功能的互相补偿和有机结合,从而使大脑充分发挥作用,开发大脑的审美潜能。艺术教育培养和发展人的审美能力,也就意味着培养和发展人的创造力。这种创造力与一般逻辑思维的创造力不同,它偏于感性,往往在瞬间发生;它是一种诗化的哲思,是一种顿悟,是在生动的直觉形象中把握世界的真谛。因此,基于艺术教育的特征和体育院校学生的这些特点,体育院校应当开设如体育音乐、体育文学、体育摄影、体育绘画等一些能体现学科特色的艺术类课程。开设一些如影视鉴赏课、音乐鉴赏课、中国古典诗词鉴赏、书法、美术、中国传统文化解读等同学们喜闻乐见,重在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的课程。也可以鼓励各个体育院校开设一些能反映地域特色的艺术类课程,如陕北腰鼓、锅庄舞、东北秧歌等。这样就使体育院校的艺术教育类课程既有针对性,又具有丰富性的特点。
二、体育院校应当加大艺术教育的软硬件投入,便利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活动
诺贝尔奖得主、物理学家李政道博士曾经说过:“科学与艺术是不可分割的,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体育和艺术之间的关系仍如一枚硬币的两面一样,体艺不分家。社会发展到当下,体育和艺术的关系越来越密切,许多体育院校为了适应发展的需要,开设了体育艺术类专业,为了满足专业开设的需要,各体育院校在软硬件上分别做了适当的投入,购置了一些专门的教学设备,引进了一些艺术类的专业教师。但是,这些有限的软硬件投入远远没有惠及广大的体育院校的学生。因此,体育院校应当在软硬件方面做进一步的投入,例如修建或扩建一些能够让学生活动的小型剧场、简易的练歌房等,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修建集展览、表演、训练为一体的多功能馆,让校园里常见的马路歌手、“街头艺术青年”等广大热爱艺术的学生有一个更好的展示场所,也为热爱艺术的师生提供一个除了教学场所以外聚会、交流、学习的场所,让朗诵、绘画、舞蹈、歌唱、表演等各种艺术形式在校园中有一块生存发展的园地。学校可以创造各种条件,鼓励学生成立各种文艺社团,如曲艺社、戏剧社、动漫协会、书法协会等。让学生自编、自导、自演、自评具有时代特色、宣传主流文化的剧目等,让学生从艺术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参与者、创造者,还可以让广大学生参与评定,调动所有学生的参与意识。体育院校的学生文化课基础相对薄弱,文化素养方面容易有欠缺,体育院校针对学生的这些不足之处,还应当邀请一些有影响的学者、艺术家、作家为学生开展一些文化艺术讲座,让艺术类专业教师走进广大体育类专业学生的课堂等各种途径。通过音乐专题讲座、民族音乐会、交响乐知识讲座、交响乐欣赏、古代爱国诗词诵读等一系列高雅艺术的普及和欣赏活动,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丰富多彩的校园艺术活动,使学生在课堂教学和课外的艺术活动中都能受到美的熏陶,在潜移默化中接受艺术教育。
三、借助体育院校学生的性格特征和课程特点,长期有组织地开展艺术实践、比赛活动
由于体育院校学生的技术课训练受场地环境的限制因素较大,文化课作业相对较少和学生学习文化课的兴趣较小,所以容易造成体育院校的学生晚上的闲暇时间较多。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游戏成为新兴的主要娱乐项目之一。网络游戏具有吸纳时尚元素、能够实现成功、能够自主选择社会角色等特点。由于这些因素造成了体育院校学生对网络游戏的参与率较高。有少数学生沉溺于网络游戏,经常彻夜不归,白天上课时无精打采、形容憔悴,对正常的学习和训练都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体育院校的学生活泼好动、热衷表现,体育院校的许多课程具有集创造性、审美性、娱乐性、健身性于一体的特点,体育院校应当结合这些传统优势,长期地、有组织地开展艺术实践和比赛活动。例如开展大众健美操、啦啦操、艺术体操、流行舞蹈创编大赛,舞蹈大赛,花式篮球专长表演,武术专长表演、学生个人演唱会、器乐表演音乐会,卡拉OK大赛、校园节目主持人大赛、网页设计大赛、网络游戏设计大赛、大球(篮球、排球、足球)、小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年级联赛等各种形式的文化艺术、体育活动。让这些健康有益的艺术实践活动占满学生的课余时间,这对于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对于提高学生的艺术感悟力、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都大有好处。CCTV收视率较高的《星光大道》、《梦想剧场》、《神州大舞台》等栏目就是为广大老百姓搭建的舞台,这些舞台成就了许多专业的、非专业的演艺人才,丰富了他们的人生内容。笔者认为这对于学校在培养人才方面具有良好的借鉴作用,长期开展形式多样的艺术实践、比赛活动,充实学生的课余生活,为每一个体育院校的大学生提供不断创新和施展自己才华的舞台,让学生在学校的每一寸光阴都不会虚度,享受自我实现的快乐过程,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构建和谐的体育院校校园打下坚实的基础。
[1]彭吉象.艺术学概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王蒙.关于普通高校艺术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文教资料,2010.25.
[3]江荔仙.论音乐在高校美育教育中的作用[J].福建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