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音乐学专业加入原生态内容的课程设置构想

2011-08-15覃金盾

大家 2011年15期
关键词:原生态培养目标民族

覃金盾

原生态音乐表演具有自发性、民间性、传授性的特点,是一种纯民间的艺术形式。它产生于人民群众的劳动、斗争、生活、娱乐之中,真实反映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所以历来受到人民群众的喜爱,是人民群众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之一。这种音乐表演多为集体创作,音乐表演者人人都可以加工丰富,而其即兴创作方式有很大的灵活性,不受定稿限制,众多表演者的创造,体现为音乐中集体智慧的融合,而且这种融合几近天衣无缝。

一、原生态音乐的教育价值

原生态音乐是我国民族文化遗产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的兴起能够引起人们的思考,它既是我们母语音乐的活教材,也是进行爱国情感教育的活教材;它既能弘扬民族音乐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又能丰富我国民族音乐文化,也是推进了我国音乐教育民族化的改革进程的主要因素。

(一)弘扬原生态音乐文化,凝聚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是民族发展的重要支柱。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快速发展,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培养和弘扬民族精神成为新时期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精神可以通过原生态音乐进行具体表现,在音乐教育中运用各种媒介和不同的原生态音乐形式,对民族精神和原生态音乐进行教育和培养,是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原生态音乐往往与本民族的宗教信仰、文化思想、民俗习惯、美学观点和价值观念等,都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因此它对于该民族的人们更具有吸引力、感染力和凝聚力。原生态音乐反映了本民族的生活内涵,表现了本民族的思想感情,展现了本民族的精神风貌。通过原生态音乐的欣赏,我们可以感受到一个民族发展的历史和一个民族的精神所在。中国的原生态音乐是伴随着中国的历史进程发展起来的,是时代精神的产物。

(二)丰富原生态音乐教育内容,传承原生态音乐文化

原生态音乐是民族文化中的瑰宝,是原生态音乐文化的主体。原生态音乐的音乐形式简明朴实,平易近人,生动灵活;题材内容丰富多彩,只要是生活中出现的事物,几乎都能在原生态音乐中得到反映。于是,具有鲜明个性的音乐教学,更是担负起了启蒙学生民族意识、民族文化和民族向心力的历史责任。因此,音乐教师要有耐心,坚持不懈地传授好民歌基础知识,并力争用多种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各民族民歌的兴趣。

二、高校音乐教育中原生态音乐表演本科专业的课程设置

(一)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是否清晰明确,教育教学过程是否按照培养目标去组织实施,是教学质量保障的基础。高校音乐教育中原生态音乐表演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描述为:“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音乐教育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掌握几种原生态音乐表演的乐理知识,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教育科研基础的、高素质的音乐教育工作者。”

(二)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

学校教育以课堂教学为主要手段,因此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是音乐专业教学的核心。根据前面提到的高校音乐教育中原生态音乐表演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的要求,课程体系的建立必须适应本专业特点的,就是具有民族特色的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

(三)原生态音乐表演专业类必修课程

根据原生态音乐表演专业的学科特色,以及对原生态音乐表演人才的需求状况,可以在以下这四个领域开设必修课程和增加相关的教学内容。

1.音乐基础类课程。包括乐理、视唱练耳、和声、歌曲写作与作品分析等课程;通过这类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基本的音乐基础知识,为今后进一步展开深入的学习打下基础。这类课程有成熟的体系和教材,老师可以在教学内容上做一些小小的调整,根据课程的进度,大胆的尝试安排一些与原生态音乐表演相关的内容。如在视唱练耳课上安排原生态音乐素材作为视唱曲目;曲式与作品分析课上分析一条原生态音乐,都能提高学生对原生态音乐的兴趣及理解能力。

2.音乐史论和鉴赏类课程。包括中外音乐史、中外民族民间音乐、民族器乐概论、音乐欣赏、艺术概论等课程;这类课程的教材和教学方式目前都是延续普通音乐院校的方式。笔者建议在这一类型的必修课中加入原生态音乐概论课,通过这门课程的开设,了解原生态音乐产生和发展历史、原生态音乐的分类、音乐特点等。作为学生来讲,学习和掌握该原生态音乐十分必要。在学习音乐欣赏和艺术概论这类理论课时,内容也不要局限于传统,应该大胆的加入有关原生态的音乐欣赏和介绍的内容,加深学生对原生态音乐的印象。使所有音乐专业的学生都能对原生态音乐有一个整体认识和大致的了解。

3.音乐专业技能和表现课程。包括钢琴、声乐、器乐、舞蹈等。在这一类的表演性的课程中,应有条件的加入一些原生态特色内容,甚至可以尝试开设相关的课程;如开设原生态民歌演唱,原生态器乐演奏、原生态舞蹈等。特别是在高年级学生确立自己的主修方向后,作为搭配型科目十分的必要。如主修表演的学生,就必须学习原生态音乐的表现方法、技巧等,通过学习和训练是他们能够具有表演一些有代表性的音乐的水平,还可以从事相关音乐的教学。培养原生态音乐的表演人才和教育人才。

(四)原生态音乐表演专业选修课程

专业选修课是在必修课的基础上发展学生个性,扩展学生知识层面和突出学校特点、地方特色的课程。笔者认为可以在以下两个方面尝试增加与原生态音乐相关的课程和内容。

1.艺术理论类课程。如开设原生态传统音乐研究,原生态戏曲研究等,一部分对原生态音乐感兴趣,想要更进一步了解民族文化的同学,可以选修这一类型的课程。为培养原生态音乐的研究型人才作储备。

2.文化素养选修课。如原生态艺术概论,民族文学等。通过学习对民族服饰、民族建筑、民族工艺的鉴赏和对民族文学作品的学习,加深对民族艺术和文学的了解,更有利于深刻的体会民族音乐内涵,更加准确的把握民族音乐的特点。

(五)跨专业交叉渗透类选修课程

要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综合性人才,仅仅停留在学好原生态音乐专业课程是远远不够的,它需要有更完善的知识结构,需要摄取更多的知识为我作用。除了原有的文学课、朗诵与正音课、哲学课以外。还可以充分利用学校其他的资源开设跨专业课程。少数民族音乐与少数民族宗教、民俗、生态环境等息息相关,因此开设民族学、教育等类型的课程,对学习少数民族音乐十分的重要。通过了解少数民族的一般规律和特点,从而更深刻的理解民族文化,有利于更好的学习原生态音乐知识;通过了解教育学的普遍规律和理论知识,才能更好地为今后从事中小学教育,传承民族文化打下基础。

[1]王世慧.从原生态民歌看民族声乐的传承发展[J].齐鲁艺苑,2006.4.

[2]查子名.中国原生态民歌生存发展之我见[J].音乐探索,2006.1.

猜你喜欢

原生态培养目标民族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MINORITY REPORT
“最天然”的经济形态——零加工、原生态
真正的“原生态”
回归“原生态”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医学院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研究
传承 民族 文化
被民族风玩转的春夏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