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古典诗词教学中“寻美”

2011-08-15花志红

大家 2011年15期
关键词:沈园古典诗词

花志红

无论是当前的中学语文教材还是大学中文专业的古代文学课程,对古典诗词进行鉴赏都是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以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语文》(必修)为例,共选古典诗词22首,包括诗经、楚辞、汉魏六朝诗歌七首、唐诗七首、宋词八首,强调的是对古典诗词思想感情、创作手法、审美情趣、艺术旨趣、意境等的品味,重在阅读鉴赏和感悟能力的培养。大学中文专业中国古代文学是专业主干课程,从春秋之士到秦汉文人用世,从魏晋风度到盛唐风采,从宋元文人性情到明清士大夫的志趣,每一个时代都有大量的作家作品涌现。就以诗歌而言,每个时代的精神特质在诗歌中延绵千古,每位诗人的人格风范也在诗歌中感召后人,但在有限的课时内,只能粗略介绍有代表性的一些作家和作品,因而在教学中更应该注重对学生鉴赏能力的培养,以达到举一反三的成效。

“古今大凡能被称为‘诗’者,无不是用一种特殊的方式和语言,表达着诗人对人生与自然地所思所感所悟。”每个时代的诗歌在价值取向、语言风貌、表现形式上也许各不相同,但它们都会有共同点,即以真情扣人心弦,阅读中会给人美的享受。在古典诗词的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学会“寻美”,以培养他们品味鉴赏古典诗词的能力。

一、寻找诗歌生命之美

中国古典诗歌中有一种兴发感动的生命,这生命是生生不已的。生命在这里不是抽象的笼统的概念,而是指人的一种区别于日常生活状态的内在精神存在方式,他是一种比日常生活更微妙更深厚的意味。

比如,一直以来困扰人类心灵的是一个永恒的难题——如何度过有限,如何超越无限。陈子昂唱出千古绝调“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登幽州台歌》)此诗没有藻饰和刻画,以无限的时间和广漠的空间为背景,表达出岁月无穷而生命有限的巨大孤独感。杜甫《登高》中写道:“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短暂的人生在永恒的自然界面前,该是多么地渺小而凄凉。在悲秋情感的引发下面对“落木萧萧”和“长江滚滚”的景象,诗人自然会有所触悟,从而引起对自身生命的莫名悲忧。“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就是帝王也无法逃脱自然盛衰的规律,贵为九五之尊的汉武帝在他的《秋风辞》中就直接表达了这种情感:”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少壮几时兮奈老何!”泛舟汾河,在秋风白云、草木枯黄、北雁南归的秋色氛围里自然想到“少壮几时兮奈老何”!也揭示出了悲秋意识的生命感。秋去春来,花开花谢,月圆月缺,都让文人对自身生命感到心悸,思索生命的价值意义。

刘熙载和王国维从“忧世”与“忧生”之情勾勒出古代抒情诗的基本结构框架。《艺概·诗概》云:“《大雅》之变,具忧世之怀;《小雅》之变,多忧生之意。”王国维说:“‘我瞻四方,蹙蹙靡所骋。’诗人之忧生也。‘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似之。‘终日弛车走,不见所问津。’诗人之忧世也。‘百草千花寒食路,香车系在谁家树’似之。”“忧世”包含有忧君、忧国、忧民的内容。“忧生”指人必须面对的生死问题,以及身世之感等。在古典诗词的教学中,可以从“忧世”与“忧生”之情为切入点,去体会诗人在吟咏“人生忽如寄”的悲哀、伤春悲秋之情、离别的哀思、爱情的苦闷、渴望在政治舞台上建功立业的情感背后所透露出的生命意识。

二、寻找诗歌艺术之美

一切文学艺术都是诉诸感性的,并通过艺术的感染力量和美感作用影响读者。诗歌艺术包涵内容很广泛,以王红、谢谦主编的《中国诗歌艺术》为例,就涉及了语言、节奏与格律;诗与戏剧;诗与音乐;诗与画;意象;意境;想象与联想;时间与空间;象征与隐喻;古典与今典;色彩;神韵;博喻与通感;风格与流派;雅与俗;豪放与婉约;绮丽与平淡;讽刺与幽默等范畴。比如阅读王维的山水田园诗,无疑就是艺术上的极高享受。王维对自然的观察极为细致,感受非常敏锐,他善于准确传神地表现各地自然山水鲜明的个性特征,擅长捕捉自然景物的色彩、声息和动态,能巧妙运用以声音写静和以动态写静相结合的方法,诗歌形象鲜明、色彩艳丽、构图精美、富于空间层次感。《山中》这样写道:“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初冬时节,山溪变成涓涓细流,露出嶙嶙白石,特别清浅可爱;因为天寒,红叶变得稀少了,反而格外显眼;尽管冬冷天寒,但苍翠的山色是那样浓、那样嫩、那样润,竟让人有一种湿衣的感觉。白、红、翠三种色彩交相辉映,加之视觉、触觉的共同作用,将山中的景色写得非常到位。再如白居易的《忆江南》是用色彩征服了读者的:“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江南的春天百花盛开、红日普照、春水江绿,以红和绿互为背景,色彩是那么绚丽耀人眼目,而且层次丰富,令人联想翩翩。

三、寻找诗歌诗趣之美

很多诗歌还有诗趣之美,读后耐人回味。诗趣之美多种多样,这里仅以理趣与禅趣为例。

理趣,顾名思义是要说理而有趣。是指诗中既表现了理性认识和客观规律,又具有审美理想和审美情趣,能给主体以审美感受之“理”。朱熹《观书有感》便是被认为颇有理趣的代表作:“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方塘由于有源头活水的不断输入,所以永不枯竭,读书、治学需不断努力、日日更新,才能不停滞,达到“天光云影共徘徊”那样深渊、清澈且自在的境界。杜甫《后游》一诗也有理趣:“寺忆曾游处,桥怜再渡时。江山如有待,花柳自无私。野润烟光薄,沙暄日色迟。客愁全为减,舍此复何之?”杜甫从山水胜景、花柳的曼妙中体会到大自然的无私。“江山如有待,花柳自无私”一联为人称道,薛雪在《一瓢诗话》中评价:“下一‘自’字,便觉其寄身离乱、感时伤事之情,掬出纸上。”

禅趣,即是以禅入诗,注重的是诗趣的有无。诗与禅结合,使诗别开生面,充满趣味,言有尽而意无穷。诗与禅可以相得益彰,互为相长。在唐代诗坛上,王维是最能表达出禅趣的诗人之一。如他的《辛夷坞》,令人回味无穷:“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诗人在辛夷花的自开自落中感悟到了真实和清静,诗中无一字言禅,但禅言溢于辞表。孟浩然的一首《春晓》也饶有禅趣:“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诗歌写写春天的景象,通俗易懂,如用其来表达禅意,显示了一种“身心寂灭”的境界,即春晓是不知不觉地到来的,鸟儿的叫声在不知不觉中传入,联想到风声雨声自然而然也就想到了一地的落花。参禅的最佳境界是在于顺其自然,回归自己的本心。或许孟浩然之意不在谈禅,却道出了禅的空灵境界。

四、寻找诗歌真情之美

好的诗歌可以使人感动、给人安慰。凡是好诗,一定是人人心头都有的某种情思的流露,诗人的本领在于把它说的细致入微、回肠荡气。

白居易的《问刘十九》是写朋友情谊的好诗:“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诗人邀请友人饮酒,已经摆好了新酿的酒,炉火也烧得旺旺的,还是即将飘雪的天气,最重要的是这真挚的情意比酒还淳厚。诗作从日常生活中的一个侧面落笔,以如叙家常的语气,朴素亲切的语言,富于生活气息的情趣,不加雕琢地写出了朋友间恳诚亲密的关系。《唐诗三百首新注》评价说:“在冬天的生活中,小饮取乐,或兼御寒,确是常有的事,一经作者信手写出,却成为一种诗的境界。诗人的本领就在于从朴素的生活中觅取诗情。”

王安石《示长安君》娓娓道出兄妹间的真情:“少年离别意非轻,老去相逢亦怆情。草草杯盘供笑语,昏昏灯火话平生。自怜湖海三年隔,又作尘沙万里行。欲问后期何日是,寄书应见雁南征。”嘉祐五年(1060),王安石出使辽国,临行前与妹妹王文淑话别,写下了这首诗。多年来,王安石仕履匆匆,其妹也随夫远宦,两人会少离多,此番又是短聚,也不知后会何期。诗人只把这番情景娓娓道来,言语浅显寻常,道出了兄妹间真挚而又亲切的感情。“草草杯盘供笑语,昏昏灯火话平生”一联写兄妹灯下相聚闲聊的情景,简简单单的饭菜,朴朴素素的环境,感情却是丰厚的,是那样的真诚深情。

爱情是古典诗词中永恒的主题,元好问《迈陂塘》可以说是写这种生死相许之情的代表作:“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这首词紧紧围绕“情”字,以雁拟人,谱写了一曲凄恻动人的恋情悲歌,表达了词人对殉情者的哀思,讴歌忠贞不渝的爱情。宋代诗人陆游的爱情诗并不多,但就寥寥几首却是千载以来令人动容,如他的《沈园》二首:“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沈园是陆游与前妻唐氏离异后唯一相见之处,也是永诀之处。庆元五年(1199年)75岁的陆游又来到沈园,写下了两首诗。沈园是诗人心中永远的痛,岁月可以改变一切,却淹没不了回忆。沈园虽已不再是四十多年前的模样,但当年唐氏恰如“翩若惊鸿”的仙子,飘然降临于春波之上的倩影已永留心中。第一首诗化用曹植的《洛神赋》描绘洛神“翩若惊鸿,婉若游龙”的句子,写出唐氏在诗人心中是一种短暂而永恒的美。

故乡是羁旅者心中最深厚的牵挂。高适《除夜作》写出了客居他乡,油然而生孤寂的思乡之情:“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住在客栈里,独对残灯,难以入眠。在这除夕之夜,想象故乡亲人思念千里之外的自己的情景,不由感叹明天又要增加一岁,新添不少白发,有一种老大无成的伤感。“独不眠”、“转凄然”、“思千里”描绘出诗人除夕夜的情态。

在古典诗词教学中“寻美”,是引导学生去发现、感受诗歌的真与美,从而陶冶情趣、提升文化底蕴,提高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阅读、分析和审美鉴赏能力。

[1]王红,谢谦.中国诗歌艺术[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李怡.中国现代诗歌欣赏[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刘熙载.艺概注稿[M].中华书局,2009.

猜你喜欢

沈园古典诗词
因为爱情
出入于古典与现代之间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古典名画神配文,第一幅就笑了,哈哈
梦栖沈园
怎样读古典诗词?
绝招
诗词之页
缘字诀·沈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