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娘的巴掌

2011-08-15

青年文学 2011年24期
关键词:巴掌县城生气

何 林

中秋节前夕,和妻子一起回老家探亲。60岁的老娘连续几个巴掌,打醒了我当儿的神经,打疼了我的心。

娘的脾气不好,街坊四邻都知道。记忆里我从小就挨娘的打,最后一次挨打,我都高中要毕业了。

不过,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我从小就学会了对付挨打的高招:跑。巴掌一起,我哧溜就蹿了,比泥鳅还快。弟弟小时候反应比我慢,挨打到身的机会比我多得多。

其实,娘打人一般都是有理由的,要么看我们干活太笨,要么日子太苦,实在受不了眼前的委屈而又无处发泄,我和弟弟常常成了替身。打过,跑过,回来以后就像没事一样,娘照样疼我们。

这次回去,是爹打电话把我们两口子请回去的。爹在电话里说,你娘又生气了,已经连续五六天不吃不喝,闹绝食了。

那时手头工作正忙,分身无术。好歹熬到周末,把工作的事和回家的事做了结合性安排——和同事一起回老家采访,顺路赶在中秋节前回家探亲,其实,主要是回家看娘。

到家已经晚上10点了,正忙着掰棒子的爹引我去看娘,一路上不停念叨着:“还是没吃饭,也不和任何人说话。”

进家的空里,我先在院子里和爹聊天,妻子明白分寸,先进屋去和娘说话。一会工夫出来,说,娘连她也不理了,只一个劲地哭。

我知道,必须我出面劝劝她了。

进屋时,娘蜷缩在床上,干瘦得很,侧身向里,嘤嘤地哭。我拉她,劝她想开点,哭坏了身体不好,先起来吃点饭。

娘知道是我在和她说话,是我拉了她,不但没有停止哭泣,还一把推开我,顺势打了我的手和肩。

然后,娘不再理我,继续自顾自地哭。

我的泪也就本能地下来了。妻子在一旁递了纸巾给我擦眼泪和鼻涕,我顺手给娘一张去擦,被娘抢过去扔了。

十几分钟后,娘有些平静了,依然不说话。

妻子在一旁跟着劝,说我还要到县城去住,还有同事跟着,而且没吃饭。

娘却猛然挥了巴掌来,胡乱打在我的身上,接二连三,同时开口说了第一句话:“走吧,走吧,不要你娘,你走!”

这一次,我没有像童年那样躲开。我知道,60岁的娘哭着如此挥掌向儿,自有她的思维和道理。娘那几巴掌,加上她断断续续的哭诉,我明白了巴掌背后的含义。

娘说:“你天天给这个打电话给那个打电话,你五个月不给你娘打一个电话!”

娘还说:“从小拉巴你们几个,如今没有一个知心的亲人在身边。”那一刻,我在泪水里一颤,娘老了,我错了。

从小到大,我出门,娘很少嘱咐叮咛,我也就习惯了来去自由。

娘不识字,读大学时写信也就习惯写给爹,从来没给娘写过一封信。

工作后,家里装了电话,我有事给家里打电话,一般找爹商议,娘经常说几句相关的话,并不和我拉家常,我也就没有特意给她打过电话,问个平安。是忙,也是心里没有这样的意识,是自己觉得娘根本不在意。

然而,今年娘60岁了,身体本来就不好,又常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情和爹、和弟媳妇甚至街坊邻居闹别扭生气。爹说,最近这段日子,娘的脾气特别坏。

当娘的巴掌真实地打来的时候,我忽然懂了,娘到了开始真正想儿的年龄,尤其是五月舅舅家的表哥在天津意外身亡,娘并没有从失去亲人的悲痛里真正走出来,心里的苦一直没人听她倾诉,才觉得我三个月没和家里电话联系在她的记忆里足有五个月之长。

打了,哭了,妻子也劝了,后来,娘终于平和下来。我决定放弃到县城里招待同事的念头,在家陪娘一起吃饭。娘忽然来了精神,自己坐起来,要下床给我煮水饺,全然不像卧床多日的病人。

第二天,我继续忙碌我的工作,细心的妻子在县城买了老家的马集烧鸡,傍晚回到家,娘在妻子的劝导下,终于吃了一个鸡腿,啃了半个馒头,然后陪我们聊天,看电视,妻子还开玩笑,引得娘终于笑了。

娘又像从前一样,没有了不快和心事。

因为工作的原因,半夜时,我又要往城里赶。娘和弟弟送到门口,车启动的刹那,我摇下车窗,在夜色里和娘挥了挥手。

曾经拍过不少的片子,也导演过不少送别的镜头,但,中秋前的那一夜,我才真正明白了两句话:儿行千里母担忧,儿是娘身上掉下来的一块肉。

娘的几个巴掌打醒了我,以后,再忙我也常回家看看,常给娘打个电话,陪娘聊会家常说会话,那是举手之劳,我能做到!

否则,娘要是生气走了,我再回家,就见不到娘了,更不可能有人舍得打我了!

猜你喜欢

巴掌县城生气
“回流县城”是这代年轻人的时代机遇
追赶超越的“基础支撑”——数说陕西70年之“县城经济”
巴掌云
生气了怎么办?
生气了怎么办?
九寨沟县城(外二首)
延津县荣获省级卫生县城称号
生气汤
如何表达
《小巴掌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