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纳拉扬生平与作品简介

2011-08-15赵欣欣

大家 2011年21期
关键词:马尔印度小说

赵欣欣

早年

纳拉扬出生在马德拉斯,现在叫做钦奈(CHENNAI)是印度的第四大城市。他的父亲是一所中学的校长,纳拉扬的部分学业在父亲的学校完成。由于父亲的工作需要时常出差,纳拉扬的童年是和外婆一起度过。这段时间里,他最好的朋友和玩伴是一只孔雀和一只调皮的猴子。

他的外婆教他算术、神话、印度传统音乐和梵文。在这个家里,大家都用英语交流,纳拉扬和其他兄弟姐妹说英语时要是犯了语法错误会招致大人的不悦。纳拉扬是个书迷,幼年时就读过狄更斯、沃德豪斯、柯南·道尔和哈代。二十岁时,他参加了支持印度独立的游行,为此还遭到了叔叔的训斥。他的家人不谈国事,他们认为所有的政府都是邪恶的。这对纳拉扬小说的整体风格产生了很大影响,他的小说不关乎政治,而是极具哲理性。

中学毕业后,纳拉扬没通过大学入学考试。之后一年的时间里他待在家读书写作。随后在1926年考入了印度迈索尔大学,他用了四年时间才拿到学士学位,比正常情况多了一年。之后在一个朋友的劝说下他放弃就读硕士学位,因为担心自己对文学的兴趣会因此被扼杀。他做了一名中学教师,但为时不长,原因是校长让他代体育老师的课,他不得不辞职以示抗议。这些经历让纳拉扬意识到唯有写作才是他安身立命之道。于是他足不出户开始写小说。他第一个出版物是一本书评,评得是《17世纪英国海事法之发展》。之后,他时不时为一些英文报纸杂志写点本地的逸闻趣事。写作带来的收入虽不多,好在他生活素朴,再加之朋友家人也尊重并支持他这种非主流的职业选择。1930年纳拉扬完成了他的第一部小说《斯瓦米和朋友们》。这部作品遭到了叔叔的嘲笑和一堆出版商的拒绝。在这本书里,纳拉扬创造了“马尔谷地”,一个假想的印度小镇,这个小镇成为日后纳拉扬众多故事的发生地。

转折点

1933年,纳拉扬在妹妹家度假期间,爱上了一个15岁的邻家女孩——拉雅姆。尽管他们从星相上说并不般配,还有经济上的困难,纳拉扬最后还是赢得了女孩父亲的同意,把她取回了家。婚后,他在当地报社做记者,有机会广泛接触各种各样的人和事。

早前他曾把《斯瓦米和朋友们》的手稿送给一位在牛津的朋友,这位朋友把手稿呈给了格雷厄姆·格林(Graham Greene),他是20世纪极富盛名的英国小说家和剧作家,是英国的一代文学大师,在西方文学界乃至世界文学界都占有很重要的位置。格林把这本书推荐给了自己的出版商,终于在1935年该书文问世了。格林还建议纳拉扬把自己的名字缩短一些,以便西方的读者能尽快熟悉他。这本书是半自传体的,很多事都来源于纳拉扬自己的童年生活。书评叫好,销量却不理想。纳拉扬的第二本小说《文科学士》(1937),灵感来自他自己的大学经历,主题是反叛的少年向着主流的成年人转型。这一次依然是格林为他举荐,只不过换了一个出版商。他的第三本小说《黑屋》(1938)写的是不和睦的家庭生活,展现的是男性作为压迫者而女性作为受害者的婚姻。这本书大获好评。1937年,纳拉扬的父亲去世,由于纳拉扬没有稳定收入,他不得不在迈索尔的政府当差。

在他的头三部书里,纳拉扬凸显出某些已被认可的社会定式所存在的问题。第一本小说,他聚焦学生的苦境、课堂上的鞭笞体罚、还有随之所带来的耻辱。第二本小说,他涉及印度教婚姻的星相般配观念,以及此观念给新浪新娘带来的情感负担。第三本小说,纳拉扬展现了一位要容忍丈夫的滑稽丑陋和恶劣态度的妻子。

纳拉扬的妻子于1939年因伤寒去世。她的离世深深触动了纳拉扬,他痛苦了相当长一段时间。同时他还为他们当时只有三岁大的女儿担心。丧亲给他生活带来了根本性的改变,也成为他后面一部小说的灵感源泉。《英语教师》这本书像他的头两本一样,也是自传性的,不仅如此,这本书有意无意地与头两本构成了一脉相承的三部曲。在一次访谈中,纳拉扬承认,《英语教师》基本上写的就是他自己,只不过是把人名换了换,把场景换成了马尔谷地而已。他还说书中详尽的情感描述都是他对妻子去世时的心情写照。

凭借自己在文学上的成功,纳拉扬着手尝试办期刊《印度思想》。在他汽车经销商叔叔的帮助下,单在马德拉斯城就有上千的订阅者。然而没办多久,纳拉扬就无力经营,一年内就停刊了。

他的第一本短篇小说集出版于1942年11月,名为《马尔谷地的日子》(本期刊登的两篇短篇小说都出自该小说集)。马尔谷地是个幻想之地,却非灿烂多彩的梦幻之地,带有的是一种沉静的清醒,一种对平凡的冥想。小镇的生活被提炼被升华,凝结成的是生存的实质,这种实质超越了地域和时间。不起眼的小人物,过着小小的营生,时不时经受一下外面世界的触碰,然后再次恢复平静,继续生活。小镇里的人渴求名利美德和那些“实实在在”的东西,但他们的渴求被各种有形无形的局限所消磨。在这个小镇上,有“料事如神”的星相师,有砸碎自己孩子的攒钱罐去赌博的父亲,有一夜之间就无法演奏的笛手……小镇虽小,世间万象无所不包。《华盛顿邮报》曾评述该书:马尔谷地是一个隐喻,关乎的远非印度,而是全世界。

繁忙的岁月

《英语教师》之后,纳拉扬的写作带上了一种更富于想象,更有创新性的文风,尤其是与早年的半自传式小说相比。第一本展现这种新风格的小说是《桑帕斯先生》。尽管这部小说里依然可以看到作者本人的影子,比如小说里出现自己办期刊这样的经历,纳拉扬还是有意识地要把这本书和以前的风格区别开。之后很快,他出版了《金融专家》,这本书被认为是他的代表作,也成为1951年呼声最高的原创小说。这部小说的原型是一位金融天才——玛尔格亚,因为纳拉扬的哥哥而结识纳拉扬。接下来的一本小说《期待圣人》写得是一个假想的旅程——圣雄甘地到访马尔谷地。书中的主人公对一个女人有着一种浪漫主义情怀。而这个名叫巴尔蒂的女人就是印度的化身,也是甘地精神的核心所在。尽管该书大量涉及印度独立运动,小说的重点还是落在普通的个人身上,叙述的方式也还延续着纳拉扬惯常的反讽。

1953年,他的作品首次在美国由密西根州立大学出版社出版。尽管他的作品里时常出现芸芸众生中的异端怪象,他本人却十分传统。1956年2月,他严格遵从印度教的传统仪式为女儿举行了婚礼。婚礼之后,他开始偶尔出去旅行,即便是在路上,也保持每天至少写1500字的习惯。《向导》完成于1956年,在他受领洛克菲勒基金到访美国期间。在美国时,纳拉扬每天都写日志,这本日志成了他日后创作《没有日期的日记》的主要来源。在此期间,他还去英国拜访了他的老朋友,并与他的精神导师格雷厄姆·格林首次见面。等他回到印度时,《向导》已经出版。这本书最能代表纳拉扬写作手法和元素,表达上矛盾纠结,还总伴随着谜一般的结局。这本书让他赢得了印度国家文学院颁发的Sahitya Akademi Award奖。

纳拉扬接下来的一本小说《马尔谷地的食人者》于1961年出版。该小说具有传统的喜剧叙事模式,对这种模式纳拉扬有着精妙的驾驭。该书出版后,纳拉扬那颗不肯安定的心再次选择了旅行,他走访了美国和澳大利亚。在阿德莱德、悉尼和墨尔本他用了三周的时间开授印度文学的讲座。此次行程由一个澳大利亚作家协会资助。此时的纳拉扬坐拥文学上和经济上的巨大成功。他在印度南部的迈索尔有所大房子,单是书房就有不下8扇窗户,开着奔驰车(这在当时的印度是极大的奢侈)去看望他婚后住在哥印拜陀市的女儿。由于他在国内外的知名度,一些报纸杂志还邀请他撰写专栏。

1964年,纳拉扬出版了他的第一部神话学著作《神、鬼及其他》,改写和翻译了一些来自印度教史诗中的小故事。和他的其他著作一样,这本书里的插图也是由他的弟弟R.K.拉克西曼完成。收入该书的故事都是他精挑细选出来的,故事大都围绕强悍有力的主人公展开。因此哪怕读者不具备相关的背景知识,也能为之所动。

纳拉扬1967年出版的小说《糖果小贩》灵感来源于他的美国之旅。在汲取了美国和印度的文化差异之后,这本书里美国人和印度人的形象塑造都极度脸谱化。尽管书里体现出了他的喜剧和叙事风格,评论还是认为该书缺乏深度。同年,纳拉扬远赴英国,获得了由利兹大学颁给他的荣誉博士学位,也是他的首个荣誉学位。沉寂了几年后,他又出版了一些短篇小说集和译作。其中在1977年出版的《标识画家》与他之前的作品相比,有了明显的转变。比如涉及之前所没有的主题:性。

晚年

上世纪70年代末,纳拉扬当选成为美国艺术文学学会的荣誉会员,还获得了英国皇家文学协会的本森奖章(Benson Medal)。同年,他的作品还首次被译为了中文。

在迈索尔独居期间,纳拉扬爱上了务农。他买下一英亩的农田尝试农耕。他还养成每天下午散步去集市的习惯,不是去买东西,而是去和人们闲谈。每次散步,他走几步就停下来和店主或是其他人打招呼聊天,也许是在为他的下一本书积累素材。

到了80年代,鉴于他对文学的贡献,纳拉扬获提名并进入了印度议会的上议院。6年的任期里,他只关注一个问题——孩子们在学校的苦境,尤其是繁重的学业和教育体制对孩子创造力的负面影响。而这些都是在他的首部小说《斯瓦米和朋友们》里所凸显的问题。这个问题成为他就职演说的核心。之后,一个委员会就此成立,专门就学校教育体制提出改革。

1990年出版的小说《纳加拉吉的世界》背景依然还设在马尔谷地。这时的纳拉扬年事已高,从这本小说的叙事中就可以看出,他不再像以前那样,而是省去了好些叙事的细节。这本书完成后,纳拉扬病倒了,搬到了离女儿较近的马德拉斯市。没过两年,她的女儿因癌症去世,他便开始由孙女照顾。纳拉扬的最后一本书《祖母的故事》是一本自传体的中篇小说,说得是他的曾祖母千山万水寻找她婚后不久就逃走的丈夫。这还是他孩提时,外婆讲给他听的。

晚年时的纳拉扬喜欢与人交谈,几乎每晚都和出版商N.拉姆就着咖啡天南海北地聊到午夜。尽管他喜欢与人交谈会面,他不再接受采访。对访谈的冷漠态度还得从《时代》周刊的一次采访说起。纳拉扬被拖着在城里四处拍照,之后文章里却并未出现他的照片。采访之后,纳拉扬身心交瘁,还在医院住了几天。

2001年5月,纳拉扬开始进行住院治疗。住院前几小时,他还在忙着装换气扇,打算开始写下一部小说,是个有关一位祖父的故事。他对写手稿用的笔记本十分挑剔,还让N.拉姆去给他找本好的。然而,纳拉扬入院后身体并没有好转,也没能着手这部小说。纳拉扬于2001年5月13日逝世,享年94岁。

猜你喜欢

马尔印度小说
如果可以去印度
那些小说教我的事
好一个“救命者”
最高警察
印度数字
印度地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