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萝轩变古笺谱》述略

2011-08-15刘运峰

文学与文化 2011年4期
关键词:书画

刘运峰

笺纸是用于诗文唱和、书札往来的纸张。最初的笺纸,就是将质地较好的大张宣纸裁成小幅,后来逐渐演变成在素纸上印刷或轧制条纹、图案,再后来,就是采用木版水印的办法,在纸上印刷彩色的图画,相当于一幅国画小品。这种印上彩色图案(也有在有颜色的纸上印上单色的图案)的笺纸就称为“画笺”或者“花笺”,既是文人的爱物,也是文房的清玩。如果将众多的“画笺”或“花笺”分门别类地编排在一起,结集成线装的书册,就是笺谱。从文献学的角度来看,笺谱属于谱牒学的范畴;如果从编辑出版史的角度来看,笺谱又可作为木版水印的代表。

《萝轩变古笺谱》刊印于明天启六年(1626),是目前存世最早的一部笺谱。

一 笺谱的作者

关于这部笺谱的作者,由于人们长期未见到足本,因此难以断定。日本学者大村西厓曾购得《萝轩变古笺谱》下册,大正十二年(1923)一月在由东京图本丛刊会出版印行时,大村西厓将书名中的“萝轩”误认为清代翁嵩年的号,由此断定笺谱为清康熙年间刊印本,并写下了如下的跋语:

翁嵩年字康贻,号萝轩,钱塘人,康熙戊辰进士,以文章名东南,官广东学道。矢心谨恪,务得真才。先是学使者以琼州在海外檄生童赴雷州考试,嵩年曰:“吾岂以一人易于千万人命乎?出入忠信,何畏焉。”竟渡海,后著为令甲,事竣归里,退休于西湖别业,以诗酒书画自娱乐,卒时年八十二。所著有《天香书屋稿》、《白云山房集》、《友石居集》及《笺谱》。张浦山称曰:“嵩年善山水,以枯瘦之笔作林峦峰岫,气质古雅疏拙,画家习气,毫发不能犯。其笔端洵士人之高致,艺苑之别调也。”予以平生未得多见嵩年画为恨,然征诸浦山之言而又睹是谱,亦足以窥嵩年才分气格也。顾此书可以资于工艺图案者固多,然而未广行于世,是亦可为憾焉。于此予谋复刻以弘其传云。

大正壬戌立冬 归堂学人大村西厓识

正因为没有其他的版本进行参照,因此很长一段时间,人们只能采信大村西厓的说法。但是,郑振铎、徐森玉等精通版本的学者从笺谱的版刻形制和画面风格等方面审视,怀疑其并非清代刻本。为了弄清本原,郑振铎还曾委托赵万里从南北公私藏家中访求此笺谱的全帙本,但奔走多年没有结果。因此,郑振铎在撰写《中国古代木刻画史略》时,也不得不暂从大村西厓的说法:

受了胡正言的影响,清初的笺肆或出版家也印行些“笺谱”,像《殷氏笺谱》(约1650年)《萝轩变古笺谱》(约1670年)等。《殷氏笺谱》迄未见到原书。《萝轩变古笺谱》则有复刻本。《萝轩》是康熙时人翁嵩年所辑。他号萝轩,固以命名。他们的彩色木刻画的刷印方法,全仿之胡正言,没有什么新的创作,不过其工致精彩处却能追得上《十竹斋》。①《郑振铎全集》第14卷,花山文艺出版社,1998,第347页。

1963年春,经徐森玉馆长鉴定,上海博物馆以十六件明清名家书画相交换,从浙江嘉兴征集到了足本,从而解开了《萝轩变古笺谱》真正作者问题的谜团。

原来,《萝轩变古笺谱》是福建漳州人颜继祖和南京刻工吴发祥合作印制的,这在颜继祖所做的笺谱小引中说得非常明白:

吾友吴发祥性耽一壑,卜居秦淮之干,志在千秋,尚友羲皇以上,闭门闲居,挥麈读离骚,唾壶欲缺。尝语余云:我辈无趋今而畔古,亦不必是古而非今。今所有余,雕琢期返于朴,古所不足,神明总存乎人。自结绳易书,笔墨传松槠,上及系(丝)帛。通问笺柬,出乎人间。或藻绘以争功,偏支离而入俗。于焉刻意标新,颛精集雅,删诗而作绘事;点缀生情,触景而摹简端。雕镂极巧,尺幅尽月露风云之态,连篇备禽虫之名。大如楼阁关津,万千难穷其气象;细至盘盂佩剑,毫发倍见其精神。少许丹青,尽是匠心锦绣;若干曲折,却非依样葫芦。眼界顿宽,笑已陈皆为刍狗;图书有据,立不朽而奉蓍龟。固翰苑之奇观,实文房之至宝。三山纸贵,户满王谢风流;四海名高,人倾芝兰臭味。玄黄已勒,缥缃而掩映;梨枣岂随,金石以销沉。故是家珍,应与世共。

天启丙寅嘉平月丹霞友弟颜继祖撰并书

颜继祖,字绳其,漳州龙溪人,明万历四十七年己未科进士,历工科给事中。《明史》记载他在“崇祯元年正月论工部冗员及三殿叙工之滥,汰去加秩寄俸二百馀人。又极论魏党李鲁生、霍维华罪状。又有御史袁弘勋者,劾大学士刘鸿训,锦衣张道濬佐之。继祖言二人朋邪乱政,非重创,祸无极。帝皆纳其言”②《明史》卷二百四十八,中华书局,1974年,第6424页。。崇祯帝的信任,更加使得颜继祖放言无忌,其官职也在不断提升,擢为太常少卿,以右佥都御史巡抚山东。清兵入关,颜继祖奉命专防德州,济南因此空虚,援兵逗留不至,济南沦陷。一些官吏乘机弹劾颜继祖,他辩解说:“臣兵少力弱,不敢居守德之功,不敢不分失济之罪。请以爵禄还朝廷,以骸骨还父母。”③同②,第6425页。但终不为崇祯帝原谅,遂下狱弃市。

在明朝的官僚集团中,颜继祖是比较有才能、有作为的一位。这篇小引是他在中进士七年之后所作。小引末有印记称“白门散吏”,则应断定为崇祯元年上疏言事之前。《明史》没有他在入仕之前的记载,因此吴发祥当以布衣与之交游并请其作序的。

关于作者吴发祥的生平事迹,文献记载甚少。据清陈作霖《金陵通传》:“吴发祥,江宁人,居天阙山下,恂恂儒者,学极渊博,日手一编不少倦。”又根据明顾梦游《顾与治诗集·寿吴发祥八十》诗:“少君二十岁,别君三十年。”考顾梦游生于1598年,卒于顺治十七年庚子,年六十二岁,由此推算,吴发祥当生于明万历六年(1578),天启六年庚寅(1626)《萝轩变古笺谱》之成,当在吴发祥四十八岁之时。

这部笺谱的征集和收藏,主要归功于版本目录学家徐森玉先生。徐森玉(1881—1971),名鸿宝,浙江吴兴(今湖州)人,迁居江苏泰州。前清举人,后毕业于山西大学堂。历任奉天、江苏工业学校监督,教育部佥事,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1949年上海解放后,任华东军政委员会文化部文物处处长,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主任委员,上海博物馆馆长等职。同时,兼任中央文史馆馆长,平生致力于文物鉴定和图书版本目录以及校勘之学。1950年6月11日,郑振铎在致唐弢的信中说:“森老为今之‘国宝’,应万分的爱护他。别的老人们徒有虚名耳,他乃是真真实实的一位了不起的鉴别专家,非争取他、爱护他不可。他是一个‘全才’,他的一言,便是九鼎,便是最后的决定。应该争取做他的徒弟,多和他接触,多请教他。如果他离开了上海,文管会准定办不成,且一件东西也买不成。华东方面千万要拉住他,不可放松。”①《郑振铎全集》第16卷,第216页。由此可见徐森玉价值之一斑。

二 笺谱的内容

较早披露《萝轩变古笺谱》并对其进行研究的成果,是沈之瑜发表在《文物》1964年第7期的《跋〈萝轩变古笺谱〉》一文,其中说:“谱分上下两册,封面有‘清绮斋收藏’的题签,可知此书是从清太学生海盐张宗橚家散出的。《清绮斋书目》卷二史部食货类萝轩笺谱二册,即此书。”因其卷首小引属“天启丙寅嘉平月丹霞友弟颜继祖撰并书”。此笺谱为1626年的明代刻本。“萝轩”系吴发祥自称,所谓“变古”,按照吴发祥自己的说法:“我辈无趋今而畔古,亦不必是古而非今。今所有余,雕琢期返于朴,古所不足,神明总存乎人。”从这段话来看,“变古”是权衡古今变化而选择、裁取的意思。这可以从明末李克恭的《十竹斋笺谱》序言中找到旁证,李克恭说:“昭代自嘉隆以前,笺制朴拙,至万历中年,稍尚鲜华,然未盛也,至中晚而称盛矣!历天崇而愈盛矣!”这也恰如唐孙过庭《书谱》所云:“质以代兴,妍因俗易。虽书契之作,适以记言,而淳醨一迁,质文三变。”从《萝轩变古笺谱》的整体风格来看,的确是在“朴拙”与“鲜华”之间。

《萝轩变古笺谱》每面版心框高21厘米,宽14.5厘米,白口,四周单栏,每版一叶二面,版口直行“萝轩变古笺谱”六字。笺谱分上下两册,用明代黄锦纸印制。

笺谱上册共98面,除小引、目录外,有画诗20幅,筠篮12幅,飞白8幅,博物8幅,折赠12幅,琱玉12幅,斗草16幅,杂稿2幅。下册共90面,除目录外,有选石12幅,遗赠8幅,仙灵8幅,代步8幅,搜奇24幅,龙种9幅,择栖11幅,杂稿8幅。这些画笺多用白描线条,雕刻精致细腻,设色沉静古雅,诸如楼台亭阁、山川风云、花鸟禽虫、车马舆服、钟鼎剑佩,犹如一幅幅精美的版画,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以象征的手法描写典故的内容,是晚明印制画笺的一个明显特点。《萝轩变古笺谱》也不例外。如其中的“书画船”一幅,画面上在水中荡漾的一只小船上,放满了帙册画轴。这里涉及的是有关宋代大书画家米芾的一个掌故。米芾痴迷书画,所到之处,必以书画相随。崇宁年间,米芾为江淮发运,曾在船上挂牌云:“米家书画船。”黄庭坚《戏赠米元章》诗云:“沧江静夜虹贯月,定是米家书画船。”

再如“宛渠螺舟”一幅,就是根据《拾遗记》中的一个故事绘制的。在《拾遗记》卷四中,记载“有宛渠国之民,乘螺舟而至。舟形似螺,沉行海底,而水不浸入,一名‘沦波舟’。其国人长十丈,编鸟兽之毛以蔽形。始皇与之语及天地初开之时,了如亲睹”。又说:宛渠之民能“日游万里”,夜间照明,只需“状如粟”一粒,便能“辉映一堂”,若丢入小溪,则“沸沫流于数十里”。这张笺纸上就画有一只绿色的螺舟,内坐一人,螺舟在水上漂行,兴起微微波浪。

三 笺谱的工艺

《萝轩变古笺谱》共收178幅画笺,其中,116幅为饾版,62幅为拱花。这是拱花艺术作品中现存的所能见到的最早实物。这些拱花画面,经过作者的巧妙构思,采用了两种艺术处理方式,一种全部无色,依所用淡雅纸色而定,如蝴蝶、蜻蜓、玉器等,也包括画家的钤印;一种则与饾版结合,如青山墨线配以素色拱花的行云流水,绶带翠鸟配以无色拱花的白肚等。这就使得笺谱中的画面富有立体感、质感和动感,真是精妙绝伦。恰如颜继祖书前小引所称:“尺幅尽月露风云之态,连篇备禽虫花卉之名。大如楼阁关津,万千难穷其气象;细至盘盂剑佩,毫发倍见其精神。少许丹青,尽是匠心锦绣;若干曲折,却非依样葫芦。”“固翰花之奇观,实文房之至宝。”

从画面的色调来看,主要表现为色彩沉着古朴,静穆淡雅,诸如山景花卉,大都以单线勾勒,几乎没有重色烘染之处,给人以“朴”而不“拙”,“华”而不“鲜”的艺术美感。从构图上看,尽管描绘的是折枝或者花束,但几乎贯通整个画面,显得丰满而疏朗。同时,《萝轩变古笺谱》也运用了诗画搭配的构图手法,收到了诗情画意、相得益彰的艺术效果。

在《萝轩变古笺谱》发现之前,人们根据胡正言(字曰从)刊刻的《十竹斋笺谱》,公认胡为饾版、拱花的发明者。但是,《萝轩变古笺谱》的发现,改写了饾版、拱花尤其是拱花发明人和发明时间的历史。因为,《十竹斋笺谱》刊刻于1644年,《萝轩变古笺谱》刊刻于1626年,两者相差十八年。而且,两者之间也有着密切的联系。从内容来看,《十竹斋笺谱》也受到了《萝轩变古笺谱》的影响。如《萝轩变古笺谱》“画诗”部分,每幅以山水画表现五言诗一句,画面中的云影波光均以无色凸版压印,《十竹斋笺谱》中的“画诗”部分也同样采用了这种方法。再如“龙种”部分,两者所刻动物形象基本相同,所不同者在于《萝轩变古笺谱》全用无色凸版压印,而《十竹斋笺谱》则加绘背景并以饾版套色印制而成。

既然时间有先后,能否断定饾版、拱花工艺的发明人是吴发祥呢?回答是否定的。这是由于在1619年至1633年之间,胡正言就刊行了《十竹斋书画谱》,其中就使用了大量的饾版彩印技术。比较公允的说法是:“胡正言最先创用饾版彩印术,刊印了写意画风为主的书画谱;吴发祥受其影响沿用饾版彩印术外,并最先创用拱花印制术,刊印了工笔画风的《萝轩变古笺谱》;其后胡正言又受吴发祥影响,饾版、拱花之术并用,刊行了同一画风的《十竹斋笺谱》。”①茅子良:《艺林类稿》,上海书画出版社,2009年,第110页。

《萝轩变古笺谱》同《十竹斋书画谱》和《十竹斋笺谱》相比,较少使用“掸”的技巧(在版面刷色后,再加一道较浓的颜色),故色调缺少深浅变化,且少有渲染、烘托的画法。

四 笺谱的重刊

1981年10月,在鲁迅先生诞辰百年前夕,上海朵云轩经过近两年的努力“苦战”,采用木版水印技术,重新刊行了《萝轩变古笺谱》。

1964年前后,上海博物馆在得到孤本《萝轩变古笺谱》时,曾有过复刻印行之议,后因“文革”爆发而作罢。1979年4月,上海市文化局副局长方行建议复刻这部笺谱,以此纪念行将到来的鲁迅先生百年诞辰。经过几次酝酿,试刻了其中几幅画稿,到1979年11月,上海书画出版社和上海博物馆就这部笺谱的复制工作进行了第一次协商,并确定了编辑、刻印方针,作为重点出版物,争取在1981年10月前出版。

为了保证这部笺谱的印制质量,特地聘请著名书画家、鉴定家谢稚柳担任艺术顾问,上海博物馆汪庆正具体负责复制工作的编撰、组织、质量检验等。

谢稚柳(1910—1997),名稚,以字行,晚号壮暮生,江苏武进人,幼即习画,1942年曾与张大千同赴敦煌研究石窟艺术。1943年任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编纂、副主席,上海博物馆顾问,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上海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国家文物局古代书画鉴定组组长。擅画山水、花鸟、人物、走兽,画风端丽典雅,书法由陈洪绶上追怀素、张旭,间及“二王”。有《谢稚柳画集》《鉴余杂稿》等。

此次刊行,还增补了上海博物馆所藏该部笺谱残本另有的拱花4幅,合计182幅画笺。

复制《萝轩变古笺谱》是一个非常繁难、艰苦的过程。为了使参加复制的人员加深对笺谱的理解,提高工作的热情和兴趣,朵云轩特意请上海博物馆的专家编选了《萝轩变古笺谱·小引》、《十竹斋笺谱·序、跋》、郑振铎的《访笺杂记》及与鲁迅商讨复印《北平笺谱》的书信摘录等有关文字资料,供大家参考、学习。同时,还请来上海博物馆的老专家沈宗威为大家讲课,增强了大家搞好这项工作的信心。参加复制的李慧珠、蒋敏、王崇礼在《复制〈萝轩变古笺谱〉的体会》一文中说:“整个复制过程,要经过勾描、刻板、印制、装订多道工序,而比较重要的勾、刻、印环节又要将饾版和拱花两个部分着力搞好。”“在勾描时,我们对古人表现的线条进行了细致深入的研究,发现这本笺谱,无论是山水花鸟,还是博物、题字等,线条都浑厚有力,刀锋精细,作品简练而富有质感,内含无穷情趣。因此,我们着意理解线条表现物体的各种运笔方法,做到勾出其形,不忘其神。同时,还特别注意了线条的运笔动势,将刻稿贴样勾得极其精确,便于刻工雕刻。”“拱花版的勾描是颇费力气的。首先要细心揣摩原作,勾稿时要绝对忠实于原稿,否则下笔差之毫厘,刻、印就会谬之千里。其次,要根据自己的观察分析,在勾稿上作出反映不同凹凸程度的记号。这种记号是勾刻者共同商定的,便于刻板参考。”“具体刻制时,则必须注意选用不同的刻刀和掌握正确的刻板技术。以刻拱花版‘蜻蜓’为例。图中的蜻蜓极为工细,拱花的线条亦极其匀称,每根线条又纵横交错在一起,十分复杂。稍不留神,就会将一根细若发丝的线条刻坏,致使难以补救。为此,我们在刻制这块版时,首先用拳刀将整个蜻蜓的外围轮廓线准确地刻出来。拳刀下刀的深度、坡度及执刀的形状,都力求恰到好处。然后,用平的铲刀把表层的一层铲除干净,使底部光滑平整,在刀口的衔接处不留下拳刀的痕迹。再用微型铲刀沿着第一层的刀锋轻轻地铲除蜻蜓身体最外围的一层木屑,这样,蜻蜓身体的两个块面就显示出来了。加上两只小草虫的衬托,蜻蜓就更显得栩栩如生,鲜明突出。”①《朵云》(3集),上海书画出版社,1982年。

在印刷用纸上,笺谱的复制亦颇费周折,尤其是染色仿旧的宣纸,不是纸张厚度不够,就是纸质太毛,不够光洁。直接用宣纸染旧,颜色不是太深就是稍浅,或是色相不准,印起来容易发花。根据谢稚柳的意见,经过反复试验,最后决定采用夹宣染古色,一张张挑选,剔除发花、有杂质的宣纸,一张张人工磨光,达到了较为理想的效果。

新版的《萝轩变古笺谱》由赵朴初题签,郭绍虞作序,谢稚柳作跋,上海博物馆、朵云轩撰后记。

郭绍虞在“序言”中从文化传承的角度对刊刻《萝轩变古笺谱》之举给予了高度评价,其中说:

学有二:有个人专攻之学,有社会通力之学。治专攻之学易,治通力之学难。专攻之学重在个人之钻研,凡好学深思者类能为之。通力之学则非通才达识关心社会文化者不能知之。知且不易,况期能结合社会力量锲而不舍以治之乎?

自鲁迅、西谛二氏合编《北平笺谱》,中土之木刻文化赖以不坠,蜚声国外,视同珍籍,自是始辟中国版画之学。此学既建,西谛复加以发展,独立重印《十竹斋笺谱》,虽历尽艰辛,而终底于成,读其序语,情溢于文:感良师益友之助,成旷古无伦之业,踌躇满志,亦差慰其心力之劳悴矣。第惜鲁迅先生不及睹其成耳。

初,国人之知《萝轩变古笺谱》也,仅由日人大邨西崖之校释,顾其所获本缺前半,无原序。大邨氏遂加以考证,历久始得清康熙间有翁嵩年号萝轩者,遂以为即其人,因述其生平甚详,实则张冠李戴,非其伦也。近徐森玉氏发见全书,始知为明天启间吴发祥之书,且在《十竹斋笺谱》之前,遂使孤本几佚而复显,即变古之义亦可不烦解释而自明。不可谓非中土文物之幸,宜森老之欣喜欲狂,不能自已矣。又惜西谛之不及见此书也。

但森老之力仅止于是,至此后与原藏者商洽,以明清书画十馀帧易此孤本,使归上海博物馆,则森老固未必作此想也。迨书归博物馆,复拟复制以作鲁迅先生百年之纪念,则更非森老力所能及而为方行同志之措施,又明显之事实也。余所谓非关心社会文化不能知之者,正方氏之谓矣。顾方氏以此属职分内当为之事,不欲表述以显其名,则未免矫枉过正。盖此本社会通力之学,不能无筹备策划之人,故仍书以纪实云。

方氏事繁,延谢稚柳氏主其事。谢氏擅书画,甚称其职,乃觅良工以竟其事。谢氏亦不独居其名,备载雕刻者姓氏,俾与此书同不朽。更可见社会通力之学,仍必藉社会通力以维护而光大之也。

一九六四年,《文物》杂志七期有沈之瑜氏跋《萝轩变古笺谱》一文,甚精详,可参阅,不复赘述。余于斯学,所知甚浅,仅就师友之谊,略述斯学之艰兼抒伤逝怀旧之情而已。非敢云续二氏之业也。续其业者,方氏谢氏其选矣,是为序。

一九八一年四月郭绍虞撰并书,时年八十有九

谢稚柳在跋语中就笺纸的来源、发展和演变作了回顾并对改笺谱的重刊进行了评价:

纸在西汉开始出现,经过东汉蔡伦改良后,逐渐代替了竹、木简和缣帛而成为我国几千年中传播文化的重要工具。相传,唐代薛涛和元稹、白居易、杜牧、刘禹锡等相互唱和时,就曾用红色小彩笺,世称薛涛笺。宋代的花笺已有碧云春树笺、龙凤笺、团花笺、金花笺等。明代花笺的品种增多,图案花纹更趋精致,出现了将各种花笺汇刻成帙的笺谱。

笺谱是在花笺充分发展的基础上,结合绘、刻、印的综合艺术品。到廿世纪五十年代末,人们所发现的我国最早的笺谱,是明崇祯十七年刊刻的《十竹斋笺谱》。这部早于《十竹斋笺谱》的《萝轩变古笺谱》的发现,是六十年代我国木刻版画界的一件大事,是徐森玉先生首先鉴定的。这是森老对保护祖国文物的又一重大贡献。此书全帙分上下两册,共一百七十八幅,其中飞白及琱玉全为拱花版,画诗部分有少数水墨,其余均为彩色图版。其题材的选择,都是从雅处着眼,追求着超尘脱俗的境界。例如画诗部分的“塔影入云藏”、“弱柳垂江翠”和“竹密山斋冷”,等等,都能把诗人的意境描绘于笔端。其他的花果、竹石、禽鸟、走兽和文房四宝,也都是写形既工,设色尤妙。全书镌刻劲巧,印刷工精,颜继祖把它看做“翰苑之奇观,文房之至宝”,这样的品评是未为过当的。

上海书画出版社邀集了名工巧师,潜心复制,达到了篇篇神采,幅幅乱真的程度。这部全帙复制本的问世,必将有助于笺谱艺术传统的进一步发扬光大。

一九八一年六月 谢稚柳

《萝轩变古笺谱》在出版前,上海书画出版社在刚刚创刊的《朵云》刊出了广告,全文如下:

我国现存最早的笺谱巨制

萝轩变古笺谱

征求预定

《萝轩变古笺谱》是现存我国最早的一部笺谱,郑振铎生前闻名终竟未能一见,日本著名美术史家大村西崖亦曾误认《萝轩》为清康熙刻本。现藏上海博物馆的《萝轩变古笺谱》为海内孤本,上注明于明天启年刻制,较《十竹斋笺谱》早出版十九年①一说十八年。,实为研究我国版画史的宝贵资料。全谱一函二册二百页,版心高二十一厘米,宽十四.五厘米,其中有无色拱花版六十余幅,刻印尤为精工,是有关我国美术史、版画史、印刷史的重要文献。本笺谱正在积极复制,预计一九八一年九月将装印成册。印二百部,每部定价:古色纸本三百三十元,宣纸本三百元。欲购者请及早预约,依来信先后供应,信寄上海康平路八十三号邮购组。

笺谱用纸分为仿古宣纸本和素宣纸本两种,仿古宣纸本共印300部,装以精致宋锦函套,依次编号发行。

从1981年到2011年,近三十年的时间过去了,由于印量极少,这部《萝轩变古笺谱》已经成为难得一见的珍本秘笈了。如果有可能,真希望上海书画出版社利用原版,再多复制一部分,使其得到更大范围的流传,同时以此纪念鲁迅先生诞辰130周年。

猜你喜欢

书画
书画
小小书画廓
书画
书画
书画
书画
书画
书画
书画
书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