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传统杂技基本审美指向的新变化

2011-08-15柳海峰

戏剧之家 2011年10期
关键词:杂技创作传统

□柳海峰

现代杂技是在保持了本体属性的前提下,不断地吸纳现代姊妹艺术的优长,强化了杂技本体的艺术冲击力和感染力。应该说,姊妹艺术的加盟对现代杂技的创作是功不可没的。然而,我们不应该以此便认定传统杂技原本并非是艺术。

传统杂技的基本审美指向主要是考虑如何带给观众更惊、更险、更奇、更难的技巧和内容,乃至为了追求达到杂技这一根本属性的最高目的,而往往忽略了杂技除了“技”的高超之外,还必须加上“美”的愉悦及“情”的宣泄,这才是杂技生存、延续、发展、繁荣的最根本目的和价值。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开始,当充满诗情画意的“意境杂技”悄然地出现在舞台上,并一路探索、丰富、发展、演绎成九十年代初开始出现的“杂技主题晚会”的时候,毫无疑问,现代杂技在贴近时代、感悟生活、抒发情感、形式创新等诸多方面正逐步告别传统杂技中较为“朴素、单纯和直白”的创作模式。这其中的酸甜苦辣、成败得失,无不浸透着新老数代杂技艺术家的辛勤与汗水,但我们还是应当明智地意识到,任何艺术品种的创新与繁荣和观众审美的需求与认知都缘于本历史时期政治环境、社会发展、经济繁荣及广大人民群众渴望高于生活的艺术熏陶与愉悦诉求的结果。因此,现代杂技的创作理念与审美趋向的转换既是时代的呼唤,也是历史的必然。

多年以前,曾经有人对杂技的艺术内涵做过这样的概括:“技巧是杂技的生命;艺术是杂技的灵魂。”为此,杂技界曾针对这一提法反复展开过论战。

不管是现代杂技,还是传统杂技,杂技和所有的艺术门类一样,其“技与艺”的交融是一种不能断然分离的,有如血肉相联的结合体。在所有的艺术门类中,“技”均包含着艺的塑造;而任何“艺”的塑造也都离不开技的磨砺。

杂技原本就不存在有“技与艺”之分的问题。只是由于客观历史条件的原因,造成了人们对杂技是不是“艺术”产生过排斥和怀疑。因此,许多好心人为了证明杂技是“艺术”,便刻意地强调、说明:杂技现在有了灯光、音乐、舞美、舞蹈等诸多艺术元素的加盟,应该说是“艺术”了。其实,这种善意的解说,恰恰表明了部份人并不十分了解杂技的艺术底蕴和深层次的文化内涵。

当然,杂技在遵循自身的艺术发展规律中,敢于寻求、借鉴各类艺术表演手段,为我所学、为我所用,并在社会高速发展的进程中勇于探索,锐意创新,不断丰富、拓展、美化杂技的艺术表现力、感染力和艺术创作空间,说明杂技界的有识之士敢于正视自己的弱点与不足,并以宽阔的胸怀殚精竭虑地紧跟时代的步伐,大踏步全方位地探索,建立一种能适应现代观众审美需求的创作理念和形式。这是杂技界的胆识,也是广大爱好杂技艺术的观众的幸事。

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努力与拚搏,今天,我们欣喜地看到,现代杂技的创作理念和审美趋向正走向一个更具人性化,更具时代感和震撼力的创新、进步与崛起的历史时期。无论是传统杂技,还是现代杂技,杂技的审美定位首先应该都是艺术。没有灯光、音乐、舞蹈加盟的杂技,其视觉效果或许不够完美,有时甚至略显简陋和粗俗。但“不够完美”与“不是艺术”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二者之间的定位也不是一个层面的问题。没有灯光、布景、音乐加盟的舞蹈也不会好看,但艺术终归还是艺术。如此之说并非想表示:既然传统杂技本身就是艺术,我们就可以不需要或者排斥其它艺术门类在杂技创新、发展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今天,现代杂技的美同样离不开它现在的土壤与价值。而明日的杂技,自然也不会再是今日我们所熟知的这个土壤与价值。纵然,我们现在每天都极力想改变传统杂技中较为“朴素、单纯和直白”的创作模式和审美取向,其原因自然是:在当今的舞台上,人们已感觉到传统杂技的表现形式早己不太适应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所以我们必须面向观众,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俱进地对传统杂技进行全方位的创新与变革。但是,我们依然必须清醒地认识:既便传统杂技尚存在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弱点和缺陷,我们亦不能扼杀传统杂技原本就是艺术的定位。历史是客观公正的,这便是传统杂技与现代杂技在交汇融合中共同流淌的血脉。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今,传统杂技和现代杂技不可避免地正处在创作观念的碰撞与新旧审美取向更替的胶着时期。因此,新旧创作理念并存,审美价值取向多元化,自然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值得高兴的是,历经二十多年的探索与发展,现代杂技的审美趋向已被众多创业者及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

面对现代杂技日新月异的变化和发展,一个不争的事实是:现代杂技正愈变愈好看,愈变愈优雅,愈变愈感人。当然,人们也不会忘记,深受现代广大人民群众喜爱的现代杂技艺术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

猜你喜欢

杂技创作传统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空中杂技师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看杂技
老传统当传承
《一墙之隔》创作谈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老鼠演杂技
创作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