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现代水墨人物画
2011-08-15孙世昆刁玉鹏
□孙世昆 刁玉鹏
水墨人物画在创作实践中,虽然已经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是,根据我个人的粗浅体会,传统水墨人物画并不能充分满足今天人物画要求,而西洋画的造型法则是不可能替代中国画的民族形式和民族风格的。那么,要使现代水墨人物画超过古人的造诣而又具有胜任今天人物画的出色造型能力,绝不是轻而易举的事。在理论方面,我们缺少探讨,总结不够。许多原则问题,还没有得到较正确的解决,从而进一步指导实践。如果我们在思想上没有正确的指导,那么在现实中就不免会是盲目的。我们今天是在继承传统水墨人物画的基础上,同时吸取外来艺术丰富自己、发展自己,这是我们要坚持的原则。可是,我们也要看到传统的一切优良技法是否已经消化成为自己的技法,这也是我们在实践中应该注意和认真研究的问题。要使水墨人物画向前发展一大步,必须具有现代的写实能力,不能停留在古老的造型基础上。我国绘画有自己的艺术特点和美学体系,融合诗、书、画,印于一炉,在纸或绢上的笔墨技巧,在艺术地表现对象和表现画家的自我意识方面,在世界上都是独一无二的,尤其是与富有形式美的书法相互融合,更是我国艺术的伟大创举。它有传统的艺术凝聚力,有很强的时代跨度和辐射力,是我国各项画种都要吸收的艺术宝库,这是没有疑问的。但是,另一方面,传统国画技法不仅笼罩着一层古老而遥远的面纱,和现代人们存在着一道深深的“代沟”,而且审美情趣单一,技法已定型化,在表现当前丰富多彩的生活和表达现代人的情感时,存在着一定的局限,这也是无可否认的事实。因此,绘画改革不可能像国家某项制度的改革要在一定范围里整齐划一,而是由不同修养、不同见解、不同素质、不同水平的画家按照自己的见解去创作作品来实现的。我们要求水墨画要改革或现代化,这只是宏观上的要求,而在微观上的要求却不一定完全一致。某些画家认为创新之道,还在于挖掘传统技法,我们就不能斥之为保守,并断言就不可能出现新颖之作。某些画家认为应该着重吸收外来艺术手法,我们也不能称之为民族虚无主义,同样,也不能断言此派定会走上死胡同。某些画家认为此二者应该融合,有些却认为应该采用其它手法,等等。都同样有前途的。以上各方面都出过令人瞩目的画家,今天也将会为繁荣新时期的水墨画艺术做出贡献。中国画的内部也在不断变化,正如人的机体一样,是处在新老细胞组织不断生长和死亡的运动之中。如果这一点成立的话,现在不仅没有危机,而且面临一片生机的大好形势。我们不仅欣逢21世纪中华民族历史上所少有的繁荣鼎盛,而且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了公共的财产,隔绝各民族技术的樊篱被拆去了,生产的发展大大拓宽了人们包括画家的眼界。中外艺术尽收眼底,左右古今尽为我所用。这是我国绘画走向生活、走向世界的大好时机。因此,我们只有掌握和运用丰富多彩的传统技法又善于吸取西画中有益的因素,真正融会贯通到自己的民族艺术中去,有步骤地创造新技巧,总结科学的艺术造型法则,才能在实践中为创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现代水墨人物画,必须在现实生活基础上,去发扬人物画的优秀传统,把现代科学知识和画家的生活感受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发挥现代人物画的写实能力:既不同于西洋,也区别于古人,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它不意味着一般所说的“写意画”或“简笔画”。我们要求以传统水墨形式和技法,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形象,准确地、具体地表现出人物的结构关系。对物象的体态、角度、前后、虚实要深刻理解。对物象的体态、局部和整体,结构间的主从关系也必须具有科学的分析。然后运用传统的造型原则,经过周密的思考,做到下笔有方,落笔适当。至于笔墨能生动传神,亦在于作者首先对形象要有深刻的认识和具体的感受,然后才能进行形象思维,发挥出创造性的技巧。因此,我们要求今天的水墨人物画要能够把握客观物象复杂的精神特征,结合作者的深刻感受,做到主观和客观的统一。最后用生动变化的笔墨,适当地施以明暗渲染,突出某些必要的体面。但绝对不是用中国的纸笔工具仿照西画素描那样去画,而是更有取舍地、自如地表现出来,这才是具有现代写实能力的水墨画。随着水墨画在色彩上的大胆突破,必然又引起了构图上大胆创新。中国画中“留空白”理论的产生,同水墨画是不可分的。从追求形似、神似到追求象外之象,又一次动摇了谢赫“六法”中应物象形的理论。淡雅的色彩,虚虚实实的构图,形成一种悠远、宁静、祥和的意境,这一切构成了中国画民族性最独特之处。因此,水墨画一产生就经久不衰,而且愈为发展。
从中国画的历史发展来看,它是在不断创新的过程中前进的。明代王世贞说:“山水大小季一变也;荆关、董、巨又一变也;李成范宽又一变也;刘李马、夏又一变也;大痴、黄鹤又一变也。”说明古代中国画自五代到北宋有了变化,北宋到南宋到元又有了变化。所谓变,也就是有所创新。著名现代画家张大千先生作品,虽吸收了西方绘画的长处,但仍保存有中国画的传统特点,使我们感到他的作品既不是传统中国画的延续,也不是现代西方绘画的跟随,而善于吸取外来表现技法来创造发展中国画的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