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美的基本形态
2011-08-15李婵娟
□李婵娟
舞蹈美与其他艺术美有着相互联系的共性,也有自己独特的个性。舞蹈美的形态大致分为四类十型:
一、优美
从审美感受讲,优美给观众一种柔和、抒情、愉悦、自然、舒适、流畅和心旷神怡的感觉。欣赏这种优美舞蹈时,观众心理情绪较为平缓、自由而和谐、舒畅,沉浸在抒情优美的喜悦之中。优美又分为舒柔和欢畅两种类型。
1.舒柔
具体表现为轻盈、温柔、秀丽、娇巧等。中国传统美学中有阳刚之美与阴柔之美的区分。所谓阴柔之美,广义的指优美,狭义的指舒柔。也有的美学家将这种美的形态称之为“秀美”,是舞蹈作品中最热衷于表现的审美形式。如《荷花舞》、《春江花月夜》、《雀之灵》、《踏歌》等。
2.欢畅
这是比舒柔具有更多外在情绪的一种审美形态。这种舞蹈常以奔放、欢快、热烈、红火的气氛感染观众;以炽热的场面、欢快的节奏、粗犷的风格、奔放的情绪给观众巨大的鼓舞和激励,有催人向上、振奋精神的作用。如汉族的《狮子舞》、《龙舞》、《秧歌》,土家族的《摆手舞》,苗族的《芦笙舞》,彝族的《阿细跳月》,维吾尔族的《麦西来甫》,蒙古族的《筷子舞》等。
二、壮美
即雄壮之美崇高之美,是一种阳刚之美的形态,中国古代的《武舞》、《健舞》属于此类,多以雄伟、壮丽、恢弘、刚健、豪迈为特点。壮美在舞蹈表演中又可分为雄壮与崇高两个层面。
1.雄壮
这类作品多以逼人的气势、恢弘的场面、激越的情绪、强烈的节奏、粗犷的风格、震撼人心的表演来塑造英雄形象与气质,表现出阳刚之美,如周代的《大武》、唐代的《秦王破阵乐》、《剑器》以及当代人创作的《马刀舞》、《大刀进行曲》、《奔腾》、《黄土黄》、《士兵的旋律》、《走、跑、跳》等。
2.崇高
即体现高尚的品德和牺牲的精神,是圣洁、庄严、伟岸之美。这类作品要表现的是在艰险奇伟的客观条件下体现人改造客观世界、征服自然的巨大潜力和拼搏奋斗精神,展现人的崇高精神和伟大品格。如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舞蹈史诗《东方红》,舞蹈《飞夺泸定桥》等。
三、悲剧美
悲剧美又分为悲壮与悲哀两种表现形态。
1.悲壮
即在悲剧中突出悲壮的震撼人心的崇高品德与英雄行为,让观众在悲痛的情绪中对人物行为产生一种崇敬、仰慕的心情,即通常所说的“虽死犹生”,使人们感悟壮烈的、可歌可泣的英雄行为。如《狼牙山五壮士》、《红梅颂》、《刘胡兰》等。
2.悲哀
即悲痛、悲伤,以表现人们在社会历史生活中所遭遇的不幸和悲惨命运的结局,让观众在悲哀痛楚的撞击中爆发出愤怨、激怒以及对旧势力和黑暗统治的揭发、控诉和抗争,让观众在悲痛中领悟和感受生活的真谛。如《梁祝》、《鸣凤之死》、《阿诗玛》等。
四、喜剧美
喜剧美与悲剧美是相对并存的一种感情反差、对比所产生的审美心态和表现方式。喜剧美多是以夸大、变异,甚至采取荒诞、离奇的手法对社会和人物心灵深处的丑陋思想行为给予揭露、鞭笞、否定,常以美战胜丑、以正义战胜邪恶的方式,对人生消极面与落后意识采取变异扭曲的夸张手法给予无情的否定。舞蹈喜剧美有四种形态。
1.滑稽
大都以夸张的手法通过“丑”的形式表现“美”的内容,或以“美”的形式表现“丑”的内容,内容与形式的矛盾产生出一种荒谬可笑的反常现象。如世界著名喜剧大师卓别林大都以“丑”的形式深刻地揭露社会本质,表现各种人物爱憎分明的思想感情,达到“丑而不俗”的艺术境界。
2.讽刺
采取冷嘲热讽的手法,把生活中丑恶现象和人们的落后意识给予无情的揭露和贬斥,让人们在贬斥丑恶的过程中得到情感的愉悦,从而达到喜剧性的审美效应。讽刺有善意批评的形式,主要是对人民内部矛盾、错误行为和落后意识的揭露。
3.幽默
幽默是以善意的态度运用同情宽厚的精神对待否定的事物,并以巧妙、机智和风趣手法披露或展示出来。如表现黎族一位懒姑娘和小伙子幽会时只穿了半边裙子就急忙赶来的狼狈情景的《半边裙子》等,让观众在笑声中领悟作品所表现的深刻思想内涵。
4.诙谐
属于善意的戏谑和含蓄的逗乐,接近于轻度的幽默。如彝族舞蹈作品《背新娘》、汉族群舞作品《看秧歌》、汉族双人舞作品《老伴》以及陕北秧歌中的《丑场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