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刍议
2011-08-15刘忠学
□刘忠学
要做好农村文化工作,丰富广大农村的群众文化生活,更好地为“三农”服务,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是当务之急,农村文化阵地建设是做好农村文化工作的保障。
在农村文化工作中,如果没有必要的文化设施,就意味着“阵地”的丢失,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型农民,发展和繁荣农村文化事业也就成了一句空话。正如平时我们常说的那样,没有阵地怎么能打仗。目前,农村文化阵地丢失、队伍散失的情况比较严重。因此,增强“阵地”意识、巩固和发展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刻不容缓。温家宝总理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增强公共文化产品供给和服务能力,重点加强中西部地区和城乡基层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和传承。”城乡基层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已经摆到党和政府工作的重要位置,我们没有理由不大刀阔斧地抓好文化阵地建设。事实上,在一些地区,尤其是偏远或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好多文化设施陈旧落后,文化阵地已经出现或正面临着“丢失”现象。笔者以为,对于那些已经流失的影剧院(乡镇的俱乐部)、图书室、农民业余文化学校等文化设施和文化活动场所应尽快恢复起来,充分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对于那些文化设施尚不健全的农村乡镇来说,应随着经济的发展逐步加大文化设施建设的投入,争取早日完善市(县)、乡、村三级农村文化网络建设。
近年来,哈尔滨市阿城区各乡镇(街道)的图书室、文化大院相继建成,这是可喜的,但总体来看,数量少、管理差的问题依然存在。那么,怎样才能不断加强农村的文化阵地建设呢?
一是要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文化站长队伍。文化站在农村文化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决定了文化站长的重要性。文化站要适应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需要,适应“十二五”规划对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必须从时代需要出发,培养造就一支政治素质高,热爱农村文化事业,懂专业,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和较强组织能力的文化站长队伍。这就首先要求在农村乡镇改革中,必须要重视文化站的建设,同时要求组织部门、人事部门在选用和聘任文化站长时,应遵循革命化、专业化、知识化、年轻化的原则进行;要求市(县)以上文化业务部门定期对文化站长进行更新知识的培训;要求所有在职的文化站长,既是党的先进文化工作方针政策的忠实执行者,又不断增强开拓进取的创新意识,以保证农村文化工作与时代同步。
二是从抓特色文化和传统文化入手,全面带动农村文化队伍建设。文化队伍是搞好农村文化工作的重要力量。实践证明,从抓特色文化和传统文化入手,是巩固和扩大农村文化骨干队伍的有效途径。阿城是金源文化的发祥地,近些年来,通过对外宣传,已使这一民族文化蜚声海内外。阿什河街道办事处的广场演出队的活动,料甸满族乡民俗文化节的举办,新利街道办事处农民运动会的开展,以及一些民间根艺、陶艺制作等,带动了城乡民间艺术队伍的发展和壮大。许多乡镇(街道)立足当地特色农业发展,以图书室和农民夜校为阵地开展科技活动,使农民科技队伍不断壮大,促进了新农村建设的健康发展。
三是逐步完善激励机制,调动广大农村文化工作者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重视、关心、支持农村文化工作的积极性。实践表明,健全的激励机制,对于调动广大农村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大有益处。在创建“社会文化先进市(县)”和“社会文化先进乡镇”活动中,应把创建成果同市(县)、乡、村各级领导任期责任目标的奖惩挂钩,同“文明单位”的评选挂钩,这样,效果会更加显著。但同时要注意,文化建设工作绝不是在短期内就会见大成效的,必须要坚持持久性的建设方针,不能“创建”目标一实现,有效的激励机制就不存在了,致使已取得的成果不能得到巩固,过一段时间又走了下坡路。
四是要充分发挥市(县)文化馆的作用。众所周知,文化馆的主要职能大致可归纳为“组织、辅导、培训、创作”八个字。通过组织开展各项群众文化活动,在丰富农民群众文化生活的同时,充分发挥文学艺术对建设新农村的穿透力和影响力,以及对农民群众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要不断深化公共文化理念,在实践中不断创立系列文化活动。要坚持文化工作的重点在基层,基层工作重点在农村,大力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培养新农民,提倡新风尚。文化馆在加强自身建设的同时,要以新的思维和观念,充分发挥功能作用,以适应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需要。在当前新农村建设的大背景下,文化馆的文化工作应该是从“送”文化到“种”文化,再到“生产”文化的过程;加强乡村文化建设,协助乡村制定农村文化发展目标,引导、组织农民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发现、挖掘、选拔和引进各个门类的专业人才来担任新农村群众文艺的辅导培训工作。
综上所述,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要建立长效机制,常抓不懈,确保各级领导和各级组织深入持久地重视、关心、支持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更好地做好农村的群众文化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