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舞蹈的基本特征
2011-08-15李卫东
□李卫东
舞蹈是以人体动作作为主要艺术表现手段,并在空间和时间中结合音乐、舞台美术等艺术表现手段,表现人的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形式。就其艺术表现形式,可以看出舞蹈有这样几个明显的特征。
1、动作性
在艺术表现上,舞蹈以人体动作为艺术表现的工具,舞蹈家凭借它做出各种有节奏的动作、状态、表情来表达作品的内容和人物的思想感情,舞蹈人物的塑造、舞蹈情绪的表达、舞蹈意境的展现,始终贯穿在舞蹈动作中。但这些动作又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人体动作,而是从人体自然形态的动作中选择、提炼、加工、美化而形成的一种符合舞蹈审美规范要求,具有程式化、形象化的舞蹈动作。
舞蹈动作一般可分为表现性动作、说明性动作、连接性动作。表现性动作是用来描绘人物的思想情感和性格特征的。如表现人们欢快喜悦时,常采用一些小跳等灵巧动作。描绘人的伤感悲痛时,则常用大跳、下板腰等动作。
舞蹈的动作性决定了舞蹈创作在题材的选择、情节的安排、人物性格刻画等方面都要体现可舞性的原则。除此以外,舞蹈服装、舞台布景的设计也要烘托出动作的表现。总之,在构成舞蹈的诸多要素中,舞蹈动作属于首要地位,没有单一的舞蹈动作,就没有舞句、舞段,也就没有舞蹈。认识舞蹈的动作性,有利于舞蹈在创作表演中,充分运用人体运动的自然规律来最大限度地挖掘升华人体动作的艺术表现力。
2、节奏性
节奏是人们对时间的一种知觉,又称节奏知觉,它是宇宙中自然现象的一个基本原则,是一切系统运动和演化的基本规律。
在舞蹈中,节奏性一般表现为动作力度的强弱、速度的快慢和能量的大小。同样的动作,由于节奏的变化发展或是在速度上的快与慢的变化,力度上的增减或是在幅度上的增大与减小,都可以赋予动作不同的性格和情感内涵,如双晃手动作用上延伸的力,可以表现人物开阔、豪放的性格;用上抖动的力,可以表现人物悲痛的情绪;用上爆发的力,可以表现气愤情绪或暴躁的性格。法国舞蹈教育家卡琳娜·伐纳也说过:“节奏给动作以活力。”可见正确认识和研究舞蹈的节奏性,并在艺术实践中充分运用和发挥它的功能,是加强舞蹈艺术表现力和提高舞蹈艺术水平的关键所在。
3、造型性
所谓造型性,就是以人体的四肢动作和表情姿态在连续流动过程中构成某种相对于静止的形态。这种“形”与“神”的结合,产生的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静有序,富有雕塑感、美感的形象动作,具有巨大的表现力。舞蹈造型性具有两个方面的概念:一是人体动作进行中短暂静止的舞姿造型;二是舞蹈动作和舞蹈队形在空间中流动形成的画面造型。
舞姿造型是人体动作中的短暂静止姿态,相当于音乐节奏中的休止,是对刹那间的生活片断的凝固,一种静态的艺术形象,它具有雕塑那种集中而强烈地反映人的情感、精神面貌的特点。如许多舞蹈(在开场和结尾时)为了突出主题、渲染场景和作品的诗意美,常以静态的造型作为开场和结尾,创造出一个特殊的艺术空间,给观众们一种新奇的美的享受。舞蹈的另一造型概念是通过人体动作在空间中流动而形成的画面造型。这是由舞蹈动作和舞蹈队形在空间流动中而形成的。如在流动的队形中“平行线使人感到平静自如,斜线给人以运动、前进之感,弧线呈现柔和、流畅的感觉,折线则给人以活泼、跳荡之感”。
总之,无论是舞姿造型还是流动式的队形画面造型的运用都应根据作品表现的需要有选择、有变化地加以运用。
4、抒情性
舞蹈作为人体动作艺术,是人类感情最集中、最激动的表现形式,正如我国古代《诗经·大序》中所写“: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这段话生动地道出了舞蹈长于抒情的特征。
舞蹈抒情寓于多种表达方式之中。首先,是直接抒发。为塑造人物形象,直接地抒发编导们要表达的某种内心情感,去强烈地感染观众。如彝族双人舞《阿惹妞》,编导就是抓住爱情历史悲剧这一最富有激情的传统题材,抓住人物最动情的时刻,以情动舞,把无形的情化为可见的形象。其次是间接抒发。在舞蹈作品中编导借助于动物的情态、植物的特征、自然界景物中的形状变化等,以借物比兴手法,赋予作品以浓郁的感情色彩。如女子群舞《荷花舞》以及双人舞《两棵树》等,就是属于这类作品。再次是在叙事与抒情相结合中突出抒情,如大型民族舞剧《妈和勒访天边》,就是抓住这一创作规律,一方面以妈和勒去天边寻找太阳的完整单纯的情节发展,一方面又着意刻画妈和勒及藤妹的复杂的情感,在情感抒发方面以浓墨重彩涂抹点染,赞颂了人类百折不挠上下求索的精神,强化了舞蹈的抒情性,正是这种强烈的抒情性,才使得观众情绪受到感染,心灵受到震撼。
舞蹈的抒情特征体现了舞蹈的品质,同时也使舞蹈艺术具有迷人的魅力和强烈的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