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京剧脸谱在动画中的符号语义
2011-08-15蔡明广,侯丽丽
我们正处在一个影音视听时代。人们通过电视、电影、网络等媒体接受获取资讯, 数字信息作为一种可复制性、可传播的数码,使动画中的卡通角色有极高的传播速度和明显的符号化特征。动画角色造型就是符号学语言的特殊应用,形象的设计也是遵循符号学原理的。通过动画片,观众可以从中找到共同的话语和价值取向,动画作为一种传播符号而引导着时代的价值观。众所周知,符号具有认知、传播、娱乐的功能,在其娱乐功能中,又包含了视听符号和叙事符号两大类,动画角色造型除了包含这些功能外,关键的地方在于,把这些符号的重新排列和组合。动画的文化精髓是通过动画形象提炼,通过动画片的情节叙事设置,将其文化内涵赋予在动画形象上,观众喜爱这个动画形象,实质上是接受了动画形象传播的这个文化特质。本文主要从以下方面探讨了京剧脸谱的视觉符号对于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以及在中国动画中的作用和意义。
一、京剧脸谱的符号的语义分析
京剧的脸谱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视觉符号系统的传承。世人对于京剧舞台人物的理解,往往通过脸谱的形象来进行人格判断的价值取向,即所谓表里如一、善恶分明的思维定式。脸谱是戏剧表演中将颜彩涂绘在演员面部以表征人物形象。净行、丑行则是两种主要角色。观众可以通过脸谱的外貌特征迅速识别舞台人物个性。脸谱是一种意象性美术创作,具有清代社会所流行的民间工艺美术特色,用来丰富舞台美术色彩,强化演出效果,是舞台美术乃至传统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1.1 京剧脸谱的色彩语义
脸谱的色彩是异常多样的,有白色、粉色、红色、紫色、蓝色、黄色、黑色、绿色、灰色、浅青色、褐色、银、棕色、金色等多种颜色。脸谱上的涂料通常会衬以他色,渲染主色调的效果。如红色、黑色、黄色的油调和对比,以加强效果。颜色是用来烘托舞台效果,并强调原本舞台人物的肤色。而后,经过舞台戏剧的发展,他们也被赋予了各种象征意义。粉白脸,又称抹脸。白色代表奸诈、傲慢、阴险毒辣和雄心勃勃。涂有白色粉末,以表示其不表露真实的自我,通常是奸诈的恶人。粉脸一般有锋利的钩眼,但也各不相同,如曹操是一个大奸雄。眼圈不是非常尖锐的钩,一方面精致秀气,另一方面更邪恶而不外露。有些人非常激烈,大尖钩眼,例如欧阳芳。红色脸谱,一开始是和人的面色有直接关联的。红色象征热忱,忠诚和勇气。关云长仗义威猛,面色如朝日。由于关云长为人忠勇正直,推而广之,许多忠勇良将,也就都描绘成了红脸。紫色脸谱,京剧中庄严正直的人物常用紫色脸面。如《二进宫》徐延昭等。这些人物的性情慷慨豪爽,和黑色脸谱有相似之处但黑色脸谱有时显得莽撞。紫色介于红色和黑色之间。黑色脸谱,黑色代表正义和诚实。其中最有名气就属包拯。包拯用黑脸,是由于传说他的脸色黝黑,从而又引申到表示铁面无私。与白脸人物奸诈险恶形成对比。用黑色脸的形象一般是面貌丑陋,性情耿直的人物,从猛智的张飞到丧门神一样的苏宝童。黄色脸谱勇敢凶残;蓝色脸谱刚烈;绿色脸谱形象暴躁。京剧脸谱这些颜色一般都用在一些非重要人物角色上,但也是舞台上不可缺少的视觉元素和形象。
1.2 京剧脸谱的样式语义
京剧脸谱艺术通过面容,表现人物外表特征的内心世界。京剧脸谱有揉,抹,勾,破这四种类型。脸谱图纹笔画,绘制模式不同所表现的风格也不尽相同。但脸谱的符号语义与他们的表演风格是一致的。这一阶段的面由心生,京剧脸谱运用夸张的五官设计,淋漓尽致地表现人物的个性和特质。在固有的视觉符号系统语义中,脸谱展现的舞台人物不仅仅是其外貌和身形,更是反映了脸谱后面的性格特色。所以京剧舞台上时常会看到大红脸、大黑脸的正派人物,和白色搽脸的反派角色。有如《水浒传》中的大奸臣高俅,一个人神共愤的恶棍形象。白脸的高俅和黑脸包拯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包拯是一名廉政清官,他公平、正义,为后人所敬仰的一个古代传奇人物。京剧舞台上,大多数的观众可以一目了然确定面具背后的人物是忠诚或奸险、是善或恶。关云长,张飞,包拯一亮相观众就知道是好人,而高俅、严嵩等人一露白脸观众就知道这是奸恶小人。这种文化的核心视觉符号,是绝对不会允许内部和外部的矛盾冲突。面对观众通过脸谱背后的特殊的视觉符号,成为能够判断角色形象的好坏。
二、京剧脸谱的符号形象在动画中应用分析
中国动画艺术结合了我国独特的民族文化和风格。《大闹天空》更是中华传统文化和民族化风格的完美诠释。《大闹天宫》中的人物脸谱化,直接从人物中便可以体会角色的人物性格,孙悟空的脸谱风格既有脸谱色块的传统性又结合现代简约审美风格,倒桃形的脸谱设计表现了一种勇烈的英雄形象。二郎神的红脸,表现其性格暴躁,太白金星的白脸表现出智谋和奸诈,还有四大天王的黑脸的耿直,无一不运用了京剧脸谱的民族风格这一种浓重、华美的格凋。在《张飞审瓜》中,张飞面部用黑、白、浅红三色勾勒表明一个正派身份,而反面角色则是尖嘴猴腮,奸诈刻薄,八字眉和小眼睛,一抹白脸——典型丑角的脸谱化设计,使人物性格特点跃然于动画中。
在上世纪50年代,当时担任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美术制片组组长的特伟 ,在动画《骄傲的将军》中明确提出“探民族风格之路”的口号。动画《骄傲的将军》借鉴了在中国传统戏曲的创作,特别是众多京剧元素,主角以京剧人物形象为原型,把将军和师爷脸谱化,使用京剧中的花脸和丑角的造型。将军的面部按照京剧“净”行的脸谱绘制,师爷则是鼻头一抹白,典型的“丑”。动作中揉入了京剧舞台元素,将军则表现得性格鲁莽、刚烈,而将“丑”的诙谐、有趣运用于师爷。在动画《骄傲的将军》中,人物在性格,习惯,表演动作和言语上,都具有浓烈的中国传统特色,人物和背景设计,表演,音乐,充分吸收传统表演艺术并进行改造发挥,一个骄傲的红脸揉面的正派形象,活灵活现地展现在动画银幕上,符合人们欣赏的审美要求,同时也丰富了文化和艺术的宝库,受到广泛欢迎和赞扬,进而使中国传统戏曲中面部特征和符号这一个重要的语义价值得以传播和传承。
[1]苟志效,陈创生.从符号的观点看——一种关于社会文化现象的符号学阐释【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3:24.
[2]张宪荣.设计符号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20.
[3]李幼蒸.结构主义与符号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l 999:52.
[4]重庆工商大学教授 程宇宁 从京剧脸谱(面具)谈中国传统文化
[5]韩晓芳,王亚非.创造性思维与视觉传播设计[M].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1997:13.23
[6]刘曾复《京剧脸谱图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