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大篷车下乡重要意义浅析
2011-08-14吴海玲
吴海玲
科普大篷车下乡重要意义浅析
吴海玲
泉州市科技馆
近年来,随着科普工作模式的不断创新,科普大篷车应运而生。它不仅给科普工作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也给科普工作者带来了新的启迪。科普大篷车在科普巡展中发挥出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文章对其重要意义进行了剖析。
科普大篷车 下乡 重要意义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科学普及工作的重视,全国许多大中城市中,政府都把兴建科技馆等科普场所纳入到城市建设规划中,许多城市的科技馆已经投入运营。科技馆的职能主要是针对青少年求知特点,利用一些常设的科普展品,把一些比较难以理解的科学原理,直观展现在观众面前,为广大青少年提供一个良好的增长科学知识的科普活动场所,能够使广大青少年通过参观科普展品,开阔视野,增长科学知识,培养主动学习,探索科学奥秘的自觉性。但是,科技馆常设科普展览由于自身的特点,在科普教育的覆盖率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为了弥补这些不足,科普大篷车应运而生。作为常设科普展览的补充,科普大篷车下乡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值得我们去推广。
1 科普大篷车下乡的必要性
由于传统科技馆的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所以,科技馆普遍建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大中型城市中,服务对象主要是城市及周边地区的人群。通过科普场馆、大众传媒和科普活动所进行的学习都属于非正式学习。经验事实表明,这类学习对学习者,尤其是少年儿童,会发生深刻的影响。而且,相对于正式学习而言,它的意义在知识的不断增加。
我国的人口众多,其中有8亿多农民生活在广大农村中,很大一部分居住在偏远的乡村。但是,由于交通不便,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比较落后,亲自到科技馆参观科普展品,接受科普教育,对他们来说是一个梦想。科技馆要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关注农村孩子和弱势群体的科普教育,应该不断扩大服务范围。
科学普及更多的是引导公众认识、理解、欣赏科学,就提高全体国民的科学素质而言,主渠道、主阵地无疑在于学校的正规教育,科学普及应是学校正规教育的重要补充和社会延伸。如何从分门别类的分科教育到全面整体的综合教育(即从学科到科学)进行转变,引起了普遍的关注。在这些方面,科普工作与学校正规教育相互之间显然十分有必要进行合作与借鉴。
如何满足偏远农村孩子们对科普知识的渴望,是科普工作者应该思考解决的问题。使用科普大篷车,开展送科普展览下乡是一项很好的举措。科普大篷车又称“流动的科技馆”,把科普展品小型化,利用大篷车的流动性把科普展品送到不便到常设科技馆参观的边远地区和山区的孩子们家门口,让他们亲手操作,来学习科技知识,感受科学技术的魅力,激发他们走近科学、熟悉科学、爱好科学的热情,启发他们更好地学习科学。这一活动的实施,对科技馆常设展览的局限性是有效补充,给广大农村青少年带来了福音,使他们足不出村就能够实现参观科普展览的愿望,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益。
2 科普大篷车下乡产生的重要影响
在科学素质建设中,未成年人正在接受基础教育而且要成为未来的公民,未成年人将会是我国今后经济发展的栋梁之材,未成年人科普的重点任务是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农民是我国数量最多的劳动者、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者、受教育机会最少的人群,农民科普的重点任务是面向农民宣传科学发展观,破除迷信,促进在广大农村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风尚,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泉州市科技馆是开展这一活动的科技馆之一。近年来,科技馆精选的展品全部能够使参观者自己动手操作,同时配备一些宣传科普知识的展板,使参观者直观地获取科学知识,寓教于乐,领略“流动科技馆”的魅力,激发同学们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近两年来,开展了10余次科普大篷车下乡活动,参观人数4万多人次,足迹遍布泉州市各区、县及部分乡、镇,受到了农村师生和农民的普遍欢迎,收到了显著的社会效果。
搞好科普工作必须更加重视普及对象的兴趣点和实际需求。科学普及是非强制性的,在科普工作中能否抓住普及对象的兴趣点和实际需要就十分关键;科学普及是面对社会上各个年龄段的人群,积极了解不同人群的心理特点和不同需求就显得非常重要。因而科普内容不应只盯着科技最前沿,相对于正规教育而言,科普工作更需要关注普通公众在现实生活中的需求及其心理特点和兴趣点,这样才能不断地提高科普内容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进而达到提高公众科学素质的目的。
随着科普大篷车下乡展出活动的深入,其重要影响深刻地反映出来。下乡展出活动重点选择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经济不发达的地区。那里的孩子,生活虽然贫困,但是对知识的渴望却非常强烈,所以,科普大篷车下乡活动受到当地群众的普遍欢迎,乡政府领导也非常重视,提供一切方便条件,把保障展出活动顺利进行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对待。在展出过程中,同学们对科普展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每件展品认真观察,细致操作,认真听辅导员讲解,并不时提出问题,表现出了强烈的求知欲望。参观完展品,同学们都普遍感到:参加这样的科普活动,可以学到课堂学不到的知识,把课堂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来,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真正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学校的正规教育教学与社会化的科学普及两者之间是有很大区别的:学校教育带有一定的强制性,有考试、拿文凭的制约,而科普则是非强制性的;学校教育在相对固定的时间范围内针对相对固定的人群,而科学普及则是面对各个年龄段的全体社会公民。科普大篷车下乡展出对于生活在农村的公众来说,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生活在农村的孩子们平时很少有机会到科技馆参加科技活动,所以大多数同学对车载科普展品很感兴趣,关注程度较强。对外界的新事物有着强烈的学习愿望,特别渴望了解和掌握新的科技信息,普遍对车载科普展品有着强烈的兴趣,关注程度特别高。
科普大蓬车的到来对这些农村的孩子来说,意义非凡。在这里通过动手实践,可以了解科学现象,感悟科学原理,学到许多科学知识,体验到科学的快乐,激发他们学习科学知识的积极性,培养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为他们带来好的科普展品,应该是所有科普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综上所述,科普大篷车的展出活动,应把重点放到农村,面向基层乡镇和学校,真正地发挥它的科普教育作用。
3 建立科普大篷车下乡的长效机制
科学不仅是一个静态的知识体系,还是一个动态的研究探索的活动,并在这个探索活动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专门的研究方法和职业的行为准则。在科学活动方面,科学普及应当促进公众认识理解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一般过程,通过对科研成果的获取方法以及承认过程的了解,增强识别科学与伪科学、假科学的能力;通过了解科学工作中的评审程序和奖惩制度,了解科学家和科学组织的行为规范和职业特点,进而理解人类在科学实践的探索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积极进步的科学精神。
科普大篷车下乡是贯彻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大力宣传科学发展观,提高公众科学文化素质的一项重要措施,肩负着面向基层广大农村和城镇青少年开展科普宣传的服务,提高其科技文化素质的艰巨任务与光荣使命。为更好地发挥其作用,科普大篷车下乡应作为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长抓不懈地开展下去,避免走过场、敷衍了事,要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运行机制,合理调配资源,保质保量的完成任务。实现这一目标,只有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各有关方面通力配合,才能使科普大篷车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保障科普大篷车下乡活动长期有效地开展下去。科普大篷车下乡要制定一套科学的管理制度,使用和管理工作要统一安排,面向农村乡镇及学校,追踪问效。要注重实际,认真总结科普大篷车下乡活动的经验教训,根据农村中小学的兴趣特点,及时调整展品结构,为农村中小学生提供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经典科普展品,推动下乡展出活动的不断深入,使科普大篷车真正成为流动的科普教育场馆,充分发挥好这一科普宣传阵地的作用。
4 结束语
科普大篷车作为科普宣传教育工作中的一支“生力军”,是科技馆科普教育服务功能的延伸,是以科技馆为阵地,将科普工作向周边辐射的一项重要载体。科技馆的建设要从实际出发,以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为目的,开展常设科普展览为主,以科普大篷车展出作为重要补充的展览方式,提高科学普及工作的覆盖率,充分发挥科普教育基地的作用,努力实践《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推动科普教育活动的经常化、群众化和社会化,为构建和谐社会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