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烹调出“香”气十足的菜肴
2011-08-14刘心俐
刘心俐
如何烹调出“香”气十足的菜肴
刘心俐
福州市第一技工学校烹饪教研室
中国菜讲究色、香、味、形齐全。香气主要是由菜质发出,但也有调味品的作用。因此通过烹和调的作用,激发菜肴的香味,使菜肴容易入口,让营养更好地吸收。
菜肴 香气 烹调
任何菜肴在烹制过程中,必须保证含有人体所必需的各种营养成分,同时又要做到色、香、味、形、质、器俱佳。其中,菜肴的“香”是组成中国菜肴完美属性的重要条件,也是广大烹调人员应该引起重视的问题。因为菜肴的“香”最能诱人食欲。正如有关形容闽菜名肴“佛跳墙”中的诗句所说,“坛启荤香飘四邻,佛闻弃禅跳墙来”。这是对菜肴香气诱人食欲精妙绝伦的描述。实践证明,美好的食品香气会促进消化器官运动和胃分泌,使人产生腹鸣或饥饿感;不良的腐败臭气会抑制肠胃活动,使人食欲丧失或恶心呕吐。同样,人们闻到美好气味时会身心愉快、神清气爽,有解除过度紧张、疲劳的感觉;而恶臭会使人心烦、焦燥,丧失活动欲望。可见菜肴之“香”作用之大,非同一般。
1 烹出菜肴的“香”
菜肴原料本身虽含有极其丰富的营养成份,但含有香气的却很少。大部分都需要经加热和调配才能突现出来。而且在众多的可食动植物原料中,又往往有一部分原料含有腥膻臊臭等不良气味,经烹调后方能除掉。烹调人员了解和掌握这些有关知识,烹制出的菜肴才会香气醇正、诱人食欲。一般说来,食品的香气是由它们所含的醇、酚、醛、酮、酸等类化合物挥发后,被人吸进鼻腔刺激嗅觉神经所反映出来的感觉。
在动物性鲜货原料中,各种畜类的肉是烹调中常用的原料,它们都具有独特的气味。这主要是由动物的种类、性质的不同所决定的。正如清朝袁枚在《随园食单》一书中记载的那样:“水居者腥、草食者膻、肉攫者臊”,可见动物性原料的气味是有很大差异的,牲畜宰杀前若吃了带特殊气味的饲料或药物,肉也会带有异味。将其存放在阴凉通风处一段时间,这种气味便会消失。
刚宰杀的肉立即进行烹调加工,肉味不美,肌肉纤维组织硬,肉汤浑浊,食之口感较差,香味不足。在室温(最好在4°C以下,在10°C以上时就容易腐败)放置一段时间(依放置温度和肉的种类而不同。如猪肉在10°C时约需放4天,而在15°C时则需1天。牛肉在10°C时约需21天,而在15°C时则需3天)则口味美而质地柔软,称为“成熟肉”。这是由于在酶的影响下,肉内出现并积聚了多量挥发性且易溶解的亚黄嘌呤、醚类和醛类物质,使它具有(尤其是煮熟后)特别令人愉快的香气,即所谓“肉香”。所以我们一定要选用“成熟肉”进行烹饪加工。家禽和鱼类的肉成熟期很短(2°C~4°C的情况下,前者为3~5小时,后者为1~2小时),一般不予重视。腐败的肉则由于微生物的繁殖,有硫化氢、硫醇、粪臭素等的形成,而且有恶劣的令人厌恶的腐败臭气,不应再取来烹制以免中毒。臭气很怪的,表明腐败尚不严重、可切成较小的块用开水“紧”二次,能消毒灭菌除臭,然后再烹制成重色重味的菜。对于牛羊肉类有膻味的原料,在烹调时可用萝卜、红枣、酒、醋、糖等来解膻,或用各种香料、葱、姜、香菜、辣椒等改善之。鱼体内由于新陈代谢最终产物中,总含氮量很大一部分是以氯化三钾胺挥发性碱的形式存在,使鱼具有腥味。另外,鱼体中微量的脂肪内含有一些含碳量很低的具有一定挥发性脂肪酸,它也给鱼造成腥味。但鱼类原料的腥气味极不稳定、易挥发,在烹制加热中经油炸、煎、水煮、炖等加热产生逸散,调味时特别要注意用酒、醋、香糟、糖、葱、姜、蒜、香菜、辣椒等调味影响原料,通过物理、化学变化起到解腥去劣,使它显出特有的鱼香气。
经油炸、油煎或烤制、熏制的食品,一方面能除去原料自身的不良气味,另一方面原料中所含的淀粉、糖及蛋白质、氨基酸等经高温(一般可达200°C)会有甲基糖醛和黑蛋白等形成,能挥发出诱人的香气,形成美丽的色泽,加之口感酥脆,一般誉之为“干香”,如炸八块鸡、糟片肉、酥炸鱼条等。
2 调出菜肴的“香”
某些蔬菜,如黄瓜因含有壬二烯醇、蕃茄因含某些萜烯等而较清香。它们香气清淡,不要与气味浓厚的原料配合烹制,保持它自身的特点,否则会失其清淡之美。另外,它们易挥发、氧化、聚合,所以,烹调时不可长时间加热。某些香辛类的蔬菜,如芹菜、香菜等伞形花科作物,所含香精油量较多,气味浓厚。芹菜的香气是由于芹菜油内酯及芹菜油酸解形成,可影响菜肴气味。如西芹炒章鱼等,色泽淡雅、质地脆爽、口味清淡、别有风味、堪称美味佳肴。香菜中的香精油则很容易挥发,它香气浓郁,但经不起长时间加热(时间长便逸散了),一般作为佐料,出勺时或出勺前后投放,点缀美化菜点,并增加菜肴的芳香气味。鳞茎类蔬菜,如葱、姜、元葱等,都含有含硫的挥发性香精油,具有特殊的辛辣气味和杀菌能力,广泛用做调料。它们所含的香精油成份很大,一部分呈结合态存在,需要较长时间热油爆炒(150°C~160°C)始能透出很好的香气。作为调料有以下几种用法:
(1)将切成丝或片等的葱、姜放入加有底油的锅中炸、煸、爆出香味,使香精油溶于油中能解腥起香。如姜葱炒蟹块,由于青蟹腥气较重,就需要用葱汁油和稍重黄酒来解腥。而爆锅时注意油不可太热(尤其是底油量较多时,不待炸出香气便糊了)。(2)冲葱水使用,多用于落汤烧。(3)熬制葱油或葱酥,闽南和台湾地区,都喜欢把红葱头放在植物油锅中,熬至油热发出大量葱香味为止。这种葱油多数都是用于烧、煮等热菜烹调时做明油用。既能达到明油亮芡之目的,又可以充分突出葱油的清香味。也可直接将葱酥投入菜内,一般适用于加热成熟的菜肴,撒在菜肴表面,如闽南面线糊等。至于极个别的生食者,则多是取其辛辣香气,如小葱拌豆腐。
为了丰富菜肴的风味,烹调技术人员还采用了将某些芳香的花及果、果脯等进行配菜(如百合炒虾仁,香芒墨鱼片等),或做调料(如桂花酱,玫瑰酱等)。它们所含有丰富的挥发性芳香油,主要成份为各种醇、醛、酯类化合物。用这部分特殊调料配制成的菜点甜味居多。如:蜜汁苹果、酥炸香蕉夹、冰糖莲籽等,都具有浓郁的花果香气。
采用香糟调味,成品不但味鲜,肥而不腻,而且香气扑鼻,别具一格。如醉糟鸡、糟片鸭等。酒类是增加菜肴香味和美味的优良调味品,去腥解膻有特殊的功效。名贵菜、海产品类烹制中都使用最好的绍兴酒,高粱酒是做醉螃蟹、糟鸡所必须的调料,用这些调料制成的菜肴都具有浓郁的酒香味。
为了除去和遮掩动物性原料的腥膻臊臭等邪味和增加菜肴的风味,几千年来在烹调中还广泛采用了各种“香料”优质调味,诸如花椒,小茴香,八角(大料)、桂皮、胡椒、沙姜、草果、丁香、甘草、豆蔻、陈皮、薄荷、砂仁、白芷、藿香、杏仁等。它们含有丰富的香精油,具有各异的调味功能。在烹调中有采用“料袋”法入味的,就是采用整料(香料),装入纱布袋中经煮泡使香气渗入菜肴原料内部,达到味透肌里、回味绵长、越嚼越香的境地。这种用法如凉菜的卤制法。也有磨成粉末状(如十三香、五香粉等),可直接加入菜肴中。香料具有很强遮掩腥膻恶味的功用,其中以陈皮、杏仁、丁香为最佳。在烹调中常用的调味品如酱油,(含酱油香精及发酵时所生成的酯类)将使菜肴具有酱香味。米醋、面酱等也都具有很好的香气。此外,要特别提一下“小磨香油”(芝麻油),由于其含有芝麻油酚且有浓郁香气,如在菜肴出勺时或出勺前后点上几滴,会增加菜肴的香气。
总之,要制作好“香”气十足的菜肴,要求切实地在烹调中下功夫。只有环环相扣,环环重视,才能使做出的菜肴达到预想的标准。经过不断的摸索、实践,才能达到运用自如的程度。
[1] [清]袁枚. 随园食单[M].北京: 中国商业出版社,1984.
[2] 丁耐克.食品风味化学[M].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1996.
[3] [德]W·亥克尔等. 食品化学与营养学[M].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5.
[4] 宁正祥, 赵谋明. 食品生物化学[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