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院冠心病患者家属心肺复苏培训意愿及障碍的调查分析
2011-08-14周春燕
周春燕 常 红
随着大众生活条件的改变,人口老龄化的到来,心脏病的发生率逐年上升,尤其是心脏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的发生率逐渐上升。目前,心脏性猝死已成为威胁我国城乡居民健康和生命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如果能够对冠心病患者的家属进行实施心肺复苏(CPR)技能培训,有可能提高心脏骤停患者的施救率,从而有可能提高心脏骤停患者的生存率。本研究旨在了解冠心病患者家属对学习心肺复苏技能的意愿及影响其学习和实施CPR的可能原因,为进一步进行有效的心脏性猝死高危家属CPR技能培训提供依据。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用方便抽样进行横断面调查,以2009年1~5月在本院心脏科住院10~14 d的冠心病患者家属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包括:临床明确诊断为冠心病的患者家属,并与患者长期居住在同一住处且愿意配合调查者,每位患者限一名家属参加,选择顺序:首选患者配偶,其次为患者的子女,最后为患者的其他亲属。排除文盲或无法自行填写问卷的家属,或家属为医务人员。
1.2 方法 本研究采用不记名自行填写式问卷调查,问卷由研究者在查阅大量中英文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并以Swor R等[1]的CPR态度调查问卷为蓝本,自行改编完成,其中有3道题来自该问卷,3道题从该问卷题中改编。问卷内容包括一般人口社会学资料、健康状况(2题)、心脏骤停及急救的经历(3题)、学习CPR技能的意愿及期望培训形式(2题)、实施CPR抢救的意愿及障碍(6题)5个方面,共13道题目,问卷采用客观选择题的方式,由被调查者根据自己实际情况独立填写。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所得数据进行一般描述性分析。
2 结果
研究期间宣武医院心脏科共收住121例冠心病患者,其中拒绝参加的家属25人,排除文盲或无法自行填写问卷的家属10人,家属为医务人员6人。共发放问卷80份,收回80份,回收率100%,其中有效问卷74份,有效率92.5%。2.1 研究对象的基本特征(表1)
表1 研究对象的基本特征 例(%)
2.2 研究对象的健康状况(表2)
表2 研究对象的健康状况 例(%)
2.3 研究对象对学习和实施CPR的意愿及障碍(表3)
表3 研究对象学习和实施CPR的意愿及障碍 例(%)
3 讨论
心脏性猝死是指因心脏原因导致的心脏骤停,使大脑及全身供血突然中断,如不及时抢救,数分钟即发生生物学死亡。我国心脏性猝死发生率达41.84/10万,若以13亿人口推算,我国每年心脏性猝死的总人数约为54.4万人,而北京地区的发生率更高[2],美国每年约40万人发生心脏猝死,80%为冠心病所致[3]。然而,当患者发生心脏停搏时,如能够在4 min内进行有效的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并于8 min内进行进一步生命支持(advanced life support,ALS),生存率可达 43%[4]。但是,由于心脏骤停常在不可预期的情况下发生,因此,70% ~80%心脏呼吸骤停发生于家庭、公共场所、马路等医院以外的场所[5],其中以家庭最为多见[6],而这些场所多数没有专业医护人员在场,生存率不到1%[5]。也有文献报道,大多数猝死患者发生在家中,甚至在睡眠中,不能被及时发现,因此,其存活率不足2% ~15%。据统计,成年人突发心脏骤停大多由于心脏原因引起的,其中80%~90%的成人心脏骤停发生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冠心病)患者[7],且第一目击心脏骤停发生的通常为与患者一起居住的家属[8],对冠心病患者的家属进行CPR技能培训,有可能提高心脏骤停患者的施救率,从而有可能提高心脏骤停患者的生存率。因此,提高冠心病患者家属的救护意识,参加CPR技能培训的积极性及提高救护技能等对救护心脏骤停患者具有重要意义。
调查表明,82.4%的研究对象表示愿意参加心肺复苏技术的培训,这与王玉,李学惠等[9]对公众徒手复苏认知度的调查得出的结果是一致的,而这种较高的培训意愿与被照料对象的身体状况的认识及有无病史无关,也与被调查对象的基本人口特征、患者的治疗方式等无关联,体现出了当前人们的良好的保健意识和求知欲。为了满足参加培训人员的意愿,根据研究对象期望的培训形式,我们建议在心脏科病房成立家属健康教育的区域,以播放录像、现场讲座、发放宣传手册相结合的方式有针对性的对冠心病的猝死急救进行培训,增加家属对于急救知识的了解,另外一方面通过培训促使护理人员提高理论知识水平,促进业务水平的提高。如能将培训体系完善并发展下去,将大大提高冠心病及心脏骤停的二级预防工作,降低冠心病猝死的风险。
本次调查中,有75.7%的患者家属表示当目击心脏骤停事件发生时,愿意对其实施心肺复苏,其中大多数的被调查者愿意对自己的家属实施心肺复苏,有20.3%的被调查者愿意对路人实施心肺复苏。24.3%的家属不愿意实施心肺复苏的主要原因是担心做不好而伤害被救者(55.6%),33.3%的被调查者担心因此惹来麻烦。这与葛向煜[10]的研究结果一致。分析其原因,当一个素不相识的生命垂危时,直接对其实施心肺复苏可能会产生不良后果,目击者自然会有很多的顾虑,就像在路上突然晕倒的老人,而路人不愿施救是一样的。但自己的家属出现意外时,由于亲情会不顾及其他而实施救护。这些现象反映了当今社会的一些现状,这样的结果也是在预料之中的,要改变这种现实只能通过社会媒体宣扬美德及成功事例介绍等逐渐改变大众的想法,让健康急救意识成为公众的理念,这是个漫长的过程,也是需要今后进一步探讨的问题之一。
结论:通过调查家属对实施心肺复苏的意愿调查,了解目前的现状及家属施救的顾虑,提示建立临床健康教育管理体系是十分必要的。体系建设能提高全员的保健意识、急救意识及实施心肺复苏技能等。是降低冠心病患者发生猝死的危险性的必选途径之一。作为临床医护人员应不断适应患者及家属的健康需求,不断提高自我教育意识和技能,为患者及家属提供全面的教育指导,为降低冠心病猝死及早期预防作出努力。另外,本调查的样本量较小,其结论的代表性存在不足,结论外延需谨慎。
[1]Swor R,Comptons,Farr L,et al.Perceived self- efficacy in performing and willingness to learn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in an elderly population in a suburban commynity[J].Am J Crit Care,2003,12:65-70.
[2]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研究结果.我国每年50余万人死于心脏性猝死[J].医学研究杂志,2007,36(1):98.
[3]Mehta D,Curwin J,Gomes JA,et al.Sudden death in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acute ischmeia versus myocardia substrate[J].Circulation,1997,96(9):3215 -3323.
[4]梦 乔,钟厚德,毛仁忠主编.实用急救学[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8:2772-2778.
[5]邹 强.呼吸心脏骤停1683例院前急救死亡分析[J].四川医学,2004,25(3):307 -308.
[6]Swor RA.Jackson RE.Walters BL,et al.Impact of lay responder actions on out- of- hospital cardiac arrest outcome[J].Prehosp Emerg Care.2000,4(1):38 -42.
[7]吴平生.第10届中国南方国际心血管病学术会议纪要[J].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08,14(3):223 -228.
[8]Jackson RE,Swor RA.Who gets bystander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in a witnessed arrest[J].Acad Emerg Med,1997,4(6):540-544.
[9]王 玉,李学惠,刘玉珍,等.公众对徒手复苏认知度的调查[J].护理学杂志,2007,22(21):69 -70.
[10]葛向煜.高职护生对不同人群实施现场心肺复苏态度的调查分析.护理学杂志,2005,20(10):56 -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