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孕妇血清HBV DNA含量与母婴宫内传播的相关性研究

2011-08-13林玉波辛秋扬林小娜杨秋莲范星尧春茂林楚兰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33期
关键词:感染率母婴乙型肝炎

林玉波 辛秋扬 林小娜 杨秋莲 范星 尧春茂 林楚兰

我国是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高发区,乙肝表面抗原(HBsAg)携带率高达10%,母婴垂直传播占30%,是HBV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1]。目前应用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联合乙肝疫苗阻断HBV母婴宫内垂直传播取得了一定效果,但仍有失败病例发生,且对HBIG的用量也还存在争议[2]。因此,探讨阻断HBV母婴垂直传播失败的原因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本研究通过检测HBV携带者孕妇血清HBV DNA含量,探讨其与母婴宫内传播及阻断效果的相关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196例为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我市两家医院产科门诊及住院分娩的HBV感染孕妇及其所生新生儿。孕妇年龄22~38岁,平均(25.3±2.7)岁。入选标准为:HBsAg阳性、HBeAg阳性、抗HBc阳性及HBV DNA阳性;既往无肝炎及其他慢性疾患病史;未接受过抗病毒治疗,肝功能正常。发现HBV携带时间为8个月至11年,胎龄37~42周,无宫内窒息史。

1.2 治疗方法新生儿出生后6 h内在上臂三角肌内注射乙肝疫苗(HBvac)10 μg,同时在臀部肌内注射HBIG 200IU。在1、6个月时分别再注射HBvac10 μg。

1.3 实验室检查①孕妇于分娩前抽取肘静脉血,用聚合酶链反应试验(PCR定量法)检测血清HBV DNA的含量,采用美国ABI5700型PCR荧光定量分析仪,试剂由中山大学达安基因股份有限公司提供,以HBV DNA含量>103作为阳性统计结果。②新生儿在出生24 h内、未用药物(HBIG及HB-vac)前抽取脐静脉血,于7月龄时抽取股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HBV标志物(HBVM),试剂盒由上海新波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操作方法按试剂盒说明书进行。

1.4 宫内感染的诊断标准新生儿脐血HBsAg阳性或HBV DNA阳性即为HBV宫内感染[3]。

1.5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for Windows13.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孕妇分娩前血清HBV DNA含量与宫内感染的关系依据血清HBV DNA含量将孕妇分为两组:HBV DNA>1×106copies/ml为一组,HBV DNA≤1×106copies/ml为另一组。196例孕妇HBV DNA全部阳性,其中,HBV DNA>1×106copies/ml 68例(占34.7%),HBV DNA≤1×106copies/ml 128例(65.3%),两组新生儿宫内感染率分别为42.7%和16.4%,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2.2 孕妇分娩前血清HBV DNA含量对母婴宫内传播阻断效果的影响HBV DNA>1×106组婴儿7月龄时HBsAg阳性率较HBV DNA≤1×106组高,而HBsAb阳性率较HBV DNA≤1×106组低,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表明孕妇血清中HBV DNA含量越高,对母婴宫内传播的阻断效果越差。

表1 孕妇分娩前血清HBV DNA含量与宫内感染的关系(例,%)

表2 两组婴儿7月龄时HBsAg及HBsAb阳性率比较(例,%)

3 讨论

近年研究发现,母婴传播是HBV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每年约有80万新生儿通过母婴传播成为HBsAg阳性携带者,特别是HBeAg阳性的母亲,因此母婴传播已成为重要的传染源。胎儿期的感染不仅易形成以后的慢性携带状态,而且是肝硬化和肝癌的高危因素[4]。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检测方法的改进,发现HBV宫内感染率高达10%~44%[5]。本研究孕妇分娩前血清HBV DNA含量>1×106组新生儿宫内感染率为42.7%,与上述报道相似。如何有效地阻断HBV母婴传播,特别是HBsAg、HBeAg双阳性者的母婴传播,是当前急需探讨的重要课题。

HBV DNA是反映病毒在机体的复制和宿主传染性的直接指标。多个研究表明,随着孕妇血清HBV DNA含量的增加,胎儿发生宫内感染的危险性也增高。林坚等[6]研究显示,胎儿脐血HBV DNA测量值与孕妇HBV DNA测量值呈线性相关,而且母婴传播率随HBV DNA测量值增高而上升。该研究还表明,孕妇HBeAg阳性HBV婴儿感染率高,HBsAb阳性婴儿感染率低,而HBeAg阳性主要分布于HBV DNA含量为较高水平的孕妇群体中。说明HBV DNA含量可能存在影响母婴传播的浓度界面,也就是说HBV DNA含量不仅可作为监测母婴传播机会的指标,其浓度界面还可以指导孕前乙肝的治疗。即孕妇血清HBV DNA含量在某一水平的上下区域存在母婴传播率的显著性差别,孕前力争使HBV DNA降至这一水平以下,宫内感染的机会将大大减少。本研究结果也显示,孕妇分娩前血清HBV DNA含量>1×106组新生儿宫内感染率明显高于HBV DNA≤1×106组,其新生儿采用HBIG及HBvac免疫阻断的效果也低于后者。这与白红莲等[3,6,7]的研究结果一致。表明孕妇血清中HBV DNA含量越高,发生母婴垂直传播的危险性越大,阻断效果也越差。

研究证明[8],HBV宫内感染的高危因素除HBV DNA水平外,还与HBeAg状态、胎盘感染及外周血单核细胞感染等有关。目前宫内感染的阻断措施主要有孕晚期注射HBIG、婴儿HBIG与HBvac联合免疫及孕晚期左旋咪唑涂布剂与HBIG及HBvac联合使用等。虽然这些措施都有一定的效果,但仍不够理想。乙肝宫内感染免疫失败的原因很多,但病毒本身遗传特性的改变无疑起了决定性作用。Wang等[9]研究发现HBeAg能穿越胎盘,并在大多数感染HBV婴儿出生后6个月内的血清中消失,孕妇血清HBV DNA水平与HBIG和HBvac的免疫失败有关,HBeAg穿越胎盘也可能与免疫失败有关。由此可见,母体血清中HBV DNA高含量是母婴阻断失败的原因之一,而降低母体血清中的HBV DNA含量,将使HBV母婴传播的风险相应降低。

[1]郭永,马振芝,王清图,等.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阻断进展.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10,18(9):133-134.

[2]陈红,李瑛,刘向梅.不同剂量乙肝免疫球蛋白对母婴乙型肝炎病毒抗原抗体宫内传播的影响.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9,17(4):60-62.

[3]白红莲,严海明,尚慧林,等.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母婴宫内垂直传播的临床研究.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8(3):76-78.

[4]杨淑丽,王宇明,刘俊,等.孕妇及胎儿乙型肝炎病毒的检测及意义.现代妇产科进展,2004,13(4):287-288.

[5]李红,王中弥,黄燕,等.乙肝免疫球蛋白阻断母婴传播机制的研究.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2,10(4):68-70.

[6]林坚,廖莳.乙型肝炎病毒DNA定量在母婴传播中的意义.中华儿科杂志,2002,40(2):84-87.

[7]刘德柱,葛秀林,刘全红,等.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乙肝疫苗阻断HBV母婴传播的相关性研究.中国妇幼保健,2010,25(36):5418-5420.

[8]周洁莉,郑九生.乙型肝炎病毒宫内感染的高危因素及母婴传播阻断措施的研究进展.现代诊断与治疗,2005,16(4):234-236.

[9]Wang Z,Zhang J,Yang H,et al.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HBV DNA level and HBeAg titer in 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 positive mothers and their babies HBeAg passage through the placenta and the rate of decay in babies.J Med Virol,2003,71(3):360-366.

猜你喜欢

感染率母婴乙型肝炎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是关键
英国:55岁以上更易染疫
48 353例幽门螺杆菌感染状况分析
点亮婴儿房,母婴灯具搜集
喜忧参半的母婴产品“海淘热”
慢性乙型肝炎的预防与治疗
BED-CEIA方法估算2013年河南省高危人群的HIV-1新发感染率
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可降低口腔癌患者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率
尿布师:只卖纸尿裤的母婴电商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6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