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群众 感悟党性与责任
2011-08-13于庆伟
文/于庆伟
本溪市新一轮“党政机关下基层、党员干部进万家”活动迄今已经开展4个多月了。这是本溪市委着眼于推进群众工作、创新社会管理、促进和谐稳定作出的重要决策,也是新时期广大党员干部自觉磨砺党性、切实增强责任意识的生动实践。南芬区委紧紧围绕化解矛盾、扶助民生、促进和谐,认真落实市委的各项部署和要求,积极组织各级党员干部结对联系信访群众、重点关注群体和城乡困难家庭,广泛开展有针对性的走访和帮扶等活动,使各项工作迅速推进,成效逐步显现。在此期间,作为区委书记,我带头结对联系困难家庭,包案化解信访矛盾,深入基层开展面对面地调研和帮扶等工作,让我在走进群众中对党性和责任有了更深切的感悟。
感悟之一:对群众的态度问题,体现党员干部的政治本色。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用什么态度对待群众,不仅体现着党的宗旨,也反映着党员干部的政治立场和思想作风。经历了“下基层,进万家”,我们可以深切地体会到,对群众的态度决定着我们与群众的距离。当我们放下架子、俯下身子,与群众真诚相待,他们就会与我们贴得紧、贴得近。反之,如果我们对群众的呼声置若罔闻,对群众的疾苦漠不关心,对群众的合法利益和正当诉求不以为然,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拖、躲、推,我们就会丧失民心。结果往往是群众反映的小问题拖成了大问题,简单问题拖成了复杂问题,个别问题拖成了群体性问题,严重影响了改革、发展和稳定。因此,对群众的态度问题不是小问题,而是事关党员干部政治本色的大问题。“下基层、进万家”,必须首先解决好对群众的态度问题,要把群众的家事当成自己的家事,把群众的小事当成自己的大事,努力在党群干群之间架起真诚信赖的桥梁。
感悟之二:对群众的感情问题,检验党员干部的宗旨意识。感情,是把认识转化为行动的重要媒介。对群众的感情问题,是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做好群众工作的首要前提和重要保证。在新一轮“下基层、进万家”活动中,南芬区党员干部采取“一帮二”的方式,对全区1661户城乡低保困难家庭实行了全覆盖联系包扶,并对42名重点信访人员和重点关注群体逐一落实了党员干部包保联系和稳控责任。这些重点工作任务能否得到全面落实,真正实现“情暖万家、共促和谐”,关键在于我们能否对群众充满感情,这是衡量党员干部价值取向和宗旨意识的重要标尺。只有把群众放在心上,当成亲人,我们的各项任务才能真正得到落实。同样,群众的感情也是爱憎分明,对真正和群众一条心、真心实意为群众谋福利的党员干部,群众打心眼里敬重;反之,对嘴到心不到、身下心未下的干部,群众就瞧不上、信不着,这样的干部就很难影响群众、带动群众。党员干部走进群众中,必须在感情上切实解决好主动性和自觉性的问题,始终坚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为了群众,始终坚持群众利益高于一切。
感悟之三:对群众的责任问题,见证党员干部的行为操守。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是党员干部的行为准则,也是党员干部对待群众问题的责任操守。有了对群众的端正态度和深厚感情,党员干部更需要有恪尽职守的责任意识。对群众的事要负责,要满腔热情地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竭心尽力地帮助其改善民生、保障民安;对群众的事要尽责,就是要忠于职守,兢兢业业工作,老老实实办事,讲实话、出实招、求实效,忠实地履行自己的岗位职责,一心一意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对群众的事要揽责,特别是要敢于担当和化解群众矛盾,遇事不推诿,主动参与信访调处,多做理顺情绪的工作,多做疏导调解工作,坚决维护群众的切身利益,努力把对群众的态度和感情转化为服务群众的实际行动,让“下基层、进万家”活动更加深入民心,取得更多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