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综合收益和盈余管理

2011-08-11温菊英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1年15期
关键词:利润表金融资产出售

□文/温菊英

一、引言

新会计准则下,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包括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两大类,这两类资产在会计处理上最大的差异就是在持有期间,前者的公允价值的变动计入当期损益,体现了资产负债表观下的收益;而后者计入所有者权益,体现了收入费用观的收益。收入费用观在确定收益时不以现实的资产、负债为标准,而是运用递延、应计、摊销和分配等会计程序,使收益数据带有很大的主观性(张清玉,2010)。

2009年12月24日,我国财政部在其发布的《财政部关于执行会计准则的上市公司和非上市企业做好2009年年报工作的通知》(财会[2009])中提出,企业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及其解释第3号的规定编制2009年利润表,同时对所有者权益变动表项目进行了调整,并对在附注中需详细披露的其他综合收益项目规定了统一的格式。综合收益是一个会计主体在某一期间与非业主方面进行交易或发生其他事项和情况所引起的权益(净资产)变动。实质上,它绕过利润表将在资产负债表中确认的未实现收益项目集中起来对外报告,给信息使用者提供更加全面的信息。因此,在2009年利润表改制的背景下,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期间的损益同样会被反映到利润表中,这样就减弱了企业通过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来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本文研究了每股其他综合收益的大小与公司获得的超额回报的关系、每股其他综合收益的大小与公司盈余管理水平的大小的关系及公司持有两类金融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与将其持有的金融资产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的关系。

二、文献回顾

美国会计学家考斯特在其所著的《财务会计理论》一书中认为,盈余管理是指“在CAAP(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内,通过对会计政策的选择使经营者自身利益或企业市场价值达到最大化的行为”。已有盈余管理研究主要关注盈余管理的动机和手段,并得出了比较一致的结论(薄仙慧、吴联生,2009)。

我国目前通过会计政策选择进行盈余管理的主要手段有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选择、减值准备政策选择、资产计价基础的会计政策选择(高慧,2010)。通过资产计价基础的会计政策选择主要是2006年新会计准则推出公允价值计量后出现的。国内外学者研究了前三种手段,比如,赵春光(2006)研究了上市公司的资产减值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发现减值前亏损的公司存在以转回和计提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有较弱的证据说明减值前盈利的公司也存在以转回和计提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对于第四种手段的研究,虽然叶建芳、周兰、李丹蒙(2009)发现持有两类金融资产较多的公司倾向于将金融资产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以获得更多的选择空间,为盈余管理和收益平滑提供“蓄水池”,但是随着利润表的改制,这种结果未必还适用。因此,本文的特色是首次研究了中国上市公司的其他综合收益与超额回报之间的关系,并研究了盈余管理的动机是否解释了首次披露的其他综合收益的水平,而且研究了利润表改制后对盈余管理主体对两类资产划分的影响。

三、研究假设

国外已有学者利用国外上市公司的数据研究发现,综合收益与股票价格和股票回报率的关系比净利润与它们两者的关系更加强烈。利润表改制后,综合收益绕过利润表将资产负债表中确认的未实现收益项目集中起来,向信息使用者提供更全面、更有用的业绩信息。因此,报表使用者利用综合收益进行相关决策,使得股票价格因之发生一些变化。又如果企业之前选择的某些会计政策具有盈余管理的动机,那么在首次披露综合收益时,综合收益和净利润的偏差就可能会比较大,比如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期间的公允价值变动在利润表改制过后,不能再通过资产负债表“隐藏”起来了,如果企业之前将一项资产认定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是因为盈余管理的动机,那么,外部环境变化影响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部分就被反映在其他综合收益中。因此,2009年结合其他综合收益的水平体现了盈余管理的动机,基于此提出,假设一:综合收益影响报表使用者进行相关的决策;假设二:2009年其他综合收益与以前年度的盈余管理水平相关。

基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与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两类资产在持有期间会计政策的不同,企业管理层更容易通过持有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进行盈余管理,因为相对交易性金融资产而言,企业管理层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相关损益对其利润的影响具有较强的控制能力。一方面可以防止持有期间公允价值波动对企业利润的影响;另一方面可以在需要时,动用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这个利润蓄水池影响企业利润(叶建芳、周兰、李丹蒙,2009)。但是,《财政部关于执行会计准则的上市公司和非上市企业做好2009年年报工作的通知》要求企业要在综合收益中反映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在持有期间因公允价值的变动。这时,企业无论是持有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还是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其当期公允价值的变动都会反应在当期的利润表,影响报表使用者的决策。即企业管理层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相关损益对其利润表影响的控制能力就相对减弱了。此时,企业将资产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就变小了。基于此提出,假设三:同等条件下,2007~2008年公司持有两类金融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与将其持有的金融资产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比例正相关,而2009年这种相关性减弱。

表1 模型四变量描述统计

表2 模型五变量描述统计

四、研究设计

1、盈余管理水平测度。为了检验以上两个假设,需要估计公司盈余管理水平。Dechow et al(1995)和夏立军(2003)分别对美国和中国市场的盈余管理计量模型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基于行业分类的横截面修正Jones(1991)模型能较好地估计公司盈余管理。而且薄仙慧、吴联生(2009)借鉴了这个模型来估计盈余管理,得出了比较理想的实验结果。因此,本文也用这个方法来估计公司的盈余管理水平:

模型一:TACj,t/Aj,t-1=α0[1/Aj,t-1]+α1[(△REVj,t-△ARj,t)/Aj,t-1]+α2[PPEj,t/Aj,t-1]

其中,TACj,t=(△CAj,t-△Cashj,t)-(△CLj,t-△STDj,t)-Depj,t,它是企业j第t年的总应计利润;△CAj,t为企业 j第 t年流动资产的增加额;△CLj,t为企业j第t年的流动负债的增加额;△Cashj,t为企业j第t年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增加额;△STDj,t为企业j第t年的将于一年内到期的长期负债增加额;Depj,t为企业j第t年的折旧和摊销成本;Aj,t-1为企业j第t-1 年末的总资产;△REVj,t为企业 j第 t年的主营业务收入增加额;△ARj,t为企业j第t年的应收账款增加额;PPEj,t为企业j第t年的固定资产。

模型三:DACj,t=TACj,t/Aj,t-1-NDACj,t

2、验证研究假设的模型。本文采用模型四来检验假设一,采用模型五检验假设二,采用模型六检验假设三。投资者对信息的反应主要是通过证券市场股票价格的变化体现出来的(朱晓婷,杨世忠,2006),本文与朱晓婷,杨世忠(2006)的研究会计信息披露及时性信息含量分析一样,采用累计超额回报CAR作为市场反应的代理变量,研究公司账面价值、净利润和综合收益对公司股票价格的影响。考虑到存在信息提前泄露和相对有效的市场,窗口期选择[-20,2]和两个较短的窗口期[-5,5]、[-2,2]。

模型四:CAR=δ1+BVE_S+NI_S+OCI_S+ε

其中,CAR为公司累计超额回报,BVE_S为公司账面价值除以流通股股数;NI_S为公司净利润除以流通股股数;OCI_S为公司综合收益除以流通股股数。

模型 五 :DAC =X0+X1×OCI_S+X2×ROA+X3×MB+X4×L.TA+X5×LEV+X6×SIZE+X7×OPIN+X8×CONT+ε

其中,DAC是公司盈余管理的替代变量;OCI_S是2009年利润表中其他综合收益数值除以流通股股数;ROA是公司的盈利能力,它等于当年税后利润除以年末资产总额;MB是公司的投资机会,它等于年末公司市场价值除以账面价值;L.TA为公司滞后一期的应计利润。LEV为公司财务杠杆,它等于年末负债总额除以年末资产总额;SIZE为公司规模,它等于年末资产总额的自然对数;OPIN为审计意见类型的虚拟变量,如果审计意见为标准无保留意见,则OPIN=1,否则OPIN=0;CONT为公司是否为国有控股公司的虚拟变量,如果公司属于国有控股公司,则CONT=0,否则CONT=1。控制变量的选取是参照薄仙慧、吴联生(2009)关于国有控股和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与盈余管理研究的模型中的控制变量,而且他们还在研究中得出控股股东性质会影响盈余管理水平,因此在模型五中也将它作为控制变量。

模型六:PAFS=β0+β1×FASSETS+β2×ROE+β3×GROWTH+β4×LEV+β5×SIZE+

其中,PAFS为公司持有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占两类金融资产的比例;FASSETS为企业持有金融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ROE为净资产报酬率;GROWTH收入增长率;LEV为资产负债率;SIZE为公司的规模;IND为行业类型。按照假设一的预期,2010年以前β1显著为正,2010年后β1为正的显著性减弱。

表3 模型六变量描述统计

表4 模型四回归结果

表6 模型六回归结果

五、样本与数据

本文的样本期间涵盖了2007~2009年三年,样本为发行A股的在深沪两市上市的全部公司,不包含金融类上市公司、ST/PT类上市公司、部分数据缺失、数据无法获取的上市公司。数据都是通过CSMAR数据库中提取的。

六、数据处理与分析

1、描述统计分析(表 1)。2009年只有364家A股公司在利润表中披露了综合收益项目,因此在模型四中研究的样本量是364家公司。研究样本的每股其他综合收益平均值为0.06571073,可见这些公司的其他综合收益都要比净利润高。(表2)

模型五经过各种变量的匹配,剔除数据不全的公司后,样本量由364减为311。从表5可知,操控性应计利润(DAC)在2007年、2008年和2009年的平均值和中位数都是正数,最小值都是负数,说明公司既存在向上盈余管理,也存在向下盈余管理,但向上盈余管理的程度大于向下盈余管理程度。(表3)

三年样本量总计是1,735,从表3可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占两类金融资产的比重(PAFS)的平均值为0.58046,说明大多数有两类金融资产的公司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占两类金融资产的比重超过0.5。

2、检验结果分析。由表4可知,三个窗口期,OCI_S的回归系数都为负数,但是只有窗口期为[-5,5]时,公司获得的累计超额回报与每股其他综合收益(OCI_S)显著负相关。说明公司每股其他综合收益越大时,公司获得的累计超额回报就越小,说明综合收益的大小影响股东的相关决策。并且公司获得的累计超额回报与每股净利润显著正相关,与每股净资产负相关。(表4)

从表5中可以看出,2009年每股其他综合收益与2007年的盈余管理水平显著负相关,与2008年和2009年的盈余管理水平不显著相关,与2007~2009年三年盈余管理水平总和显著负相关,说明2007~2009年盈余管理水平能够部分解释2009年其他综合收益的水平。(表5)

由表6可知,同等条件下,2007~2008年公司持有两类金融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与将其持有的金融资产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比例显著正相关,而2009年这种相关性减弱。由此,假设三得证。(表 6)

表5 模型五回归结果

七、结论

本文首先研究了公司披露的年报中的其他综合收益与公司获得的累计超额回报的关系,然后研究了公司2009年利润表中披露的综合收益水平与2007~2009年盈余管理水平的关系,最后比较了两类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与将其持有的金融资产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比例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公司2007~2009的盈余管理水平部分解释了2009年其他综合收益的水平,并且其他综合收益的水平影响股东进行相关的决策,进而影响公司的股价。基于这种影响,管理者将金融资产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动机就小了。

[1]白云霞等.业绩低于阈值公司的盈余管理——来自控制权转移公司后续资产处置的证据.管理世界,2005.

[2]薄仙慧,吴联生.国有控股与机构投资者的治理效应:盈余管理视角.经济研究,2009.2.

[3]高慧.基于会计政策选择的企业盈余管理浅析.新疆财经,2010.1.

[4]高巍.我国现阶段是否有编制综合收益表的必要.财务管理,2007.3.

[5]卿固.金融资产的划分对上市公司盈利质量的影响.Commercial Accounting,2010.2.

[6]叶建芳,周兰,李丹蒙.管理层动机、会计政策选择与盈余管理——基于新会计准则下上市公司金融资产分类的实证研究.会计研究,2009.3.

[7]张清玉.收益计量理念变革讨论——由利润表调整引发的思考.Commercial Accounting,2010.16.

[8]Dechow,P.M.and D.J.Skinner,2000,"Earnings Management:Reconcil ing the Views of Accounting Academics,Practitioners,and Regulators",Accounting Horizons 14.

[9]Healy,P.M.and J.M.Wahlen,1999,"A Review of the Earnings Management Literature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Standards Set ting",Accounting Horizons 13.

猜你喜欢

利润表金融资产出售
2019年中国进出口银行河北省分行利润表
2019年国家开发银行河北省分行利润表
2020年国家开发银行河北省分行利润表
2020年中国进出口银行河北省分行利润表
美国流行商店出售二手服装
Marvell谋求出售芯片业务
Opera启动出售评估
山西省粮食作物出售与收益统计分析
论金融资产转移的相关问题探析
国家金融体系差异与海外金融资产投资组合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