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萎散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观察
2011-08-10郭占芳青海大学附属医院中医科西宁市810000
郭占芳(青海大学附属医院中医科,西宁市 810000)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一种以胃黏膜萎缩变薄、腺体减少或消失为特征的消化系统疾病,为常见病和难治病之一[1],是胃癌的最主要发病因素之一[2]。该病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逐渐升高,50岁以上者发病率可高达50%[3]。因此,有效治疗CAG具有重要的意义。西医对本病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阳性患者采用三联疗法抗Hp;对胃酸分泌缺乏者用胃蛋白酶合剂或稀盐酸;对多灶萎缩性胃炎分泌亢进者用H2受体拮抗剂或质子泵抑制剂;对动力紊乱者用多潘立酮或西沙比利等进行针对性治疗,但其疗效并不十分理想。
CAG在祖国医学中属于“胃痞”、“嘈杂”、“胃脘痛”等范畴,笔者在临床中采用我科自制慢萎散治疗本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病例选择
1.1 临床资料
选择CAG患者177例,均为2009年3月-2010年3月我院门诊或住院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87例,男性45例,女性42例;年龄24~68岁,平均年龄46岁;病程6个月~7年,平均26.4个月。对照组90例,男性45例,女性45例;年龄30~72岁,平均年龄49岁;病程4个月~9年,平均30个月。
1.2 病例选择
1.2.1 诊断标准 符合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分会制定的“全国慢性胃炎研讨会共识意见”[4],根据症状、胃镜、活体组织病理、尿素酶试验确诊。
1.2.2 中医辨证 符合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制定的《慢性胃炎的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5],87例患者依据此诊断标准均属于脾胃虚寒证。
1.2.3 纳入标准 入选前3 d经胃镜和病理诊断为CAG,胃活检快速尿素酶试验阳性,病理学检查Hp阳性,近一月未经抗Hp治疗,且中医辨证属脾胃虚寒证者,可纳入观察病例。
1.2.4 排除标准 消化性溃疡、消化道肿瘤、幽门梗阻、消化道出血者;合并心、脑、肝、肾、造血系统原发病及精神病患者;近期感冒和急性病患者;慢性胃炎但不属于脾胃虚寒证患者。
2 方法与结果
2.1 治疗方法
治疗组给予慢萎散口服治疗(药物组成:黄芪20 g、白术10 g、茯苓10 g、山药10 g、法半夏10 g、沙参10 g、白芍10 g、玉竹10 g、郁金20 g、元胡20 g、五灵脂10 g、黄连6 g、黄芩10 g、蚤休15 g、甘草6 g,选用广东一方制药公司的中药颗粒剂配制慢萎散),每日将上述药物用150 mL开水分2次冲服,4周为1疗程。
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钠肠溶片(山东新时代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4871,规格:每粒10 mg),每次2粒,每日2次,4周为1疗程;克拉霉素胶囊(江苏润邦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3492,规格:每粒0.125 g),每次2粒,每日2次,连用1周停药;阿莫西林分散片(石药集团中诺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80075,规格:每片0.25 g),每次2片,每日3次,连用1周停药。
2.2 观察指标
2.2.1 临床症状 住院患者每天查看病情,门诊患者每周来医院汇报病情1次,个别病例通过电话了解病情;根据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制定的疗效评定标准[5]进行评估,统计临床症状改善率(近期临床治愈+显效+有效=总有效)。
2.2.2 胃镜检查 治疗前、后由同一位具有丰富经验的胃镜医师行胃镜检查并在胃窦、胃体部大小弯及胃角各取活组织1块做病理检查。胃镜参照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制定的《慢性胃炎的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5]进行评定。采用1~3分评分法(1、2、3分别代表轻、中、重度),统计用药前、后胃镜表现的累积分数,并进行治疗前后积分比较。
2.2.3 病理活检 治疗前、后,活组织标本由同一位具有丰富经验的病理科医师行病理组织学检查。参照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制定的《慢性胃炎的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5]进行评定。从炎症程度、活动性、黏膜萎缩程度、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的程度比较用药前、后病理组织学变化,统计逆转改善率,并采用0~3分评分法(0、1、2、3分别代表无、轻、中、重度),从上述5项统计用药前、后每一项的累积分数,进行治疗前、后积分比较。
2.2.4 Hp根除率 通过尿素酶试验统计Hp根除率。Hp疗效标准为治疗4周后复查胃镜,Hp阴性为Hp消除,停药1个月再查Hp仍为阴性为根除。
2.2.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t检验比较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胃镜表现、病理组织学改善积分变化及Hp根除率。
2.3 结果
2.3.1 总体疗效比较 2组总体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2组总体疗效比较Tab1 Comparison of therapeutic efficacies between 2 groups
2.3.2 胃镜下胃黏膜疗效比较 2组胃镜下胃黏膜疗效比较见表2。
表2 2组胃镜下胃黏膜疗效比较Tab2 Comparison of therapeutic efficacy of gastric mucosa between 2 groups
2.3.3 病理组织学积分比较 治疗后,治疗组病理组织学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治疗前其平均病理组织学积分为2.03;治疗后为1.60,治疗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的胃镜表现和病理组织学积分变化比较见表3。
表3 治疗组治疗前后的胃镜表现和病理组织学积分变化比较(±s,n=87)Tab3 Endoscopic feature and histological scores of treatment group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s,n=87)
表3 治疗组治疗前后的胃镜表现和病理组织学积分变化比较(±s,n=87)Tab3 Endoscopic feature and histological scores of treatment group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s,n=87)
与治疗前比较:*P<0.05vs.before treatment:*P<0.05
时间段治疗前治疗后病理组织学积分2.03±0.81 1.60±0.72*胃镜表现积分2.07±0.69 1.50±0.63*
2.3.4 Hp根除率比较 治疗后,治疗组Hp转阴72例,根除率为72.7%;对照组Hp转阴56例,根除率为62.2%。2组Hp根除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3 讨论
CAG是一种多致病因素的消化系统疾病,其中Hp是引起CAG的重要病因[6]。本病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高,是消化系统常见病和难治病之一,在慢性胃炎中约占10%~30%。本病以胃黏膜上皮和腺体萎缩、黏膜变薄、黏膜肌层增厚及伴有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为特征。现代医学认为CAG属癌前病变,约有10%左右的癌变率,而胃癌高发地区可达28%左右。因此,积极治疗CAG是预防其癌变、减少胃癌发病率的有效手段。该病在中医属于“胃脘痛”、“痞满”等范畴。主要是由脾胃虚弱,脾虚不能运化,水湿停留,湿盛困脾,胃虚不能纳谷,胃燥伤脾,脾胃虚而肝乘之则气滞血瘀所致。病理特点为气阴两虚、胃脉瘀阻。实属本虚标实之证。邓铁涛教授[7]认为,CAG实为本虚标实的虚损病。本病之虚,主要为脾胃亏虚。李秀仙[8]认为,瘀血与CAG有密切的关系。气虚血运无力,气滞血行不畅致瘀。故本研究采用健脾温胃、益气养胃法,佐以活血化瘀,予自拟慢萎散口服治疗。慢萎散由黄芪、白术、茯苓、山药、法半夏、沙参、白芍、玉竹、郁金、元胡、五灵脂、黄连、黄芩、蚤休、甘草15味药组成。其中,黄芪、白术、茯苓、山药、法半夏、甘草补气健脾,沙参、白芍、玉竹滋养胃阴,郁金、元胡、五灵脂理气活血止痛,黄连、黄芩、蚤休清胃热。共凑补气健脾、滋阴养胃、理气活血、清热止痛之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连、黄芩、蚤休具有抗Hp的功效。
本研究结果显示,慢萎散治疗CAG病例近期临床治愈率为39%,显效率为32.18%,有效率为13.79%,总有效率为85.05%;治疗后平均胃镜表现积分和平均病理组织学积分分别为1.5和1.6,均小于治疗前的平均积分。治疗前、后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慢萎散具有使胃黏膜上皮细胞逆转的作用,能改善胃之脉络的血运,加速胃黏膜上皮细胞新生和胃黏膜固有腺体的再生,从而防止肠上皮化生或使肠上皮化生消失,最终恢复其生理功能。并可推断该药具有杀灭及抑制Hp的生长繁殖,使Hp转阴的作用。总之,该药对CAG患者临床症状和病理组织学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但其具体作用机制尚不清楚,需进一步进行基础研究。
[1]杨 俊,方向明.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研究近况[J].河南中医,2008,28(2):78.
[2]Karita M,Teramukai S,Matsumoto S,et al.Intracellular VacA is a valuable marker to predict whether helicobacter pylori induces progressive atrophic gastritis that is associate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gastric cancer[J].Dig Dis Sci,2005,50(1):56.
[3]吴玉娥,王淑英,刘大巍,等.慢性胃炎4 741例分析[J].陕西医学杂志,1996,25(8):39.
[4]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全国慢性胃炎研讨会共识意见[J].中华消化杂志,2000,20(3):199.
[5]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慢性胃炎的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草案)[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25(2):172.
[6]Yoshida S,Saito D.Gastric premalignancy and cancer screening in high risk patients[J].Am J Gastroenterol,1996,91(5):839.
[7]邓中光.邓铁涛教授临证中医脾胃学说的应用(一)[J].新中医,2000,32(2):13.
[8]李秀仙.慢性萎缩性胃炎从瘀论治浅析[J].河北中医杂志,2001,23(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