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展“同课异构”活动 探寻聋校校本教研新途径

2011-08-09郄卫萍

海峡科学 2011年4期
关键词:同课异构聋校聋生

郄卫萍

开展“同课异构”活动 探寻聋校校本教研新途径

郄卫萍

福州市聋哑学校

“同课异构”的教研方式是基于体现备课的实质,帮助教师更深入地理解教材,更好地完善自己的教学方式,促进教师能力合作,从而有利于教师更好成长的背景下产生的。它能够最大限度博百家之所长,集众人之精华。这种采取比较研究的校本教研方式能有效解决数学教师在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开阔教师的思路,开创同伴互助、共同发展的新局面。

同课异构 校本教研 共同发展 聋校数学课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教育者发现,面对不同的教育对象,教师要因材施教、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而教师教学理念的落差、教学经验的深浅、教学个性的迥异等种种因素,必然会导致不同教师面对相同的教学内容产生自己个性化的教学设计。在此背景下,“同课异构”渐渐成为一种较流行的校本研究形式。所谓同课异构,就是对同一内容,采用不同的构思、不同的教法,在比较中互相学习、扬长避短、共同提高的一种教研形式。可分为一人同课异构和多人同课异构等形式,一般采取多人同课异构的形式[1]。

为了更好地在聋校开展校本教材研究,落实课堂有效性,我们尝试在聋校数学课中实施“同课异构”活动,并运用教育科学的比较研究方法,对此案例进行比较分析,以求探寻其客观规律,得出符合教学实际的结论。

1 “同课异构”的实施背景

1.1 教材观的改变

教材是学校教学工作中最重要的资源,也是教师实施教学的依据。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新的教育理念提倡鼓励教师拓展教学的空间,即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以更好地培养、提高聋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2]。

1.2 教研方式的改进

传统的教研活动,经常开展的是听课、观摩活动,但许多教师在听课中偏重于对课堂教学的记录,而忽视及时的教学点评,难以收到最佳的观摩、学习效果。新的教育理念提倡教师应以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出发点,开展诸如课堂观察研究、课例分析、案例研究等适合一线教师的教学研讨,而不是去“高攀”专家式的纯理论研究。

1.3 教师间的差异

教师的独特个性在教学活动中是一种重要因素,影响着聋生个性的形成。教师如何利用自身的优势,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激发聋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何利用教师间的差异,开展教研活动,教师可以在比较中互相学习,共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这是教育工作者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1.4 聋生的特点

同一年级的聋生,因为听力损失程度、自身的智力发展水平上的巨大差异,在数学的学习上必然会出现参差不齐的情况。基于我校聋生两极分化严重的特殊性,如何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堂教学,是我们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

“同课异构”的教研方式正是基于帮助教师更深入地理解教材,更好地完善教学方式,促进所有教师发展的背景下产生的。这种采取比较研究的校本教研方式既解决了教师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拓展教师的思路,又真正体现同伴互助、共同发展的特点,是实在又有实效的教研方式。

2 “同课异构”的实施过程

同课异构法的实施过程是:选定课题——研读教材、分析学情——授课教师自我备课——小组教师集体备课、探讨——说课——小组教师指导引领——确定开课教案——上课——课后比较、评价、反思。下面以“圆的认识”的教学为例阐述实施的过程。

2.1 选择课题

《圆的认识》是一堂概念课,教学重点是让聋生调用多种感官更加全面直观的认识圆,并且找到圆心、直径、半径;教学难点在于让聋生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调用多种感官参与认知,了解直径与半径的特点,建构起自己新的知识经验体系。这是一堂可以让聋生“活”起来的课,因此我们选定这一具有研讨价值的课题——《圆的认识》进行教研。

2.2 不同的教学设计

教师分两组独立备课,深入钻研教材,查阅资料,挖掘各种可供利用的教学资源,再根据聋生实际情况、教师本人对教材的个性解读和自身的教学优势,制订教学目标,预设教学过程,提出自己的疑惑之处。

A老师的设计:A老师任教的一班,该班聋生听力损失较为严重,大部分都是重度聋或极重度聋,而且普遍双基较差,学习能力不强,自信心不足。因此,A老师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位在“引导聋生深入生活感悟数学的美妙”上,希望通过本堂课的教学使聋生能够从生活中认识到圆的丰富多彩,加深对圆的认识,同时逐步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学方法以生活中丰富多彩的圆为切入点,化繁为简,让聋生充分感知圆这种图形的美丽,激发聋生学习的动力,同时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培养聋生的动手能力。

B老师的设计:B老师任教的二班,该班聋生中部分聋生有残存听力,言语表达能力较强,而且该班聋生学习能力较强,但同时也存在着基础不扎实,学习不够踏实,不善于观察、发现的特点。因此B老师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位在“动手感受自我发现”上,希望通过让聋生自我动手自我尝试,从而去发现规律,变被动为主动。教学方法以聋生已有的认知水平为切入点,通过复习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从而认识圆是一种由曲线围成的平面图形,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聋生的语言能力,动手、动脑能力,注重培养聋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2.3 课后比较、评价、反思

这是很关键的一个环节。备课研讨中遇到的问题,预设的教学过程能否达到预期效果等问题,在比较中就有了结论和答案。每一种教学都是一种尝试,有尝试、有比较、有反思,教学才能有提高。

由于教育者、教育对象的差异性,两位教师制定的教学目标、设计的教学方法也各不相同。但反思这两节课,共同的成功之处在于:(1)两位老师都重视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聋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教学化繁为简、浅入深出。(2)很好地运用多媒体课件,重点、难点突破自然。(3)注重引导聋生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体验。

“同课异构”只是一个载体,核心是激发教师的内在潜能,张扬个性,建构“和而不同”的教研文化。在“同课异构”的活动中,不仅开课教师得到了锻炼,提高,观摩教师也在反复的集体备课、课后评价中得到了提升。

3 对聋校数学课开展“同课异构”校本教研方式的思考

3.1 要求教师必须深度解读教材

以往的研讨、观摩课,教师们在选取教学内容时都尽量避免雷同,并且尽量选取自己容易把握的内容,避开难点课题。“同课异构”活动偏要选择相同的“参照物”,教师不得不将着力点放在对教材的不同解读,对教学策略的不同选择上。“同课异构”的主要目的不在于评出课的优劣,也不是比较教师教学能力的强弱,而是为了引导教师不“唯教材,唯教参,唯名师”,将精力用在分析聋生特点、学习方式以及聋生的真正需求上。

3.2 有利于教师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促进教师发展

“同课异构”的目的之一在于寻求课堂教学的“实中求活”。不同教师面对相同的教材,结合所教聋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各具特色的教学方式,赋予静态教材更充分的生命活力,为教师们提供了多元处理教材的宽广视角,听课教师可以比较不同教学策略的优缺点,学习、借鉴最适合自己的经验和做法。教师的专业化成长离不开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在“同课异构”的研究过程中,教师们可以不断地更新教学理念,改善教学行为,形成对教材、教学对象、教学方法等独立的有创造性的见解。

3.3 有利于教师合作文化的建立

一位名人说过:“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后每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换后每人有两种思想。”长期以来,教师之间往往是竞争多于合作。“同课异构”活动促进了教师观念的更新,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升了教师个人和整个教研组的教研教改能力。“同课异构”活动创建了合作的教师文化,教师间互相交流,共享资源,教师的差异性资源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和发展。“同课异构”还创设了开放的学习环境,开发了立体的教育资源,调动了广大教师的主观能动性,真正促进了校本教研的深入发展。

“同课异构”的校本教研方式,可以引发参与者智慧的碰撞,可以长善救失,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异构求优,异构求同,异构求效,既有利于教师的扬长避短,更有利于教师在高起点上发展。

[1] 倪小东.“同课异构”——校本教研的尝试[J]. 小学教学参考: 综合版, 2006, (9): 8-9.

[2] 陶秋云.推行同课异构 深化校本教研[J]. 湖南教育:综合版, 2005, (4): 25-26.

猜你喜欢

同课异构聋校聋生
把握“三个基点”,助推聋生数学探究
聋生小学阶段信息技术课程教育研究
培养低年级聋生看图写话能力的策略
聋校语言教学中的
在数学课堂中对聋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探究
立足聋校语文课堂,探寻高效教学之路
基于多元与开放的同课异构教研模式研究
电子白板让聋校英语课堂更精彩
聋校语文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知识的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