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共和县猪轮状病毒感染情况的调查分析
2011-08-07当巴
当 巴
(青海省海南州畜牧兽医站,青海 共和 813000)
猪轮状病毒病是由呼肠孤病毒科(Reoviridae)轮状病毒属的猪轮状病毒感染猪所引起的消化道机能紊乱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是一种在多种动物之间流行的共患病。临床上以厌食、呕吐、腹泻(下痢)、机体脱水和酸碱度紊乱等一系列症候群为主要特征。
共和县地处青海省东北部,地理位置介于东径98°54′~101°22′,北纬35°46′~37°10′之间,隶属于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是一个以牧为主,农牧结合的县。全县总面积为17252.27km2,其中陆地面积14640.73km2,占总面积的84.86%,草场面积121万公顷。平均海拔3200m,具有显著的高原大陆性气候特点,气温日差大,光照强,四季不分明,全年日照2670~3036h,平均气温-0.7℃~6.3℃,无霜期48~157d,年降水量250~420mm,年蒸发量1400~2400mm。为了解和掌握共和县生猪群中轮状病毒感染情况,笔者于2010年4~5月对该县部分乡镇农户散养和养殖场集中饲养的生猪轮状病毒感染情况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被检生猪 这次被抽检的104头生猪均来自共和县恰卜恰、龙羊峡镇和沙珠玉、铁盖乡农户散养和海南州国家粮食储备库养猪场及共和县挂面厂养猪场集中饲养的生猪。其中:恰卜恰镇16头、龙羊峡镇16头、沙珠玉乡16头、铁盖乡16头、海南州国家粮食储备库猪场(在以下统计表中简称猪场1)20头、共和县挂面厂猪场(在以下统计表中简称猪场2)20头(见表1)。
1.2 检测试剂 采用深圳市康百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轮状病毒金标快速诊断试剂”,批号:20101919。
表1 共和县猪轮状病毒抽样检测统计
1.3 粪样采集 被检粪样的采集、包装、运送和保存,按照NY/T541-2002《动物疫病实验室检验采样方法》的标准进行严格操作。
1.4 实验室操作 严格按照“轮状病毒金标快速诊断试剂”说明书的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2 检测结果
2.1 104头被检猪粪样中,检出阳性粪样30份,阳性率28.85%(104/30)。
2.2 54头2月龄以下被检猪粪样中,检出阳性粪样20份,阳性率38.46%(52/20),52头2月龄以上被检猪粪样中,检出阳性粪样10份,阳性率19.23%(52/10)。
2.3 养猪场集中饲养的40头被检猪粪样中,检出阳性粪样14份,阳性率35.00%(40/14)。
2.4 农户分散饲养的64头猪被检粪样中,检出阳性粪样16份,阳性率25.00%(64/16)。
3 分析讨论
3.1 这次的抽样调查是对共和县生猪轮状病毒病感染情况的首次检测,检测结果表明,在共和县不论是农户散养还是养猪场集中饲养的猪群中,普遍存在着猪轮状病毒的感染,而且感染率比较高(28.85%),呈地方性、散发流行。
3.2 对有关调查数据经t-检验处理,发现养猪场集中饲养猪的感染率明显高于农户散养猪的感染率,两者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性(P<0.05),在农户散养和猪场集中饲养的猪群中,2月龄以下仔猪的感染率明显高于2月龄以上生猪的感染率(见表2、表3),两者之间的差异性显著(P<0.05),这与有关文献介绍猪轮状病毒病感染特征基本相符。
3.3 调查显示,共和县养猪场集中饲养猪轮状病毒的感染率高于农户散养猪的感染率,说明在猪群密集的饲养条件下,引起猪轮状病毒病发病的潜在可能性相对于农户散养猪要高。因此,在猪群密集的养猪场一定要加强饲养管理工作,搞好平时的卫生清洁、定期消毒等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表2 共和县猪轮状病毒抽样检测结果统计(2月龄以下仔猪) (头、%)
表3 共和县猪轮状病毒抽样检测结果统计(2月龄以上生猪) (头、%)
3.4 轮状病毒存在于家畜的肠道内,随粪便排到外界环境,污染饲料、饮水、草垫及土壤等,经消化道途径传染易感家畜,此病多发生于晚秋、冬季和早春季节。痊愈动物获得的免疫是细胞免疫,因此,痊愈家畜还可以重复感染。
3.5 这次采集被检粪样时,通过临床观察发现在共和县有关养猪场集中饲养和农户散养的生猪群中,程度不同地都存在仔猪腹泻现象,至于腹泻原因是由猪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还是由其他致病因素引起的,尚不明确,有待今后的工作中继续探讨和查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