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院2009-2010年门急诊处方点评总结分析

2011-08-07王剑虹遵义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药剂科遵义市563002

中国药房 2011年34期
关键词:应用率注射剂不合理

王剑虹,王 曦(遵义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药剂科,遵义市 563002)

为规范处方管理,提高处方质量,促进合理用药,《处方管理办法》(简称《办法》)[1]于2007年5月1日正式实施,规定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处方点评制度。2010年2月10日,卫生部又公布了《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2](简称《规范》),要求各级医院建立健全系统化、标准化和持续改进的处方点评制度。为评价处方点评在医院合理用药持续改进中的作用及进一步落实《规范》的实施,笔者对我院2009-2010年的处方点评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发现问题,总结经验,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持续改进,并为深化公立医院改革,降低医疗费用,促进合理用药,制定干预措施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2010年处方点评资料,其中2009年1 407张,2010年1 641张(均不含精神药品、麻醉药品处方)。参照《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药品说明书及我院制定的《处方评价制度》等对抽样处方进行点评。

2 结果

2.1 处方合格率

2009年点评的1 407张处方中,合理处方1 053张,合格率为74.84%,不合理处方共出现471次;2010点评的1 641张处方中,合理处方1 448张,合格率为88.24%,不合理处方共出现227次。由于1张处方有出现2种以上不合格情况,故不合理处方出现次数大于不合格处方总数。

2.2 处方综合评价指标

处方综合评价指标统计见表1。

表1 处方综合评价指标统计Tab 1 Statistics of comprehensive indicator of prescriptions

2.3 处方不合理情况统计

处方不合理情况统计见表2。

2.4 不同职称医师开具不合理处方统计

不同职称医师开具不合理处方统计见表3。

3 分析与讨论

3.1 处方合格率

处方点评是医院医疗质量持续改进和药品临床应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临床药物治疗学水平的重要手段[1]。2009年,我院门、急诊处方合格率仅为71.92%,总体合格率偏低。为进一步提高处方质量,促进合理用药,2010年5月我院将处方点评纳入医疗安全绩效考核目标中,与临床各科室医师奖金挂钩,同时临床药学室根据《办法》、《规范》等对门诊医师进行为期1周的处方知识培训,同时针对处方点评发现的问题,及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将每月处方点评结果在院内局域网、《药讯》、《医讯》上进行通报反馈,加强与临床医师沟通,对沟通3次仍出现同样问题者采取经济处罚,以此建立持续干预、合理用药的长效机制。从以上调查分析情况来看,我院2010年门、急诊处方合格率上升到88.24%,处方不合理情况得到了良好的控制,说明通过持续处方点评干预,有效地促进了处方质量的改进。

3.2 处方综合指标评价

从表1可见,我院2009-2010年平均每张处方开具的药品分别为1.94、2.02种,无超过5种药品的处方,符合《办法》规定;2010年,处方抗菌药物应用率、注射剂应用率呈下降趋势,分别由2009年的42.36%、30.49%下降到2010年的36.23%、24.98%,说明处方点评及持续干预有效。主要是2009年底我院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制定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规范,加强对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监控,因此门、急诊处方抗菌药物应用率呈下降趋势。相信随着《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的贯彻实施和开展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我院抗菌药物的应用将更趋合理。注射剂应用率虽呈下降趋势,但应用率远超出发达国家的4.00%,也高于国内其他医院报道的10.60%~20.00%。注射剂的过度应用造成医疗资源浪费,而且注射剂中的不溶性微粒、给药中不溶性微粒的累加、配液的浓度、溶酶的选择、注射剂之间的配伍等均易导致大量不良反应发生,如过敏反应、静脉炎、局部肿块硬结、局部感染等。造成注射剂过度不合理应用有社会、经济、心理等多方因素,特别是我院门诊儿科患者较多,医师为迎合家长的急切要求,可能会为一些不需要注射的患儿选择注射治疗。因此在以后的处方点评工作中,应重点加强注射剂的应用管理及宣传教育,减少患儿家长的注射要求,促进注射剂的合理应用。2009-2010年,国家基本药物分别占处方用药的35.05%、32.48%,与文献报道的66.70%~68.25%有较大差距。基本药物应用率偏低,可能是我院大部分医师还缺乏国家基本药物的概念,医师在开具处方时偏重于新药和价格昂贵的药物,且平均每张处方金额有增高趋势(2009年为104.80元,2010年为110.28元),也说明我院需进一步加强落实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切实降低患者的就诊费用。药品通用名应用率较高,分别占处方用药的96.67%、99.61%,说明医师对药品通用名掌握较好,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个别品种上,如磺胺甲氧嘧啶,医师习惯缩写为“SMZ”。2011年我院门诊将全面实行电子处方,药剂科对所有药品通用名进行梳理,届时将不再存在医师开具处方未应用药品通用名的情形。

表2 处方不合理情况统计Tab 2 Statistics of irrational prescriptions

表3 不同职称医师开具不合理处方统计Tab 3 Irrational prescriptions by physicians with different titles

3.3 不合理处方

持续干预后,不规范处方中未应用药品规范名称开具处方、修改未签名或未注明修改日期现象得到了明显控制。但药品的剂量、规格、数量、单位等书写不规范或不清楚的、延长处方用量未注明理由等现象仍较多,主要集中在医师对新药剂量、规格不熟悉或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疗程用药时未注明用药理由。用药不适宜处方中适应证不适宜,用法、用量不适宜,重复给药等也呈下降趋势。不适宜处方中均以适应证不适宜和联合用药不适宜较为多见,如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应用抗菌药物,上呼吸道感染包括普通感冒、急性鼻窦炎、中耳炎、扁桃体炎、喉炎等,不同病变部位病原学差别很大,笼统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在客观上为过多应用抗菌药物创造了条件;联合用药不适宜,如同时为患者开具复方氯唑沙宗片与美洛昔康片或洛索洛芬,复方氯唑沙宗片中含有非甾体类抗炎药对乙酰氨基酚片,两两组合联用可增加胃肠道溃疡和出血的可能性,并明显增加肾毒性的危险。

3.4 不同职称医师不合格处方

对不同职称医师开具的处方是否合理进行统计分析,2009-2010年均以高级职称医师出现不合格处方最多,分别为317次(67.30)、145次(63.88%);中级职称医师开具不合理处方最少,分别为46次(9.77%)、23次(10.13%)。可能与高级职称医师的就诊患者较多,同时部分医师年龄较大,书写容易疏忽有关。其次为初级职称医师,可能是部分新取得执业资格的年轻医师,对于处方规范认识不够造成的。

总之,通过对我院门、急诊处方进行点评及持续干预,有效地提高了处方质量,促进了临床合理用药。但门、急诊处方仍存在一定不合理问题,特别是抗菌药物应用率、注射剂应用率较高,国家基本药物占处方用药的百分率偏低等。所以,在以后的工作中,应针对处方点评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专项点评,落实改进措施;加强医师对基本药物、抗菌药物、注射剂合理应用的培训,鼓励医师优先合理应用基本药物,进一步提高处方质量和合理用药水平,真正做到安全、合理、经济、适当地用药。

[1] 卫生部.处方管理办法[S].卫医发[2007]53号.

[2] 卫生部.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S].卫医管发[2010]28号.

猜你喜欢

应用率注射剂不合理
国家药监局关于修订辅酶Q10注射剂说明书的公告(2022年第11号)
我院2018年抗生素不合理处方分析
铁路货运票据电子化推行影响因素分析
铁路货运票据电子化推行影响因素分析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与12种常用注射剂的配伍稳定性
论新媒体在电子与信息技术教育中的应用
无锡市建筑能效测评选择项节能技术应用分析与研究
中药注射剂树脂检查方法的改进
向“不合理用药”宣战
3种常用抗病毒中药注射剂的配伍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