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细叶桉果实CO2超临界流体萃取物化学成分的GC-MS分析Δ

2011-08-07周燕园梁臣艳陆海林朱小勇桂林医学院桂林市541004广西中医学院南宁市530001

中国药房 2011年27期
关键词:细叶挥发油超临界

周燕园,梁臣艳,陆海林,朱小勇(1.桂林医学院,桂林市541004;.广西中医学院,南宁市530001)

细叶桉果实为桃金娘科植物桉树属细叶桉Eucalyptus tereticornisSmith.的果实。细叶桉又名小叶桉、柳叶桉[1]、褐桉树[2]、羊草果树[3],原产澳大利亚,我国福建、广东、广西有栽培[4,5]。细叶桉始载于《陆川本草》,药用部位为其叶子和果实,辛,微苦,温。具有宣肺利气、止咳平喘、活血散瘀、清热解毒、消炎杀菌、收敛杀虫之功效,用于治疗感冒发热、咳喘痰嗽、脘腹胀痛、泻痢、钩端螺旋体病、跌打损伤、疮疡、丹毒、乳痈、疥疮、癣痒等病[3]。

超临界流体萃取(Supercritical fluid extraction,SFE)技术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分离新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和香料等行业。CO2超临界流体萃取(SFE-CO2)法应用于中药领域,与传统方法比较,有操作温度低、分离效率高且无溶剂残留等优点,尤其适用于热不稳定性天然产物的分离精制,是目前研究中草药等天然产物成分的重要方法之一[6,7]。目前,国内、外对SFE-CO2法提取细叶桉果实化学成分的研究尚未见报道。故笔者采用SFE-CO2法萃取细叶桉果实的有效成分,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法进行分析鉴定。

1 仪器与试药

HL-(5+1)/50 MPa-ⅡAQ型SFE-CO2萃取仪(杭州华黎公司);Agilent 5973N-6890型GC-MS仪(美国Agilent公司);LG16-W型高速微量离心机(北京医用离心机厂)。

二氧化碳(≥99.5%,广西南宁蓝天医用气体有限责任公司);乙醚、无水硫酸钠均为分析纯;细叶桉果实采自广西南宁市郊外,经广西中医学院刘寿养副教授鉴定为桃金娘科植物细叶桉E.tereticornisSmith.的果实,样品经自然阴干备用,标本存于广西中医学院药学中心实验室。

2 方法与结果

2.1 细叶桉果实SFE-CO2提取方法及条件

取细叶桉果实适量,粉碎,过10目筛,取120 g,采用SFE-CO2技术萃取挥发油成分。以挥发油得率为指标,考察不同萃取釜、分离釜1、分离釜2的压力和温度及萃取时间、CO2流量对挥发油得率的影响,比较最佳提取条件,筛选并确定SFE-CO2法提取细叶桉果实挥发油的最优化工艺条件:萃取釜压力20~30 MPa反复升降(温度40~46℃,1℃·min-1);分离釜1压力5 MPa(温度45℃);分离釜2压力6 MPa(温度35℃);CO2流量12.0 kg·h-1;萃取时间60 min。从分离釜收集得棕黄色的萃取物共0.56 g,得率为0.47%。取适量萃取物,滴加重蒸乙醚溶解并稀释10倍,用无水硫酸钠除去水分,离心后取上清液1 μL注入GC-MS仪进行分析。

2.2 细叶桉果实萃取物GC-MS分析

2.2.1 GC-MS分析条件(1)GC条件:采用HP-5MS毛细管柱(30 m×0.25 mm,0.25 μm);柱温:程序升温,初始温度60℃保持1 min,以5℃·min-1升至120℃,保持2 min,再以10℃·min-1升至135℃,保持3 min,以5℃·min-1升至210℃,保持3 min,以2℃·min-1升至230℃,保持1 min,以5℃·min-1升至280℃,保持10 min,最后升温至280℃,溶剂延迟3.0 min;进样口温度:250℃;载气:高纯He;载气流量:0.8 mL·min-1;进样量:1 μL;无分流比。(2)MS条件:接口温度:280℃;电离方式:EI;电子能量:70 eV;离子源温度:230℃;四极杆温度:150℃;倍增器电压:1247 V;扫描范围:45~550 amu;扫描间歇:2.94次·s-1。

2.2.2 细叶桉果实萃取物分析经GC-MS分析后,得到细叶桉果实SFE-CO2提取物的化学成分总离子流色谱图,见图1。对总离子流图中的各峰经MS扫描后得MS图,经过NIST02/WILEY275标准谱图库进行检索,人工谱图解析,并查对有关MS资料,从基峰相对丰度等几个方面进行比较,从而确定出细叶桉果实中的化学成分,并按照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含量。

图1 细叶桉果实SFE-CO2提取物化学成分总离子流色谱图Fig 1Total ion current chromatograms of chemical components from the fruits of E.tereticornis extracted by SFE-CO2

按“2.2.1”项下条件对广西细叶桉果实的SFE-CO2提取物进行成分分析,鉴定出34个化合物,占色谱峰总面积的80.26%,其中以二十九烷(10.36%)、1,1'-(1,2-乙基)二十氢萘(8.20%)、3-(1-甲酰基-3,4-亚甲二氧基苯基)苯甲酸甲酯(5.04%)、二十七烷(5.04%)、十五烷(4.84%)、甲氧基肉桂酸乙酯(4.33%)、9-甲基十九烷(4.24%)为主。细叶桉果实SFE-CO2提取物的化学成分分析结果见表1。

表1 细叶桉果实SFE-CO2提取物的化学成分分析结果Tab 1Analysis of chemical components from the fruits of E.tereticornis extracted by SFE-CO2

续表1Subtab 1

3 讨论

在本文试验条件下,采用SFE-CO2技术,所得萃取物的挥发油成分主要为烷烃、单萜、倍半萜化合物及其衍生物。其中α-水芹烯(3.64%)、左旋樟脑(1.20%)、薄荷酮(0.83%)、(1S)-(-)-冰片(2.27%)、α-松油醇(0.73%)、茴香脑(1.13%)等单萜类总量占相对含量的9.80%;α-荜澄茄油烯(2.12%)、香树烯(1.13%)、α-石竹烯(0.95%)等倍半萜类化合物总量占相对含量的4.20%。这些萜类化合物具有止血、抗炎、止痛、消肿、健胃、清热解毒等多种功效,这与细叶桉果实的药效基本一致;而且多数具有较强的香气和生物活性,是医药、食品、化妆品工业的重要原料。

SFE-CO2法具有萃取过程短、操作温度低、有效成分不易被分解破坏、提取收率高、无溶剂残留等优点,在萃取过程中排除了一些化学成分遇氧氧化及见光反应的可能性,既可以提取低沸点的易挥发性成分,避免破坏具有植物特征的香味成分,使萜烯类组分不易损失;又可以提取出较多的醇、酯、不饱和脂肪酸、长链烷烃和热不稳定组分及易氧化的成分,更能真实、全面地反映药材中的化学组分,从而可使各组分相对含量的数值直接用于鉴定药材质量的真假与优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相信这种新技术在中草药的研究与新药开发中会开辟出更加广阔的应用领域。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第五册)[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638-639.

[2]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上册)[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7:1482.

[3]《全国中草药汇编》编写组.全国中草药汇编(下)[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8:753.

[4]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二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1972:998.

[5]刘玉明,李素芳,吴玉田.桉属药用植物资源调查[J].中草药,2003,34(10):957.

[6]陈振德,李澎灏,谢立,等.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榧树假种皮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J].中国药房,2003,14(9):525.

[7]张建超,方颖,刘焱文,等.正交法优化缬草挥发油超临界CO2流体提取工艺[J].中成药,2008,30(2):202.

猜你喜欢

细叶挥发油超临界
陇南茴香籽中挥发油化学成分的测定
超临界CO2在页岩气开发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紫芸英
牛扁挥发油的提取
广西细叶云南松森林资源动态分析
600MW超临界机组热经济性定量分析
1200MW等级超超临界机组可行性研究
艾叶挥发油对HBV的抑制作用
LDH型高效中药挥发油蒸馏提取装置
细叶小羽藓孢子的超低温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