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支持和非现役文职人员适应水平的关系
2011-08-06266071济南军区青岛第一疗养院陈秀华
266071 济南军区青岛第一疗养院 陈秀华
建立和实行文职人员制度,是中央军委在新时期推进军队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2005年6月国务院和中央军委颁布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职人员条例》。2006年正式开始聘用部分文职人员进入工作岗位。非现役文职人员应聘到部队,在短时间里要实现从老百姓到军人的转变,在这个过程中,思想观念和行为模式都要发生变化,这种变化有时是突然的、剧烈的,适应期易出现焦虑、抑郁、自卑等心理问题[1]。因此,非现役文职人员的适应水平是不容忽视的问题,探讨非现役文职人员军营适应水平与社会支持之间的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
社会支持是指社会各方面的包括家庭、亲属、朋友、同事、党团、工会等组织给个体的精神和物质上的帮助支援[2]。社会支持能对应激状态下的个体提供保护,对维持良好的情绪体验具有重要意义。
适应是生物在生存竞争中适合环境条件形成一定性状的现象,是在遭遇特殊生存压力下的适宜变形行为[3]。有研究表明心理疾病的诱发因素中排首位的是适应困难[4]。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从驻青岛5家军区医疗机构抽取249名非现役文职人员进行调查,回收有效问卷240份,其中男性23名,女性217名;年龄在24~28岁之间,平均年龄(25.3±1.36)岁。
1.2 研究工具 社会生活适应性问卷,修订自Baker&Siryk,该问卷包括4个维度:生活环境适应、交往适应、学习工作适应、情绪状态适应,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64~0.75,经检验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领悟社会支持量表由Zime等编制,Malecki等人经过中文版的修订,分为家庭支持、朋友支持和其他支持3类,该量表的信度系数为0.8248。
1.3 数据处理 全部数据运用SPSS 13.0软件进行处理。
2 结果
2.1 不同支持水平非现役文职人员适应水平的比较 根据非现役文职人员各支持水平的得分,分析如下:非现役文职人员感受到的社会支持和社会适应状况有一定的关系。本研究将社会支持作为自变量,把非现役文职人员感受到的社会支持总体水平分为高、中、低3种类型。结果显示,不同社会支持水平的非现役文职人员的社会适应水平不同,总体适应水平与总体社会支持水平间的相关系数是0.358,显著性水平为P<0.01(表1)。
2.2 不同支持类型非现役文职人员适应水平的比较 不同支持类型的非现役文职人员在社会适应方面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朋友支持型的非现役文职人员适应性最好,家庭支持型居中,其他支持型的非现役文职人员适应性差(表2)。
2.3 非现役文职人员社会支持与适应水平的关系 本研究同时将社会支持和适应水平4个方面进行相关分析,可以看出,家庭支持和非现役文职人员的工作相关最高,朋友支持和非现役文职人员的交往活动相关最高,其中家庭支持型的非现役文职人员在情绪状态适应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表3)。
表1 不同支持水平非现役文职人员适应水平的比较
表2 不同支持类型非现役文职人员适应水平的比较
表3 非现役文职人员社会支持与适应水平的关系
3 讨论
非现役文职人员是所在单位面向全社会招聘,经过层层严格的选拔到部队工作的,他们往往很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工作机会,再加上非现役文职人员大都远离父母,远离亲人,部队陌生的环境,全新的人际关系,富有挑战的工作内容,严格的军事化管理制度,往往使他们出现适应不良。社会支持是一种资源,能为应激状态的个体提供保护,另一方面对维持一般的良好情绪体验具有重要意义,能够给个体在社会交往中带来信心和鼓励[5]。
在本文研究中,朋友支持和非现役文职人员的交往活动相关最高、家庭支持和工作相关最高。父母的期望和关爱有利于促进非现役文职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但非现役文职人员从朋友那里获得支持比从其他来源获得支持相对较高,社会适应也最好,说明朋友在非现役文职人员生活中的重要性。非现役文职人员看重于朋友的原因:①非现役文职人员正处于青春期,这个时期情绪和情感释放的对象往往是朋友而不是父母。②朋友相似的经历,相似的心路历程更能对他们的适应状况产生共鸣。③大多数非现役文职人员往往出于对父母的孝心,不想让父母为自己担心,报喜不报忧,从而隐瞒自己适应过程中的烦恼。部队应注意非现役文职人员交往能力的培养,为他们的交友提供好的平台。
在部队,非现役文职人员所在单位的一线领导,如医疗部门中护士长、科主任等直接领导也是重要的支持系统,他们直接参与到非现役文职人员的工作,熟悉他们的生活,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因此在部队要对基层领导做好动员,让他们采取有效的工作方式、方法,做好非现役文职人员的心理后盾,让非现役文职人员多感受组织的关怀,获得归属感。从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以看出非现役文职人员感受到的社会支持水平低,其适应水平就低,感受到的社会支持水平高,其适应能力就高。良好的社会支持能让他们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得到更多的心理关怀和物质帮助,更好地应对挑战,而应激成功后的积极体验进而又促进他们的适应水平。部队要注重培养非现役文职人员交往能力,让他们学会怎样从朋友、家庭、领导等方面获得支持技巧。
[1]周满臻.浅谈疗养院非现役文职护士的培养与管理[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7,24(7B):58-59.
[2]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杜,1999:86-88.
[3]GoyneJC,DowneyG.SocialFactorsandPsychopathology:Stress,social support,and coping process[J].Ann Rev Psychol,1991,42:401-425.
[4]黄万琪,周威,程清洲.大学生社会支持及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水平相关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06,22(2):139-140.
[5]吴志霞,姜乾金,钟霞.生活事件、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对护士心身反应的交互作用探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12A):6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