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3例儿童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临床分析
2011-08-06李爱国龚春华
李爱国,龚春华
南通大学附属海安医院儿科,南通 226600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antibiotic associated diarrhea,AAD)是指使用抗生素后导致肠道菌群紊乱或因抗生素本身的毒副作用而引起的腹泻。目前尚无统一的AAD诊断标准,如果在近期或正在接受抗生素治疗以及治疗后2个月内发生的腹泻,每天≥3次,连续2d以上,均应考虑AAD的可能[1]。我国住院患者抗生素类药物使用率高达80%[2],随着抗生素种类的不断增多以及临床的广泛使用,5%~30%的住院患者会发生AAD[3]。AAD的发生延长了患儿的病程,增加了患儿的痛苦,因此,如何预防AAD的发生,应当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本文旨在分析AAD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为预防ADD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和方法
我院儿科2009年至2010年因各种感染性疾病住院的患儿1723例。其中男912例,女811例,年龄1月~15岁。其中发生AAD 183例。AAD的诊断符合《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4],具体入选标准为入院3天后出现腹泻,剔除原发病为消化系统疾病的患儿。收集AAD患儿的一般资料 (包括年龄、性别)、使用抗生素的种类及疗程、发生AAD时抗生素使用时间、原发疾病、季节等有关临床资料。
1.2 统计学处理
统计软件为SPSS 11.5版,数据采用χ2检验。
2 结 果
2.1 疾病种类与AAD发生率的关系
1723例感染性疾病患儿中,AAD患儿为183例,总发生率为10.6%,其中呼吸系统、泌尿系统、中枢神经系统、血液系统、结缔组织系统疾病中AAD的发生率分别为 11.3%、7.0%、8.8%、5.6%、7.0%,以呼吸系统疾病患儿中AAD的发生率比其他系统疾病患儿的发生率高。
2.2 患病年龄、季节与AAD发生率的关系
各年龄组均有AAD发生,其中婴、幼儿AAD的发生率(21.6%、11.8%)明显高于其他组别儿童的发生率(3.4%),尤其<1岁患儿AAD发生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AAD患儿中,冬季AAD的发生率为15.5%,高于年平均发生率(10.6%,P>0.05),夏、秋季节 AAD 的发生率分别为5.3%、6.5%,低于年平均发生率(P<0.05)。 见表 2。
表2 季节与AAD发生率
2.3 抗生素使用种类、使用时间与AAD发生率
1723例感染性疾病患儿中抗生素使用时间最短3天,最长17天,平均使用时间为8.9天,发生AAD的抗生素最短使用时间为4天,使用抗生素时间超过7天患儿AAD的发生率为14.2%,明显高于使用不超过7天患儿的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抗生素使用种类中,以阿奇霉素及阿奇霉素与头孢三代联合治疗时,AAD发生率最高,分别达25%、21.4%;其次依次为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12.1%、美洛西林舒巴坦9.0%、二代头孢8.3%、阿莫西林6.3%、三代头孢5.8%。
3 讨 论
AAD病因及发病机制复杂,尚未完全清楚,目前认为抗生素使用后破坏肠道正常菌群,引起肠道菌群失调,肠道益生菌数量明显下降,条件致病菌数量异常增多,肠道黏膜屏障损伤,消化吸收代谢受到影响,从而导致AAD;肠道益生菌减少,使多糖发酵成短链脂肪酸减少,未经发酵的多糖不易被吸收,滞留于肠道而引起渗透性腹泻;抗生素应用后使具有去羟基作用的细菌数量减少,致使鹅脱氧胆酸的浓度增加,强烈刺激大肠分泌,常继发分泌性腹泻;抗生素毒性作用可直接引起肠黏膜损害和肠上皮纤毛萎缩,引起细胞双糖酶的活性降低,从而导致吸收障碍性腹泻。而本研究结果发现,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美洛西林舒巴坦、二三代头孢等AAD发生率较高,与文献报道相符,但阿奇霉素及其与头孢三代联合治疗致AAD的发生率最高,这可能与婴幼儿胃肠功能相对差,而阿奇霉素是胃动素受体激动剂,可刺激胃窦及十二指肠收缩,引起胃肠蠕动增快,而导致肠痉挛、腹泻、呕吐等。
本研究结果发现婴幼儿、尤其1岁以下婴儿,AAD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儿童,可能与婴幼儿胃酸度低,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补体水平低,血清免疫球蛋白和胃肠分泌型IgA较低,对外界环境变化耐受力差,故使用抗生素后容易发生AAD。各系统疾病种类中AAD的发生率以呼吸道系统疾病最高,其次为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一方面可能与呼吸系统疾病中抗生素使用多为联合治疗,另一方面可能因为婴幼儿不能咯出呼吸道炎性分泌物,多通过胃肠道排出,炎症分泌物刺激胃肠道黏膜,而加重了AAD的发生;在冬春季节AAD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夏秋季节,亦可能因为冬春季节患儿抵抗力差,呼吸道系统疾病的发生率高,而呼吸系统疾病AAD发生率是最高的。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时,AAD多因抗生素联合应用,且治疗时间较长(10~14天)引起。
既往报道[5]认为,1岁以内的婴儿、抗生素使用时间长、联合应用及危重疾病患儿是AAD发生的高危因素。本研究亦显示婴幼儿、呼吸道感染、冬春季节、广谱抗生素联合应用等,为AAD的高发危险因素。AAD以腹泻为主要表现,临床症状有轻有重。轻型患者仅表现解稀便2~3次/d,持续时间短。中等型患者临床腹泻次数较多,可合并肠道机会菌感染,大便可出现红、白细胞。重型患者往往伴有特殊条件致病菌感染,其临床症状重,腹泻水样便10~20次/d,常伴发热、腹部不适、里急后重、脱水、电解质紊乱等。对轻中型患者停用或改用适当的抗生素及肠道微生态治疗后可愈,而重型患者需选用甲硝唑或万古霉素等敏感抗生素进行治疗,且治疗时间较长,因此早期发现AAD,防止发展为重型是AAD治疗的关键,对存在高危因素的患儿,应予重视,尽早采取干预措施。本研究183例AAD患者在腹泻早期使用肠道益生菌,并尽快停用抗生素等处理后,腹泻多在3~10天痊愈或好转,无重症病例发生。
[1]吴 迪,沈可欣.危重患者与抗生素相关性腹泻[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7,17:587-8.
[2]白文元.重视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预防和治疗[J].中华消化杂志,2005,25(8):449-50.
[3]郑松柏,唐 曦,尹曙明,等.抗生素相关性腹泻296例流行病学及临床分析[J].上海医学,2005,28:1014-7.
[4]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试行)[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0-2.
[5]梁秀安.微生态制剂预防儿科Icu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临床观察一探讨在儿科Icu住院患儿中应用微生态制剂预防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效果 [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5,17:38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