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对武训先生和先父陶行知先生的认识

2011-08-05陶城

中国德育 2011年8期
关键词:孩儿育才精神

陶城

编者按今年是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诞辰120周年。他,“为一大事来”,创造性地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主张,并且身体力行,将生活教育理论付诸实践;他,“爱满天下”,最大的愿望是“知识化成甘霖,使大地处处受到润泽;知识化成太阳,使所有民众都得到照耀”。他的教育思想和情怀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至今,不少学校和教育工作者在他教育思想的指引下,在他教育情怀的感召下,仍在探索“什么是教育”“什么是好教育”。本期集中刊出相关研究和实践成果,以表达对陶行知先生深切的怀念,彰显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生命力。

早在抗战期间即20世纪30年代末40年代初,先父陶行知创办育才学校时,我就对武训十分崇敬了。

40年代初,先父办育才学校日益困难,当时米价暴涨,学校存款悉数垫到伙食上,向银行借来的钱也全部花尽。最困难时,先父与全校师生员工一样,每天只能吃用霉臭米煮成的稀饭,早晨的菜也只是一小碟黄豆或是水煮的被虫磕过的蚕豆。在这样艰苦的岁月里,先父向全校提出“一切为创造,创造为除苦”和“学做集体的新武训”的号召。音乐组的孩子们举办音乐会,绘画组的孩子们举办木刻和画展,戏剧组的孩子们举办话剧公演,舞蹈组的孩子们举办歌舞公演,为育才学校募捐。此外,全校同志还响应先父的号召,“开荒种地,实行生产自救”。是武训先生的伟大精神,鼓舞着先父带领育才全体师生与困难作坚决的斗争。为了战胜千灾万难,为了抗战,为了中华民族的劳苦孩儿,为了解决全校500余人的温饱及教学设备的添置,先父长年累月拖着患有严重高血压的病体,顶着酷暑与炎炎烈日,冒着严寒与风雨,到处奔波为育才学校筹款。正如他在《武训先生画赞》这首诗中写的那样:“朝朝暮暮,快快乐乐。一生一世,到处奔波。为了苦孩,甘为骆驼。于人有益,牛马也做。为了一件大事来,兴学兴学兴学。”多少热心的朋友深受先父新武训精神感召,伸出了援助之手。如冯玉祥老在育才学校全体师生员工面临断炊之时,按月赠送大米。经过先父与全校同志本着集体新武训的精神,努力奋斗,发奋创造,终于战胜了凶涛险浪,使育才学校名扬海内外,成为中华及世界教育史上的一颗明珠。

先父对武训十分钦佩,这也深深感染与教育着我。他把武训精神概括为“三无四有”。“三无”即是一无钱,二无靠山,三无教育。“四有”即是一有合乎大众需要的宏愿,二有合乎自己能力的办法,三有公私分明的廉洁,四有尽其在我坚持到底的决心。1946年,先父写了一首《武训赞》诗:“大仁大智,大彻大悟。贯彻始终,教育为公,愿力无穷。”这是先父对武训精神最为精辟的和再好不过的概括。

武训的大智表现在一个在饥饿线上的乞丐,既无钱,又无靠山,尤其是未曾受过教育,居然能有着为劳苦孩儿造福的宏愿,大办义学,探求出一条为解决办学经费行之有效的办法:“行丐筹募,日积月累,存钱取息,租地积金。”这岂不是大智吗?他的大智还表现在他的“大感”上,即具有感召和感染精神,深深感动开明绅士和举人,使他们担任那些流着鼻涕、满脸污浊但纯朴可爱的劳苦孩儿的老师,这岂不是大智吗?他的大智还表现在他的善于劝导老师善教仁教好教上。在当时,私塾先生是靠戒尺逼着学生学习的,而武训却是谆谆诱导,力求学生从内心里自觉地去好学去善学,这是十分可贵的。武训先生这种好教善教仁教至今仍值得提倡和学习。

武训是伟大的。武训之所以伟大,在于他最善于继承和发扬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来固有的美德。他无比仁爱劳苦孩儿,无比精忠报效于劳苦大众,凡乞来的钱全部用于办义学,他是真正做到先父所说的那样:“万分清廉不过一小善,一念贪污即为大恶。”他大办义学,是为大义;他在行乞和对待师生上极为和睦,是为和平。他的这种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之固有美德的精神,对我们这些后人来讲,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武训之所以伟大,还在于他勇于创造和敢于开辟的伟大精神。先父在1944年致育才之友与生活教育社同志的一封信中,盛赞武训先生是“平凡而伟大的先贤,是普及教育之先导,私人兴学的表率”。武训早在19世纪下半叶就敢探未发明的义学这一新理,敢入未开化的义学这一边疆,实在是令人钦佩的第一流教育家。他的“义学症”愈犯愈严重,办义学的成果日愈丰硕。办的义学校一个接一个,受教育的劳苦孩儿越来越多,义学教育的范围不断扩大,由一个县扩大到三个县,使更多劳苦孩儿能享受到义学之乐和义学教育之福。武训为劳苦孩儿办义学是史无前例举世无双的,可以说普及教育是武训之大发明与大创造。就发明创造来讲,他可以与他同时代的世界大发明家爱迪生相媲美,交相辉映。但这位第一流的教育家不是出自教育界,而是出自于乞丐界。这位第一流人物与爱迪生一样,不是由学校造就的,而是由先父所说的社会大学堂即人民大学堂造就的。今天,学习武训的创造精神及开辟精神,意义仍然重大。先父说:“创造开辟都要有胆量”。

武训之所以伟大,还在于他有大感(感召、感染)精神。武训认识到,一个人办义学是不能成功的,必须以自己一片对劳苦孩儿的赤诚之心与办义学的宏愿来感召社会上更多的明智人士,如开明的绅士、进士及官吏来支持他办学,做到有钱出钱、有地捐地、有智出智、有力出力。武训联合社会力量办学的主张,后来由先父将之发展为具有强烈时代性与革命性的人民联合办学的主张,即人民教育路线。先父特把“联合”这两字列入他所立之“大学之道”中“民德”四大要目之一。“联合力”之大小取决于“大感力之大小”。

向武训学习,学习什么呢?在继承发扬其崇高精神及办义学上,我们应抱什么态度、应持什么原则呢?这值得作进一步探讨。在这些方面,先父为我们作了表率。先父在1940年《战时教育》上发表的《新武训》一文中写道:“武训之所以成为普及教育之义人,是因为他抱着兴义学之宗旨,用整个生命来贯彻它。让我们大家跟武训先生学吧!学他自食其力,学他贯彻宗旨,学他注意后辈之长进,学他看重先生之责任,学他苦口婆心劝人有力出力、有钱出钱共兴义学(大感召精神及联合主张)。今日大敌当前,如果武训复生,他所要办的不可能是旧日之义学,而一定是抗战建国之新义学。倘使刻板去学武训,那又是武训的罪人了,我们所要学的是武训的精神,配合新时代之需要,普及新义学,以增加抗战建国之力量。”先父赋予武训精神及其办义学之举以强烈的时代感,使之具有新时代之使命,一切从新时代人民的需要出发。我们应当发扬光大武训的崇高精神及其办义学的主张,即“武训之道”及先父所创立的“行知之道”。唯有这样,武训精神及先父的思想才有生命力。先父又说:“我们大家要合起来做集体武训,孳生千千万万的新武训来扶助贫苦的小朋友,取得求学机会。我更希望有财富的,有学问的,有青春的都做起新武训来,督促自己慷慨出钱,督促自己认真教人,督促自己努力求学,毋须别人来苦劝。这样教育不但容易普及,而真正自由平等幸福的新中国也可以创造成功了。”先父的如上之言,对于我国全民族素质提高,使“文盲”变成“文明”,使“希望”变成“现实”,是有着深远意义的。

武训还有一项美德值得我们学习,那就是他那富有解放思想及解放行动的伟大精神,即武训作为一个乞丐敢想别人所未曾想(办义学之想),敢为别人所未曾为(办义学之为)。“解放”这两个字当时对武训来讲,只是指怀有为劳苦大众劳苦孩儿解除因不识字而受恶棍之欺压和剥削之苦。但由于武训所处之时代及其个人情况之局限性,他不可能做到推翻压在人民大众身上的两座大山——封建制度及帝国主义,以达到人民大众的彻底解放。后来,先父把武训“解放”这一美德,发展为新时代之美德,并列入他所立之“大学之道”中“民德”四大要目之一。“解放”在先父看来,意味着谋求人民大众的彻底解放,即捣碎加在人民大众身上的“国际脚链手铐”“政治脚链手铐”“经济脚链手铐”“文化脚链手铐”和“社会脚链手铐”。

先父提倡把武训解放出来,他说:“武训是属于四万万五千万人中之每一个人。让我们把武训先生从我们的小圈子里飞出去,飞到四万万五千万人中之每一个人的头脑里去,使每一个人都自动的去兴学,都自动的去好学,都自动的去帮助人好学,以造成一个好学的中华民族,保证整个中华民族向前进,向上进,进步到万万年。”

先父把武训精神发展为“集体新武训精神”。在向武训及古今中外一些圣贤的学习上,他为我们树立了榜样。整个世界与中华民族的进步与发展,是离不开前人为我们垫好的起步石的。先父最反对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地向他学,反对对他的学说和言词生搬硬套照样画葫芦地学。他对他的学生吕长春说:“你怎能一字一句照样地学我呢?更何况我是陶行知,你是吕长春,你我的年龄、经历、人际关系都不同,生活在变化,历史在变化,你怎样一字一句地模仿我呢?此路不通,要另寻生路,那就是——仿我者死,创我者生。我欢迎你学习生活教育,更重要的是结合形势的发展向生活学,向大众学。”

先父盛赞武训的一生是“教育为公,愿力无穷”的一生。为了更好地发扬武训精神,我在先父写的《武训传》这首诗中添加了“大义”“大勇”“大廉”“大感”“大联”“大解”“大创”“天下为公”和“世界大同”而成为《新武训赞》:“大仁大义大智大勇大廉,大彻大悟大感大联大解大创。贯彻始终,教育为公,天下为公,世界大同,愿力无穷!”

先父于1946年,在《社会大学颂》这首诗中道出了 “大学之道”,我把其称之为“行知之道”,因为这是先父一生所信、所传播和所奉行之道。今摘诗中一段:“大学之道,在明民德,在亲民,在止于人民幸福,是我们创学的主张。什么是民德?要目有四项:觉悟、联合、解放,还有创造——要捣碎痛苦的地狱,创造人间的天堂。大家一起来,创办这个社会大学堂,人民大学堂,民主世界大学堂!”下面仿先父这一段诗,把武训的“三无四有”精神概括为“武训之道”:“武训之道,在明劳苦孩儿德,在亲劳苦孩儿,在止于劳苦孩儿幸福。”

“劳苦孩儿德”即为有一颗爱劳苦孩儿的真善美之心,有为劳苦孩儿造福之德。“劳苦孩儿德”的要目有:大仁大义大智大勇大廉(洁),大彻大(觉)悟大感(召)大联(合)大解(放)大创(造)。

十年来我愈是向武训及先父学习,愈认识到 “武训之道”与“大学之道”意义的深远。近年来,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思想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即武训“为众谋”及先父所倡导的“爱满天下”“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伟大精神有所淡薄,社会道德有所败坏。民主教育与民主作风在一些中小学教师中也有所削弱,在一些中小学中存在着体罚和变相体罚。50年前先父所提倡的“五大民主”即国际民主、政治民主、经济民主、文化民主、社会民主仍不失其重大的现实意义。

责任编辑/刘烨

猜你喜欢

孩儿育才精神
以德求得,因材育才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人夏
拿出精神
衣服
灵狐少年
五月,黑色花蕾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