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低分子肝素钙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早期脑梗死42例临床疗效分析

2011-08-04

中国医药指南 2011年34期
关键词:达拉肝素分子

唐 珂

(甘肃省中医学院附属医院脑病科,甘肃 兰州 730000)

早期急性脑梗死是脑血管常见疾病,且较为严重,其致残率、致死率均高,预后较差,严重影响患者健康生活,但临床发现早期进行有效控制可阻止其进行性加重。针对早期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以溶解血栓、降解纤维、抗凝治疗提高脑梗死患者生活质量为主。我院将低分子肝素钙联合依达拉奉治疗42例早期急性脑梗死患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7年9月至2010年9月我院收治的84例经脑电图、头颅CT及临床各项检查确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病程为1h~2d,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2例,其中治疗组的平均年龄(48.2±5.2)岁,男性28例,女性14例;对照组患者的平均年龄(47.3±1.3)岁,男性27例,女性15例。 病例排除标准[1]:排除妊娠、哺乳期妇女、心血管呼吸系统病变,以及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或颅内占位性病变,此外排除有显著过敏体质者,凝血系统病变者。 所有观察对象的年龄、性别等基线资料经统计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疗效、治疗后凝血功能比较

1.2 服药方法

①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对症支持治疗,并且每日使用低分子肝素钙进行腹部皮下注射,每日注射0.4mL,分两次注射;②治疗组:在上述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注射液,加如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每日注射依达拉奉60mL,分两次进行。治疗期间密切观察患者有无全身或局部不良反应出现。两组皆治疗两周。

1.3 对照指标

于治疗前检查每位患者脑电图、CT平扫、MRI、肝肾功能及其他常规检测,此外还包括凝血功能的检测凝血活酶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时间(APTT),血浆纤维蛋白含量治疗2周后复查,将患者上述检查情况比较。

1.4 疗效判定[2]

按照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制定评分方法,据治疗前、后功能缺损评分。基本痊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病残度0;同前述,显效:46%~90%,病残度1~3;有效18%~45%;无效:减少或增加17%以上。③日常生活能力(ADL):采用Barthel指数记分:本实验中评分>60分者视为有效。

1.5 统计分析

Excel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进行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非参数检验分析(Z检验)。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疗效

两组临床症状相比较治疗前均有一定好转,治疗组总有效率81.7%,其中显效者16例,有效者22例,无效者8例;对照组总有效率75.5%,其中显效12例,有效22例,无效12例。两组总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98,P<0.05)。

2.2 不良反应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期间有1例出现牙龈出血,未服药后不良反应消失;对照组治疗期间2例出现皮肤青紫等反应;两组一年内随访未见肝肾功能血常规异常。

2.3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日常生活评分

治疗组均较对照组结果优。

2.4 凝血功能

两组治疗后PT、TT、APTT均较治疗前延长,且FIB浓度降低,同治疗前相比具有明显差异,但两组间比较并无明显差异(P>0.05)。具体数据见表1和表2。

3 结 论

急性脑梗死的发病原因及进展多是由于脑血管中存在大量血栓后建立侧支循环,管腔狭小且血液高粘稠致使脑血管堵塞,致使其后发展成为脑水肿、脑出血等严重病变,危及患者生命[3]。目前认为,脑梗死区存在低灌注区,而血流反复的低灌注会造成黄嘌呤氧化酶及过氧化酶等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大量的产生,在炎症过程中,白细胞对浸润区大量的吞噬作用也致使氧自由基进一步加速生成,脑组织的损害导致毒性氨基酸释放,钙离子内流等一系列损伤脑细胞的反应[4],因此,短时间内抑制缺血后造成的再灌注损伤,减小脑梗死面积的增加可拯救受损的部分神经元,成为控制早期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方法。

表2 神经功能评分

依达拉奉是一种可有效清除羟基自由基、抗氧化的药物,动物实验证明,依达拉奉可以减少脑梗死,抑制血流损伤后在关注所造成的脑水肿,保护脑组织,防止其受到氧化性物质的损伤。于是日本将其正式推广于临床治疗急性脑梗死[5],并且取得了很好的疗效。低分子肝素钙具有抗凝血因子Ⅹ与抗凝血酶纤维活性的作用,并且可以抑制组织因子的释放,能够溶解血栓防止脑血管梗死。因此将依达拉奉同低分子肝素钙联合使用在治疗急性早期脑梗死具有较好的疗效。所以,我们考虑将依达拉奉同低分子肝素钙联合使用以期提高急性早期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水平,二者联合可相互促进预防血栓的形成,增加治疗效果。

本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单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效果不及与依达拉奉联合使用明显,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活动能力的改善均较对照组更为明显,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凝血功能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善,且二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未见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所有患者均未发生严重的副反应。这就提示两药联合使用更有利于药效的发挥,不良反应少,稳定性好。

综上所述,低分子肝素钙联合依达拉奉相比单纯使用低分子肝素钙在治疗急性早期脑梗死患者临床疗效更明显,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可于临床推广。

[1]罗小勤.低分子肝素的临床应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0,3(14):123-124.

[2]薛战尤,李祯,刚书成,等.依达拉奉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疗效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13(17):221-222.

[3]张东君.低分子肝素钙、阿司匹林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J].中国药学杂志 2005,40(8):98-99.

[4]宋晓斌.依达拉奉联合丹参酮ⅡA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0,13(23):141-142.

[5]Emanueli C;Madeddu P.Angiogenesis therapy with human tissue kallikrein for the treatment of ischemic diseases[J].Arch Mal Coeur Vaiss,2004,97(6):679-787.

猜你喜欢

达拉肝素分子
分子的扩散
肝素在生物体内合成机制研究进展
费森尤斯血液透析机中肝素泵的故障处理及日常维护保养
“精日”分子到底是什么?
米和米中的危险分子
十天记录达拉维佳能EOS 5DS印度行摄
臭氧分子如是说
肝素结合蛋白在ST段抬高性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临床意义
低分子肝素改良注射法用于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术后110例
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治疗缺血性脑卒中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