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秦F1代、和秦F1代与秦川牛生长性能比较
2011-08-04张刚娟苏敬水辛亚平昝林森蔺彦龙穆国鹏田万强
张刚娟,苏敬水,辛亚平,昝林森,蔺彦龙,穆国鹏,田万强
(1.陕西商南县畜牧中心赵川兽医站,陕西 商南 726305;2.陕西省蒲城县畜牧兽医工作站,陕西 蒲城 715500;3.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陕西 杨凌 712100;4.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地区江孜县农牧局,西藏 日喀则 857400;5.西藏自治区那曲地区班戈县农牧局,西藏 那曲 852500;6.杨凌职业技术学院生物工程系,陕西 杨凌 712100)
秦川牛是优良的地方黄牛品种,因产于陕西关中地区的八百里秦川而得名[1]。安格斯牛是18世纪英国培育的小型早熟专门化肉牛品种[2],该牛体质结实,适应性和繁殖力强,公牛可作经济杂交的父本;日本和牛为日本国独有,是独特的肉牛品种,以肉质优良闻名于世界[3],其肉大理石花纹明显,又称“雪花肉”[4];研究安秦牛、和秦牛的生长性能非常必要,不仅可以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也对我国肉牛产业发展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5]。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来源
在杨凌秦宝牛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育肥牛场随机挑选6月龄的体质健康、体重匀称的安秦F1代公牛10头、和秦F1代公牛10头、秦川牛公牛10头,作为试验用牛[6]。
1.2 日粮组成
日粮组成包括玉米青贮、干麦草、干苜蓿、啤酒糟、精料补充料等原料。粗饲料配方和精料补充料根据不同月龄配方不同。试验牛的日粮组成见表1。
1.3 试验方法
定期用电子磅秤,测杖,卷尺对实验牛进行测定6月龄、12月龄、18月龄、24月龄时的空腹体重、体长、体高、胸围指标。每次体尺测量均在一天的同一时间空腹条件下进行。
表1 试验牛的日粮组成
2 结果与分析
2.1 体尺指标比较
从安秦F1代、和秦F1代与秦川牛的体重、体尺测定结果(见表2)可以看出,6月龄时,安秦F1代公牛的体高比秦川牛公牛增加了9.8cm,提高了10.0%;和秦F1代公牛的体高比秦川牛公牛增加了6.2cm,提高了6.3%。安秦F1代公牛的体长比秦川牛公牛增加了9.9cm,提高了9.8%;和秦F1代公牛的体长比秦川牛公牛增加了9cm,提高了8.9%。安秦F1代公牛的胸围比秦川牛公牛增加了5.7cm,提高了5.4%;和秦F1代公牛的胸围比秦川牛公牛增加了2.1cm,提高了2.0%。安秦F1代公牛的体重比秦川牛公牛增加了71.4kg,提高了48.5%,差异显著(P<0.05);和秦F1代公牛的体重比秦川牛公牛增加了69.3kg,提高了47.1%,差异显著(P<0.5);安秦F1代公牛与和秦F1代公牛差异不大(P>0.05)。
12月龄时,安秦F1代公牛的体高比秦川牛公牛增加了18.4cm,提高了17.2%;和秦F1代公牛的体高比秦川牛公牛增加了11.2cm,提高了10.5%。安秦F1代公牛的体长比秦川牛公牛增加了14cm,提高了11.8%;和秦F1代公牛的体长比秦川牛公牛增加了7.2cm,提高了6.1%。安秦F1代公牛的胸围比秦川牛公牛增加了11.6cm,提高了8.1%;和秦F1代公牛的胸围比秦川牛公牛增加了10.5cm,提高了7.3%和。安秦F1代公牛的体重比秦川牛公牛增加了42.9kg,提高了13.6%,差异显著(P<0.05);和秦F1代公牛的体重比秦川牛公牛增加了38.3kg,提高了12.1%,差异显著(P<0.05);安秦F1代公牛与和秦F1代公牛差异不大(P>0.05)。
表2 安秦F1代、和秦F1代与秦川牛的体重、体尺测定结果
18月龄时,安秦F1代公牛的体高比秦川牛公牛增加了11.9cm,提高了9.7%;和秦F1代公牛的体高比秦川牛公牛增加了10cm,提高了8.2%。安秦F1代公牛的体长比秦川牛公牛增加了12.4cm,提高了9.3%;和秦F1代公牛的体长比秦川牛公牛增加了7.1cm,提高了5.3%。安秦F1代公牛的胸围比秦川牛公牛增加了16.4cm,提高了10.1%;和秦F1代公牛的胸围比秦川牛公牛增加了11.6cm,提高了7.2%。安秦F1代公牛的体重比秦川牛公牛增加了117.5kg,提高了28.3%,差异显著(P<0.05);和秦F1代公牛的体重比秦川牛公牛增加了119.1kg,提高了29.2%,差异显著(P <0.05);安秦F1代公牛与和秦F1代公牛差异不大(P>0.05)。
24月龄时,安秦F1代公牛的体高比秦川牛公牛增加了9.6cm,提高了7.1%;和秦F1代公牛的体高比秦川牛公牛增加了6.2cm,提高了4.6%。安秦F1代公牛的体长比秦川牛公牛增加了14cm,提高了9.8%;和秦F1代公牛的体长比秦川牛公牛增加了10.2cm,提高了4.6%。安秦F1代公牛的胸围比秦川牛公牛增加了12.2cm,提高了6.9%;和秦F1代公牛的胸围比秦川牛公牛增加了9.8 cm,提高了5.7%。秦F1代公牛的体重比秦川牛公牛增加了161kg,提高了32.5%,差异显著(P<0.05);和秦F1代公牛的体重比秦川牛公牛增加了148.1kg,提高了29.9%,差异显著(P <0.05);安秦F1代公牛与和秦F1代公牛差异不大(P>0.05)。
2.2 平均日增重比较
表3 安秦F1代、和秦F1代与秦川的平均日增重
由安秦F1代、和秦F1代与秦川的平均日增重(见表3)看出,6~24月龄内安秦F1代的平均日增重0.8kg/d比秦川牛的平均日增重0.6kg/d提高了25.7%,和秦F1代的平均日增重0.8kg/d比秦川牛的平均日增重0.6kg/d提高了22.6%,安秦F1代与和秦F1代的平均日增重相近,差异不显著。
2.3 肉用指数比较
牛的肉用指数(beef perfermance index,BPI)是活重(kg)与体高(cm)之比值(kg/cm),也就是每单位(cm)体高所承载的活重数量(kg)[1]。是由体量评价牛只的一个无偏估计值。“活重体高比”在国外简称“重高比”(WHO-weight to height ratio)[7]。
一般而言BPI值越大,其肉用性能越好,个体产肉量也就越高;反之,则个体产肉量就越低,肉用性能也越差。其既可作为划分肉用牛品种与役用牛品种的量化值指标,也可应用于肉用牛的育种指数,作为某种牛肉用性能选择的量化值指标之一。BPI指数值随牛年龄的增长而增大,受营养水平、配种、产犊等因素的影响[8]。
因此,测定秦川、安秦F1代和和秦F1代的肉用指数,可以反映其生长性能。24月龄安秦F1代、和秦F1代与秦川牛的肉用指数(见表4)。
表4 24月龄安秦F1代、和秦F1代与秦川牛的肉用指数
由表4可以看出,安秦F1代的肉用指数提高了23.6%,和秦F1代的肉用指数提高了24.2%,安秦F1代与和秦F1代相比,肉用指数差异不显著[9,10]。
3 结论
安秦F1代、和秦F1代杂交优势明显犊牛生长速度明显高于本地黄牛,各阶段体尺、体重均比同龄秦川牛明显提高,其经济效益明显,说明用安格斯牛、日本和牛对秦川牛进行杂交改良是切实可行的,它有利于改良秦川牛向肉用方向发展。
[1] 张英汉.牛的肉用指数及影响因素[J].中国牛业科学,2006,32(2):1-4.
[2] 辛亚平,权富生,郭亚宁,等.安秦杂交一代与秦川牛育肥对比试验[J].中国畜牧兽医,2005,32(8):26-27.
[3] 昝林森,张恩平,辛亚平,等.秦川牛在不同立地条件下生长发育及肉用生产性能的比较研究[J].家畜生态学报,2006,27(6):33-40.
[4] 刘 波,陈 宏,蓝贤勇,等.秦川牛及其杂种牛生长性能及杂种优势研究[J].中国畜牧杂志,2006,42(15):1-4.
[5] 张红强,韩映辉,曹兵海,等.固原市原州区肉牛改良工作调查研究[J].中国牛业科学,2008,34(2):54-56.
[6] 刘得元,仲青花.安格斯牛在大通地区生长发育观测初报[J].中国牛业科学,2006,32(5):40-42.
[7] 张英汉.论牛的肉用、役用经济类型划分的意义和方法(BPI指数)[J].黄牛杂志,2001,27(2):1-5.
[8] 张 岩,祁炳章,祁维寿等.安格斯肉牛杂交改良青海黄牛效果分析[J].养殖与饲料,2008,(12):6-7.
[9] 莫延新.安格斯肉牛杂交改良本地黄牛的效果分析[J].畜牧与兽医,2010,42(7):40-42.
[10] 马元梅.安格斯肉牛改良门源县本地黄牛的效果观察[J].养殖技术顾问,2008,(7):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