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灸配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28例疗效观察

2011-08-04李文奎范志伟江苏省丹阳市访仙镇窦庄卫生院内科中医科35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1年23期
关键词:疗程针灸障碍

李文奎 范志伟 江苏省丹阳市访仙镇窦庄卫生院 内科 中医科 35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常见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之一,是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一种,其发病率逐渐升高,发病率约达60%~90%[1]。其确切的发病机制尚未阐释清楚,目前认为主要原因为血管神经障碍、代谢障碍和血液成分改变,其病理改变主要是周围神经的节段性脱髓鞘和轴突变性或两者兼有。主要累及感觉神经、运动神经,产生疼痛、麻木,表现为四肢远端(尤其是下肢)对称性感觉、运动障碍及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中医学认为本病病因病机为阴损及阳,阳虚寒凝,淤阻脉络,不通则痛,相当于“痿证”、“痹证”[2],系寒湿、湿热、淤血阻络或气虚血亏,致使筋脉失养而成。对于本病的治疗,尚缺乏特异性的治疗措施,近3年来笔者采用针灸配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08年1月-2011年8月本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合并DPN的患者28例。28例均符合1999年WHO 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DPN诊断符合1980-1985年WHO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国际协作研究的标准,表现为肢体感觉异常,出现麻木、蚁行感、针刺感、疼痛、烧灼感或如踩棉花等不同程度的感觉障碍;神经系统检查膝、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肢体深、浅感觉障碍,或出现“手套、袜套样”改变;肌电图检查提示运动和感觉神经传导障碍;排除有脑血管病、腰椎病史及其他疾病引起的神经病变者。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采用相同的基础治疗2周,包括糖尿病教育、饮食管理、运动治疗、控制血糖、血压,调脂,在此期间不施加干预措施,2周后在原有的基础治疗方案上,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14例。两组相关的资料[年龄、病程、性别、空腹血糖(7.5±1.5)mmol/L]没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针灸联合甲钴胺治疗:(1)针灸治疗:患者下肢取涌泉、解溪、三阴交、地机、阴陵泉、足三里、阳陵泉,上肢取合谷、后溪、曲池,腹背部取下脘、中脘、气海、关元、肝俞、脾俞、肾俞,以针刺得气为度,采用平补平泻法,留针15min,1次/d,15d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2)甲钴胺治疗:口服甲钴胺片0.5mg,3次/d,15d为1个疗程,共服3个疗程。对照组则仅在原有的基础治疗方案上口服甲钴胺片治疗,用法、用量、疗程同治疗组。

1.2.2 研究方法:采用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TCSS)对治疗前、后的DPN临床症状、体征等进行评价:(1)症状包括下肢疼痛、麻木、针刺感、乏力、走路不平衡及上肢症状,每种症状有记1分,无记0分,共6分;(2)双侧膝反射及踝反射消失2分,减弱1分,存在0分,共8分;(3)脚趾的感觉包括针刺觉、温度觉、轻触觉、振动觉、关节位置觉,消失1分,存在0分,共5分。总分为19分,总分越高,症状越严重。

2 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的症状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TCSS均比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35.71%(5/14),治疗组总有效率85.71% (12/14),治疗组治疗后TCSS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见表1,2。

表1 两组患者症状和体征改善总有效率比较(n)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TCSS评分()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TCSS评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治疗后治疗组 14 8.6±2.1组别 n 治疗前5.3±1.73.4±1.4对照组 14 8.7±2.2

3 讨论

近来研究大多支持缺血及缺氧性因素为糖尿病DPN的主要致病因素,其病理改变主要表现在糖尿病广泛的微血管病变、基膜增厚、供血障碍及神经内蛋白糖基化,影响神经组织本身和神经滋养血管所致,改善微循环和改善神经营养是治疗手段之一。但由于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在血糖控制治疗的基础上,采取何种综合性防治措施,目前临床上尚缺乏令人满意的特异性治疗方法[3]。糖尿病DPN中医学属“消渴病并发痹症、痿症”范畴,从发病机制来看,DPN是由于消渴日久,肾阴亏虚、脾气不足,阴损及阳,阴虚寒凝,痰阻络脉,以致肾之阴阳两虚,进而导致气血运行障碍和水液代谢失常,造成气滞、血淤、痰浊闭阻于经络,肌肤失养,乃本虚标实之证。故在治疗上应标本兼治,以益肾健脾、活血化淤、化浊通络为治疗原则。

针灸具有活血通络、活血化淤、益肾健脾、荣养经脉之功,能改变血液的浓黏凝聚状态,可以改善局部神经营养状况,治疗DPN效果明显[4]。另外,甲钴胺通过甲基化的功能参与体内甲基的转移,对神经组织内的核酸、蛋白质及脂肪的新陈代谢有促进作用,补充甲钴胺有利于修复病损的神经。一般认为针灸具有提高血浆胰岛素活性作用。因此,针灸具有明显降低血糖的作用。针灸配合药物降糖可加强降糖的协同治疗作用,对糖尿病及并发症的患者可以减少降糖药物的用药量及用药带来的经济负担和副作用。本文结果显示,采用针灸联合甲钴胺治疗者,TCCS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针灸联合应用甲钴胺,操作简便,费用低廉,效果确切,安全性高,易被患者接受,利于社区推广使用。

[1]宁光,罗邦尧,陈家伦.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观察〔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1997,13(4):200.

[2]田德禄.中医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73-375.

[3]郝建平,颜文盛,曾维新,等 .前列地尔脂微球载体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附40例报告〔J〕.新医学,2004,9(35):545-546.

[4]曹春生,陈丽华,沈瑞清,等.“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研究〔J〕.河北医学,2006,12(12):1318-1319.

猜你喜欢

疗程针灸障碍
为何中年婚姻障碍多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碘131治疗要“小隔离”
治前列腺增生
跟踪导练(四)2
针灸
内向并不是一种障碍
中药面膜祛除黄褐斑
家庭教育过于执着是孩子成长的障碍
针灸围刺治疗带状疱疹56例